遗忘的记忆:这条3500公里自驾线路,串起了抗战期间中国人的脊梁

温州故事大叔 2025-03-12 16:44:37

今天在刷头条的时候,刷到了关于南岳忠烈祠的照片,让我的内心顿时起了波澜。

记得1988年,我的大伯从海峡对岸回家探亲时,我刚上高中。大伯得知我们的历史课本中,提及在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一路溃败,丢了大半个中国。他大为不解,我到现在都记得当时他用非常困惑的口吻问我:你们的课本难道没有介绍武汉保卫战期间,日寇里三层外三层,包围与反包围几十万将士与日寇绞在一起浴血厮杀吗?没有介绍常德会战8000多将士战至一兵一卒,没有后退一步吗?

在得到我肯定的回答之后,大伯他便陷入了长久的沉默,过了许久他才喃喃自语了一声,怎么会这样。

后来我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一本介绍抗战期间美军飞虎队的书(书名还真忘了)。书中讲到了建机场的时候,昆明当地的居民几个人一组,拉着大石碾子在田地里来回碾压,硬是在很短的时间里修好了飞虎队的机场。

书中还介绍了,当年为了利用驼峰航线运输抗战物资,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雪山两侧留下了数不清的飞机残骸,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我记得书中还介绍了滇缅公路二十四拐上,一辆接一辆爬满了运输车辆。他们顶着日机的轰炸,为的就是利用当时一条陆路国际通道,运输战场急需的物资。

后来,还看了一本介绍远征军的书,书中介绍了远征军是如何穿越野人山的,是付出怎样的代价才拿下坑道密闭的松山阵地。还介绍了远征军陵园,近万名将士的墓碑整整齐齐,排满了大半个山头。

前几年,得知安仁小镇上有个民间抗战文物博物馆。便一直想去看看。到了成都,特意向朋友借了一辆车,专程去了安仁小镇。

在博物馆,有一位军人与美国飞虎队员在交流的雕塑,我看到之后,赶忙上前做聆听状,并让人帮我拍下那张照片。后来,我的微信头像在很长时间内都用这张照片。

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有幸参加一场座谈会。座谈会上潘庭槐老人介绍了,原本趾高气扬的冈村宁次是如何在中国人面前低下他的头,交出他的指挥刀的。

潘庭槐是首批到达芷江的宪兵队成员,负责受降场馆的安保工作。他说,胜利来得太突然了,以至于都在怀疑日本是不是在诈降。前往芷江的首批宪兵装备精良,还抱着必死的心态前往机场。

有一天,当我打开中国地图,我竟然发现,从温州出发,一路向西,可以将几个抗战名城串起来,直到腾冲。

先去先去衡阳,参观长沙会战指挥所;接下来去南岳忠烈祠,在张自忠、郝梦龄墓前鞠个躬;再去常德,到余程万铜像前,向他敬个礼;转道芷江,参观受降纪念馆;直奔昆明,参观飞虎队纪念馆之后,再去巫家坝机场旧址去摸摸当年机场的跑道;终点,直奔腾冲,去远征军陵园擦一擦将士的墓碑。

这一路下来,可以将抗战相持阶段重要事件的发生地都走个遍。一路下来,接近3500多公里。让我这把老骨头自驾的话,来回估计要花上个把月时间。

我想,退休后,这条线路一定要走一趟。

0 阅读:0

温州故事大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