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张格庄镇台上村曾出过一位“钦赐翰林院检讨”,名叫于汉津

胶东的小故事 2024-07-22 03:48:41

烟台市福山区门楼水库水面广阔,周边分布着为数众多的村落,张格庄镇的台上村就是其中之一。

台上村地处张格庄镇北部,距离高疃镇和栖霞市庙后镇的地界不远,由于不临近干线公路(古现通往张格庄的古张路从村旁经过,但车流量不大),这里可能不太为外地朋友所熟悉。实际上,该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如果有兴致环绕门楼水库自驾旅行的话,台上村就是一处不错的打卡点。

不过,本文的主题并非当地风景,而是要介绍村里的一位历史人物。在介绍这位人物之前,还是先简要了解一下台上村的由来和姓氏结构。

(▲台上村的位置示意)

“台上”,显然属于描述地形的地名(台地意指地势相对突出)。在胶东半岛,名为“台上”的村庄有不少,除福山外,招远、莱州、海阳等地亦有之。

关于张格庄镇台上村的概况,《福山区地名志》记载道:相传,明万历年间,郭姓由河南徙居于此,因居山岗土台之上,故名台上(为区别同属张格庄镇的南台村,曾名浒口台和北台)。后孙姓、李姓、于姓等相继迁入,并发展成为大户。

本文要介绍的历史人物,就出自台上村的于姓家族,他的名字叫作于汉津,生活在清代后期,因为具有“钦赐翰林院检讨”的头衔而在民国版《福山县志稿》中留名。

所谓“钦赐翰林院检讨”,是科举时代朝廷为体恤那些年至耄耋却还在考场上奋斗的读书人而设置的荣誉性头衔,类似的还有“钦赐副榜”“钦赐举人”等。要取得相应头衔,关键要满足相应的年龄门槛。

对此,晚清文士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的一段记载很有参考性:“盖本朝定例,生员年七十者,钦赐副榜;八十者,钦赐举人;九十者,钦赐进士翰林。近数十年来,增加年岁,冒滥者太多,遂改八十赐副榜。”

根据《福山县志稿》记载,于汉津先是参加了光绪元年(1875年)的乡试,获得“钦赐举人”头衔。以此推断,他当时应已年过八旬。次年,他不折不挠,又坚持进京参加了会试,并因此成为“钦赐翰林院检讨”。

严格来说,“钦赐翰林院检讨”只是荣誉性头衔,并非正规进士,也不到翰林院中任职。但这终究是皇帝的恩赐,一般人也不容易获得(首先要坚持参加科考,很多人考到四十多岁就选择放弃;其次,自己的身体要好,过去人们的平均寿命不高,只有少部分才能活到八十岁以上)。因此,县志对得到“钦赐翰林院检讨”头衔的人也会专门记载。

限于资料,于汉津的详细情况,笔者暂不知晓。光绪年间距今不远,现在台上村的于姓老人,有的可能也听说过这件事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