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张桂兰,今年62岁,来自一个小县城。我们这个地方偏远,经济条件一般,我年轻时,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饱。
那时候,读书是奢侈事,我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回家帮父母打理农活。后来靠媒人介绍,嫁给了同村的刘长水。
他人老实,对我也不错,就是家里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们婚后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刘建军和小女儿刘雪梅。
日子虽然苦,但孩子们都争气。儿子读到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现在在城里开了一家小型装修公司,算是混出点样子了。
女儿雪梅运气更好,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城里的专科院校,毕业后进了一家企业做文员,后来嫁了个不错的丈夫,日子过得舒坦。
她老公叫李涛,比她大五岁,是个程序员,常年在电脑前忙活,工资高,但人整天闷头干活,话不多。
我和老伴种了一辈子地,虽然苦点,但孩子们有了出息,我们心里也宽慰。可老伴身体一直不好,十年前得了脑梗,后来又中风,卧床不起,日子一下子变得更难了。
为了看护他,我几乎没办法离开家,日复一日地伺候他吃喝拉撒,直到六年前,他终于去世了。那时候,我瞬间觉得天塌了,可两个孩子都大了,各自有自己的日子,我也没法总麻烦他们。
老伴去世后不久,雪梅打电话跟我商量:“妈,我们这边托人买了套房子,准备要孩子了,可我和李涛工作忙,到时候孩子出生了,你能不能过来帮我带几年的娃?”
她说得很诚恳,我也知道她平时工作确实忙,李涛又是个闷头干活的主,家里没个老人帮衬,根本弄不过来。我心里舍不得老家,可又想着,女儿是我唯一的贴心人,帮她带孩子也是应该的,就答应了。
就这样,我带着简单的行李,从小县城来到女儿所在的小城市,开始了帮他们带孩子的日子。
刚开始,一切都不习惯,城市里高楼林立,车多人多,楼房里电梯上下,一切都让我觉得新鲜又陌生。
我住在他们的新房里,房子不大,三居室的,装修得很现代化,干净又舒服。可我心里总觉得别扭,白天没事干的时候,总想着老家那片田地和院子。
半年后,外孙出生了,小名叫豆豆。孩子刚出生时特别闹腾,白天睡,晚上哭,我一把年纪了,熬夜抱孩子,眼睛都熬红了。
那段日子,我常常一边哄孩子一边抹眼泪,觉得又累又委屈。可看到豆豆咧嘴笑的时候,我又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后来,孩子慢慢长大,开始学会喊“奶奶”,我心里那点苦也就渐渐化了。
李涛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平时话不多,但对我还算尊重。家里的大事小事,他从不让我操心,每个月还给我一笔生活费,说是让我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可我不是个爱花钱的人,省吃俭用惯了,日子过得再苦,也不会乱花一分钱。
雪梅倒是经常嘱咐我:“妈,你辛苦了,买点好吃的补补身子。”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想着能省就省,存点钱,以后万一有个病什么的,也不至于拖累孩子们。
日子一晃就是六年,豆豆上了小学,我觉得自己的任务也算完成了。可就在这时候,亲家母突然打电话给雪梅,说她身体不好,想来城里养老。
雪梅和李涛商量后,决定让她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我心里自然是不太高兴的,毕竟这房子就这么大,多了一个人,生活难免会有摩擦。
可雪梅坚持:“妈,她也不容易,一个人在乡下,身体又不好,咱们多担待一点吧。”她这么说,我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默默接受。
02
亲家母搬过来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早有准备,可没想到,真正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矛盾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她比我大两岁,叫李秀兰,身体确实不太好,平时走路都需要别人搀扶。刚搬过来的时候,她表现得挺客气,见了我就喊“亲家”,嘴里还不住地说:“桂兰啊,这些年辛苦你了,帮雪梅和涛涛带孩子,真是不容易。”我嘴上说着没事,但心里却有些不自在。毕竟我在这个家里住了六年,感觉自己算是半个主人了,现在突然多了个“新主人”,总觉得别扭。
生活习惯的不同,是我们矛盾的开始。李秀兰身体不好,每天早晚都要熬中药,那股浓烈的药味儿弥漫在整个屋子里,让我闻了就反胃。可她却满不在乎,经常把药渣随手倒在厨房的水池里,我一看就来气:“亲家,这药渣最好别倒在水池里,容易堵住下水道。”她却一脸不耐烦:“哎呀,不碍事的,等会儿我用水冲冲就行了。”我几次提醒,她都不改,到最后,我干脆自己去清理。
更让我心里不舒服的是,她对豆豆的态度。我带外孙六年了,跟孩子的感情特别深,可她一来,就用她的方式教育孩子。
豆豆爱吃零食,我平时管得不太严,可她觉得孩子吃零食不好,总是横眉冷对地训斥:“你看你,整天就知道吃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难怪这么瘦!”
豆豆不乐意了,撅着嘴跑到我身边撒娇:“奶奶,奶奶,姥姥骂我!”我心里一阵心疼,忍不住说了她两句:“孩子还小,别总这么凶他。”可她却不以为然:“小孩子就是要从小管得严,不然长大了不得了。”
最让我憋屈的,是她对家里的态度。我在这个家里住了六年,一直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干活从不含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我操心。
可她来了以后,什么事都不做,也不帮忙带豆豆,就天天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要么就是唠叨个没完。
有一次,雪梅回家发现我一个人在厨房忙活,忍不住对她说:“妈,您身体不好也不是天天躺着的理由,能帮点忙就帮点忙吧。”结果她居然回了句:“我是来养老的,可不是来伺候人的。”
我听了这话心里一下子凉了半截。我伺候了这个家六年,从来没觉得委屈,可这句话像一把刀,狠狠刺在我心上。
矛盾越积越多,家里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豆豆有一次无意中说:“奶奶,你为什么不回老家呀?姥姥来了,你们好像总是吵架。”
他的话让我心里五味杂陈。我开始认真地思考,自己是不是该回老家了。毕竟我在这里,已经显得有些多余了。
后来,有一天,雪梅偷偷拉着我到房间里,说:“妈,我知道您心里委屈,可姥姥年纪大了,可能性子不好,您别跟她一般见识。要不,等过了年,您回老家住一段时间,换换心情?”
她说得很小心,可我听得出来,她其实是希望我回去。我心里有些难受,但还是点了点头:“好,妈明白,你们也不容易。”
就这样,我在春节前收拾好行李,准备回老家。临走前,豆豆抱着我的腿哭着喊:“奶奶别走,奶奶别走!”我心里酸得不行,可还是硬着心肠安慰他说:“奶奶只是回家看看,过段时间还会来看你的。”
李涛送我去车站,他一路上沉默不语,到了车站才低声说:“妈,您这些年辛苦了。等过年了,您一定要回来,豆豆离不开您。”我苦笑了一下:“涛涛,你们日子好就行,别老惦记我了。”
回到老家后,我心里空落落的,院子里长了杂草,屋子里也落满了灰尘。我一个人慢慢打扫,忙活了两天,终于让家里恢复了以往的模样。
可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却总是想起豆豆奶声奶气地叫我“奶奶”的样子,心里一阵阵发酸。
春节前几天,雪梅打电话问我:“妈,过年了,您回来吧,豆豆天天念叨您。”
我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摇头拒绝:“雪梅,妈今年就不回去了。你们一家三口好好过个团圆年吧,姥姥也在,多一个人,家里太挤了。”
电话那头,雪梅沉默了很久,最后才低声说:“妈,您一个人在老家,要好好照顾自己。”
挂了电话,我坐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心里一阵阵发酸。我不是不想回去,可我知道,家里已经不再属于我了。与其让自己夹在亲家母和孩子中间难受,不如一个人清净地过日子。
03
春节那天,我一个人在老家做了一桌子菜,虽然没有人陪,但我心里却觉得安静了许多。
吃饭的时候,邻居婶子来串门,看到我一个人,忍不住问:“桂兰,雪梅家不过年了?怎么不喊你去?”我笑了笑:“孩子他们忙,我也忙,在老家自在些。”
晚上,雪梅发来视频,豆豆在镜头里冲我喊:“奶奶,奶奶,新年快乐!”我笑着回应:“新年快乐,豆豆,听爸妈的话,奶奶过段时间再来看你。”李涛在旁边也点点头:“妈,等明年,您一定得回来,家里不能没有您。”
可我知道,明年会怎样,谁也说不准。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你以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但其实,学会放手和退出,才是对彼此最好的选择。
挂了电话,我坐在床边,看着窗外的月亮,心里却渐渐平静下来。我想,等春天来了,我就在院子里种点菜,再养几只鸡,让日子简单而充实地过下去。
至于雪梅家,我会常去看看,可这一次,我再也不会把自己强行绑在他们的生活里了。
有些感情,不需要时刻陪伴;有些牵挂,不需要时刻在身边。学会放手,才能让彼此都轻松一些。这是我这一年来最大的感悟。
春节的烟花在远处绽放,映亮了我满是皱纹的脸。我轻轻地对自己说:“桂兰,余生,好好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