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苹果,可谓“喜忧参半”:昨日轰轰烈烈的“高光时刻”新品发布会,“全面拥抱AI”的豪言还回响在库比蒂诺的上空,还没见卖出新品创造收入,今日“补税130亿欧元(144亿美元)”的判决就从大洋彼岸传到了库克的办公桌,而且是定谳!
具体而言,据多家媒体报道,9月10日,欧盟最高法院裁定美国巨头苹果公司在爱尔兰税收案中败诉,苹果必须补缴从2003年到2014年高达130亿欧元的欠税。特别强调“这是最终判决,不得上诉”。苹果注定“破财消灾”!
据法新社等媒体报道,总部位于卢森堡的欧盟最高法院当天在判决声明中表示:“法院对此事做出了最终判决,并确认了欧盟委员会2016年的决定:爱尔兰向苹果提供了非法援助,爱尔兰需要收回这些援助。”英国《金融时报》形容,这一裁决让苹果公司遭遇“重大挫败”。
2016年做出决定,到2024年最终由欧盟委员会一锤定音,是非曲直自然不少,但如果从2014年开始调查算起,这场“旷世大案”整整历经了十年!
据外媒,产生的实际税款和利息合计高达143亿欧元,且2018年苹果已将这笔巨款足额存入爱尔兰的托管基金账户中。
设想一下,如果有人硬要塞给你一笔钱,你不收还不行,因为是法律规定的,你会不会感到很奇怪?而欧洲的“避税天堂”爱尔兰,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也正因为其特殊的税收政策,该国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同时,也成为了布鲁塞尔的“眼中钉肉中刺”——好家伙,你区区一个成员国小弟,居然另起炉灶,私底下给企业低税率,还巧立名目退税,如果都像你这样,我还怎么当大哥?是可忍,孰不可忍!
苹果,是怎么在爱尔兰避税的?
虽然“避税天堂”是一个复杂的法律概念,但就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利用自身的优惠税收政策,吸引企业入驻,而跨国公司天然有避税的需求,两家一拍即合很正常——你多赚了钱,我少交了钱,双赢!
而欧盟27个成员国之一的爱尔兰,更是将避税做成一门生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该国的企业税率就只有12.5%,实际税率,即企业在扣除抵免和补贴后实际支付税率只有10%-11%,虽然该国去年10月的最新法律调高至最高15%,但和其他国家超过20%的税率(例如法国26%)比,高得不是一点半点,甚至低于素以低税率著称的新加坡!
爱尔兰的企业税全球极低
图片来源:KPMG
正因为如此低的税率,很多你能叫得出名字的大公司,都将欧洲总部设在爱尔兰:除了苹果,还有谷歌、微软、Meta等,特别是提供非实物产品的科技巨头,只要敲敲键盘,避税简直易如反掌!也让爱尔兰成为“欧洲的硅谷”!
欧盟税务观察组织的《全球逃税报告》估计,2022年,约有1万亿美元(合9430亿欧元)的企业利润转移到了包括爱尔兰在内的低税国家,相当于全球企业税收收入的近10%。在所有的利润转移中,爱尔兰和荷兰在2019年的利润转移金额最大,各自超过1400亿美元。该报告将爱尔兰列为世界上主要的“避税天堂”之一。
虽然有“避税天堂”的“美誉”,但一点不耽误爱尔兰政府进账:根据该报告,爱尔兰2022年人均企业所得税收入为4500欧元,是法国和德国的五倍。
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截至2024年9月1日,爱尔兰的人均GDP,已经被“刷”到了13.4万美元,为全球各国家地区第三,在欧洲仅次于卢森堡的14.4万美元,更是远高于第九美国的8.5万美元——有这么多巨头在,GDP想低都难!
其实苹果在爱尔兰陷入“税收纠纷”,从2013年就开始了,这其中虽然欧盟是主力,但也离不开当时奥巴马总统时期美国的“助攻”——在围剿苹果方面,欧美左派联合起来了!
具体说,2013年5月,蒂姆·库克刚执掌苹果不到两年,就在美国参议院委员会的一次听证会上遭到“炮打”,美国参议员们指责苹果将数十亿美元的利润藏匿于“避税天堂”爱尔兰的公司中。随之而来的,是欧盟也嗅到了钱的味道,并于次年对苹果展开调查。
到了2016年8月,欧盟委员会经过两年“旷日持久”的调查,得出结论认为,2003年苹果交纳的欧洲利润所得税实际为1%,2014年交纳的则仅为0.005%。因此吸引了大量国际巨头企业落户爱尔兰并通过所谓的“双层爱尔兰荷兰三明治”起到避税目的。但库克将其称之为“政治废话”。
那么苹果到底运用了什么“乾坤大法”,少交了那么多税呢?这是个复杂的法律问题,但我们不用说得简单一点,苹果通过美国母公司API和爱尔兰两个子公司AOE、ASI之间复杂的协议,使得欧洲业务利润,仅有很小的一部分(0.005%)需要缴纳爱尔兰的公司所得税。
不光苹果,其实这也是诸多大公司的常规操作!欧盟对此有个专有名词,叫做“激进税收筹划”(Aggressive Tax Planning,ATP)。就是用来描述大公司的这种“骚操作”的。
苹果避税方法示意图
图片来源:欧盟委员会
面对欧盟追税决定,苹果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决定向欧洲法院提起上诉。而爱尔兰政府,毅然选择和苹果结成统一战线——事关爱尔兰经济发展的未来,比区区130亿欧元重要的多,“风物长宜放眼量”!
2020年7月,苹果和爱尔兰曾经迎来一次短暂的胜利——欧盟普通法院一审判决欧盟委员会的决定无效,不存在所谓的“选择性优惠”。
欧盟普通法院认为,苹果公司与爱尔兰政府达成的税收协定存在不完整、不一致等缺陷,但这些缺陷本身不足以证明爱尔兰政府违反了欧盟竞争法“禁止国家援助”条款。欧盟委员会也未能充分举证说明欧盟市场的公平竞争受到了影响。说到底四个字:证据不足!
查税首胜,欧盟弹冠相庆
眼看到手的鸭子飞了,欧盟自然不会善罢甘休:2020年9月2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就欧盟普通法院的判决提起上诉。今年5月,欧盟竞争监管机构向欧洲法院提起上诉,请求推翻欧盟普通法院的裁决。
时至今日,欧盟终于迎来了“大反转”:原判决无效,该收的税照收,2018年存入托管基金的钱,终于正式归爱尔兰了!
就连即将结束欧盟委员会任期、主管竞争事务的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维斯塔格也说:“如果以惊讶和不惊讶来衡量,从1到100,我认为我的惊讶程度是99分”。”她表示,此案向纳税人证明了“偶尔的税收公平也是可以实现的”,大公司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其之所以如此兴奋,还可能因为——欧盟查税运动从数年前就开始了,针对的不止苹果,还有一众巨头,而这是维斯塔格在与巨头的法律斗争中获得的首场胜利。此前欧盟与亚马逊、Engie的追税官司,欧洲法院均没有支持欧盟委员会的决定。
据券商中国,针对欧洲最高法院的裁决,苹果发言人朱利安·特罗斯多夫周二表示,此案“从来不是我们缴纳多少税的问题,而是我们必须向哪个政府缴纳税款的问题”。“无论我们在哪里经营,我们都会缴纳所有应缴税款,而且从来没有达成过特殊协议。”并表示“欧盟委员会试图追溯更改规则,并忽视国际税法要求我们的收入已在美国纳税的事实。”
面对欧盟的决定,爱尔兰政府在最新回应中表示,这一判决“现在仅具有历史意义”。爱尔兰已经对有关公司居住地规则和将利润归属于在该国运营的非居民公司分支机构的法律进行了修改。此外,爱尔兰政府一如既往地强调,“爱尔兰不会向任何公司或纳税人提供税收优惠。”
此外还有一点小插曲:由于全球固定收益市场收益率变动和基金运营费用的大幅增加,托管基金基金出现了亏损。从2024年7月爱尔兰政府披露的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12月31日,这笔基金的净资产总额为137.74亿欧元,六年时间,没了6亿欧元。
这并不是苹果今年第一次在欧盟“吃瘪”。据财经早餐此前文章,就在今年7月底,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接受了苹果允许竞争对手使用苹果自己的“Tap to Pay”(NFC)免接触式移动支付技术的方案,从而结束了欧盟对苹果为期四年的调查,也使得苹果避免了400亿美元的罚款。
苹果与欧盟的争端,其实远不止此。今年早些时候,苹果因违反应用商店规则被欧盟罚款1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2亿元),该公司还因不遵守数字竞争规则而面临三项调查。而苹果最新推出并赖以为傲的“Apple Intelligence”在欧盟推迟上市,也和欧盟监管政策密切相关。一句话“好汉不吃眼前亏”,既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苹果和欧盟的恩恩怨怨暂且打住,在苹果补税的同一天,另一家跨国巨头又双叒叕在欧盟“破了财”:谷歌的罚款终于逃不掉了,罪名则是万年不变的“涉嫌垄断”!
谷歌被罚,尘埃落定
据最新消息,谷歌因滥用购物服务而被欧盟处以创纪录的24.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0亿元)罚款,谷歌母公司Alphabet提起上诉,但遭到欧盟法院驳回。按照欧盟法院的说法,谷歌非法利用其在搜索引擎上的主导地位,为自己的产品列表提供更高的排名。
这起案件同样旷日持久:2017年,欧盟委员会在经过了多年的调查后裁决,谷歌滥用其在搜索引擎领域的主导地位,为自己的购物比价服务Google Shopping在列表中提供更高的排名,打压了竞争对手的购物服务。该委员会针对谷歌此举做出24.2亿欧元的天价罚款。
对于欧盟的罚款决定,谷歌同样提出了上诉,但与苹果不同的是,欧盟普通法院2021年11月的裁定中就驳回了他们的上诉,支持了欧盟的罚款决定,随后谷歌又向欧盟最高法院提出了上诉,寻求驳回欧盟的罚款决定,结果依旧没能如愿!
谷歌下周还将面临重大考验:届时欧盟最高法院将对其中最小的一笔罚款作出裁决,该罚款约为14.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元)。
2018年,针对安卓的反垄断案,欧盟曾宣布对谷歌开出43.4亿欧元的创纪录罚单,超过了2017年欧盟对谷歌搜索反垄断案开出的27亿美元处罚(也就是这起定谳的案件)。据央视财经2023年报道,欧盟已经在三起不同的反垄断案件中对谷歌处以超过80亿欧元的罚款,而这两桩大案就将近70亿了。
据外媒,这两起案件被视为对欧洲打击全球最大科技公司努力的一次重要考验,欧盟法院作出的这两项裁决是欧盟27国长达数年的科技行业监管运动中“取得的重大胜利”。
欧盟,为何专门和巨头过不去?
近年来几乎所有的全球科技巨头,都被欧盟以反垄断、数据保护等形形色色理由盯上并且处罚过,而且每次都有法律依据,主打的就是一视同仁,童叟无欺!
当然作为手上有家伙的一方,欧盟办案如果真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倒也无话可说,不过我们也不能忽略问题的背景:在全球数字科技、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应用一浪高过一浪的背景下,相关领域乏善可陈的欧盟,仿佛患上了“数字焦虑症”!
以方兴未艾的大模型领域为例,各位财友有谁听过,欧洲本土现在出过什么拿得出手的大模型?
反正如笔者孤陋寡闻,目前只听过一例“欧洲的希望”——诞生于法国本土,由巨头前员工创立的Mistral AI,今年6月刚刚完成了6.45亿美元的B轮融资,背后金主更是涵盖一众欧洲Old Money,就连马克龙总统也对其寄予厚望,力图证明“法国不是只剩奢侈品”!
背负“全村希望”的Mistral AI,实际效果怎么样呢?据外媒最新报道,该公司正式发布其首款多模态模型 Pixtral 12B,标志着该公司进军集成语言和视觉处理领域的最新举措。虽然其竞争对手如 OpenAI 和 Anthropic 早已推出了具备类似图像处理能力的模型。但Pixtral 12B 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可以原生支持任意数量和任意大小的图像,具备更高的灵活性。除此之外,笔者实在没听过欧洲还有什么真正当打的大模型,望知道的财友不吝赐教!
欧盟看这些科技巨头不爽,似乎可以理解:赚着欧洲网民的钱,代码在美国完成,给欧盟提供的税收就业非常有限,甚至还想办法“内外勾结”,能少交一分是一分,但无奈自家亲生儿子们实在太不争气,一样长脸的产品都拿不出来,难怪“拧巴”拧成大麻花了!
能让欧盟“拧巴”的,又岂止是科技巨头?说句不客气的,现在欧盟传统的优势产业,上上下下还有几个不“一天世界”的?如果用游戏术语形容,就是典型的“人菜瘾还大”,被自己人背刺也是家常便饭!
就以新能源行业为例:据财经下午茶此前文章,就在今年6月,欧洲本土电池企业Northvolt(中文名:北伏)因产能与质量双双不达标,被德国宝马公司取消了2020年与该公司签订,价值超过20亿欧元(155.6 亿元人民币)的电池合同,转而分给中国的电池企业!
新能源搞不过,只能祭出“贸易保护”大旗了,没想到内部“二五仔”首先“反水”:据环球网等,西班牙首相称欧盟应重新考虑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问题,德国政府也表态支持,而电动化转型缓慢的德国大众,本月更是表示“为了削减成本不排除关闭位于德国的工厂和裁员”。
尾声
欧盟对科技巨头近期一系列的罚款等措施,不禁让人想到一个熟悉的东方大国——印度!
面对外企的来势汹汹,印度的毫不手软早已举世皆知,“关门打狗”手法更是炉火纯青,更有段子称“印度挣钱印度罚,一分别想带回家”!印度也有“跨国公司坟场”之称。
和印度疾风暴雨式的“重拳出击”相比,欧盟对待巨头的态度简直可以称得上“春风化雨,绵里藏针”,究其原因,是双方的利益捆绑更为紧密。而诞生于战后国际秩序的欧盟,未来究竟前途如何,则有待于时间检验!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也就是说被欧盟打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