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上将齐出马,保不住一颗中将军长的脑袋?只因衡阳改名泡了汤

军事帝国 2023-11-30 22:00:36

在1944年5月,随着日军的深入进攻,中国中原地区的战事愈发紧张。经过多次未果的攻势后,日军对长沙展开了一次全面而猛烈的冲击。这场战役对于国民党军的将领薛岳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因为他深知,这一次的战斗将是生死攸关的。

当时,湘北的防线已被突破,日军直逼长沙。面对这样的局面,国民党军队的预备力量明显不足,长沙的守卫工作变得异常困难。薛岳清楚地认识到,任何被派往长沙的部队都将面临孤立无援的局面。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军官,薛岳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薛岳手下有两支主力军可供调遣:方先觉指挥的第十军和张德能指挥的第四军。薛岳需要决定哪支部队去承担这次艰巨的守卫任务。在他的判断中,第十军作为中央军的嫡系部队,而第四军则是粤军的嫡系,他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在薛岳的安排下,第十军被指定为守卫长沙的主力。然而,蒋介石对这一安排并不满意,他要求方先觉留守衡阳,这使得薛岳不得不调整计划,将第四军派往长沙。第四军的军长张德能,一个经验丰富且深受薛岳和张发奎赏识的将领,因此被赋予了这一艰巨的任务。

1944年6月,为了筹备长沙的防守,薛岳召集了第四军的主要领导举行了一次重要会议。在会议上,决定由三个半师的兵力负责城市的防守,并由战区炮兵提供支援。战区参谋长赵子立被指派督战,而薛岳在布置完任务后便迅速离开了前线。

然而,由于薛岳并未指定一个明确的指挥官,导致了战区参谋长、炮兵少将和军长张德能之间的指挥上的混乱。在布置防守时,他们的观点产生了冲突。赵子立坚持认为岳麓山是长沙防守的关键,而张德能却对此不以为然。当赵子立向薛岳求助时,却得到了让人不解的回应,这使他意识到自己在军事决策中的有限作用。

6月16日,日军对长沙发起了全面进攻。在激烈的战斗中,张德能很快感到了压力,长沙城的防守陷入了危机。此时,张德能才想到赵子立的提议,但一切为时已晚。由于之前的计划和指令不明确,当部队撤退到岳麓山时,士兵们已经失去了信心,纷纷选择逃跑,没有人再听从张德能的命令。

在士兵们的大规模逃亡中,张德能不得不跟随撤退,长沙城最终轻易落入了日军之手。薛岳在得知长沙失守后,知道自己的两位将领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尤其是张德能,作为非嫡系将领,很可能成为蒋介石发泄怒火的对象。

在这场战役中,薛岳四处奔走,试图为自己的将领们求情。但不久后,张德能就因“临阵脱逃”而被捕,而赵子立则被认为“协助指挥不利”。幸运的是,赵子立事先向蒋介石报告了长沙的情况,蒋介石批示他不负实际指挥责任,但张德能的命运却无法挽回。

随着长沙的失守,衡阳保卫战的压力加大,衡阳的失守更是让蒋介石震怒。特别是方先觉未能守住衡阳并投降,这更是让蒋介石感到难以接受。在蒋介石的计划中,如果方先觉战死,衡阳将被改名为“先觉城”,以此来纪念这位黄埔系将领。然而,现实的残酷让蒋介石的计划落空。

面对这样的情况,蒋介石将怒火转向了张德能。1944年8月20日,张德能被执行枪决,这一行动对国民党军官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长沙和衡阳的失守,以及随之而来的军官处决,无疑是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大挫败,也反映了当时国民党内部复杂的权力斗争和指挥体系的混乱。这一系列事件不仅揭示了国民党军队在军事指挥和政治决策上的不足,也展现了战时领导层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9 阅读:4955

军事帝国

简介:军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