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故事告诉你:人的晚景凄凉,其实是从30岁就开始种下因果了!

老方说老方说 2024-11-24 16:28:38

先说第一个故事。

有个长辈在快60岁的时候突然就瘫倒了,原来龙精虎猛的身体很快就崩坏了,这就印证了一句老话: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

在年轻的时候,他自恃身体强壮,为所欲为,每顿饭都是无肉不欢,饮酒无度,再加上生活放纵,日子过得很混乱。

但在其时,他一直是自负的,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谁都不如自己厉害。哪怕是到了病倒后,他还不自知,天天强撑着出门转悠,美其名曰“锻炼身体”。

等到确实身体跟不上欲望,他才猛然意识到自己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真是不中用了”。

再说第二个故事。

老家有个人年轻时候出门闯江湖,后来发了财,回家盖了三层小楼,连着摆了几天的宴席,很是风光。

穷人乍富,难免张狂,不知不觉就得罪了很多人,哪怕是亲友都难以容忍,觉得他太嚣张了,但那时候他正得意,觉得别人都是羡慕嫉妒恨,自己会永远好下去,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都无所谓。

所以说话很绝,做事也很强势,根本没有“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意识,等到中年的时候碰到了困难,家道中落,才知道自己身边没有一个伸手帮忙的,周围都是嘲讽和落井下石的。

衰时罪孽都是盛时作得。

事实就是如此,你原来怎么对别人,别人就怎么对你。

然后是第三个故事。

某庄有个老人,她年轻时候脾气很坏,喜欢跟人吵架,最是见不得人好,哪怕是子女都受尽了她的气。

自私自利如果再加上虚荣自负,那基本是无药可救了。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是绝不可能改变的,人的思想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根本无法沟通和达成理解,对于这样的人,最好的处理就是各走各路,风马牛不相及。

但要遇到避不开的怎么办呢?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是耐着性子周旋。等到这个老人变老,也知道自己不受待见,天天在家念经,别人以为她是知道修身养性了,可看她一会去砍领居家的树,一会去往人家里扔垃圾,仔细听她的念叨,原来都是在咒别人不好……

这样的人到了晚年,如何会好?

3个故事告诉你:人的晚景凄凉,其实是从30岁就开始种下因果了!

为什么说是从30岁开始呢,因为据我观察是30年形成一个“因果”,60岁时候的境况可以追溯到30岁的时候。

比如上面提到的三个例子,他们在30岁的时候都处于各自对“鼎盛期”,而到了60岁的时候就到了“衰败期”,而且是不可逆的,等于某种意义上的“定论”。

3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般人一辈子也就最多是3个30年。第一个30年大半是懵懂无知的,因此“业”往往是无明;而第二个30年就没有借口可推卸了,所有事一定是自己主动的结果;至于第三个30年,那就是之前所作所为的“果报”了。

所以30岁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你在30岁的时候怎么对自己的身体,怎么对身边的人,怎么为人处世,等到了60岁的时候,你的身体、家庭和生活境况就会呈现出你的因果。

这不是靠聪明和什么手段可以避免的,否则有钱有势的人都可以拿钱去“购买一个好的结果”给自己。要记住,不是世界给你了什么,而是一切因子都是自己所产生的,所以无从抗拒和改易。你30年前这样做了,那30年后就必然是如此。

怎么办?

只能是以别人的教训为警醒,要尽早懂得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精神和家庭,要与人为善,心里要有“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敬畏感。

30年足够一个人塑造自己了,一个好的晚景是完全可以靠自己构建出来的。

同时我们应该明白这不仅仅是为自己,这也是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把自己变得更好,就等于改变了世界。

古人讲“修身为本”就是这个道理。否则没有意识,一切都由本能支配,没有正确的思想,没有持久的目标意识,完全是趋利避害的动物性驱使,一会儿东,一会儿西,随波逐流,那一辈子就白活了。

总之,中年最重要:之前的过错可以反省和改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之后种种皆有此时开始,从善如流,做个真人。

所以说中年是人生唯一的机会,30岁到40岁可以凤凰涅槃,40岁到50岁可以知行合一,50岁到60岁可以行稳致远。如此一来,60岁“老骥伏枥”也不是没有可能。

0 阅读:0

老方说老方说

简介:互联网创业者,喜欢分享一切有价值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