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5岁,退休后去探望定居美国的儿子,回来后我把财产都给了女儿

鸿毓说过去 2025-02-20 11:56:45

阅读前先点个赞,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你的支持让我更有动力创作!

文|离索

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

退休后,我去美国探望十年未见的儿子,看着他在硅谷的豪宅、名车,年薪四十多万美元的高薪,让我一度以为他在国外找到了更好的生活。

可两个月的亲身经历,却让我看到了另一番景象,于是回国后我果断做出决定:将所有财产全都留给女儿!

我叫张慧芬,今年六十五岁,刚从省级机关退休。儿子小明十年前去了美国,如今已在硅谷安家立业。

女儿小芳则留在国内,在一家医院当医生。退休后,我决定去美国看看儿子,这一趟美国行,却让我对很多事情有了新的认识。

去年十月,我办好了签证,带着满心期待飞往美国。儿子在旧金山机场接我,开着一辆特斯拉,载我去他在帕罗奥图的家。一路上,他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硅谷的发展,说这里是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机会很多。

儿子的家是一栋带游泳池的别墅,车库里停着两辆豪车。我很欣慰,觉得当初支持他出国留学是对的。儿媳妇莎伦是美国人,在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工作,他们有一对双胞胎,今年四岁。

刚到美国的前几天,我确实被这里的生活震撼到了。宽敞的马路,整洁的社区,蓝天白云下的独栋别墅,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看起来像是电影里才有的场景。儿子告诉我,他们家年收入有四十多万美元,在硅谷也算中上水平。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我渐渐发现了这里生活的另一面。第一次去超市,我被物价吓了一跳。一颗白菜要三美元,一斤猪肉要六美元,更别说水果和海鲜了。儿子说这很正常,在美国一切都很贵。

有一天,我看到厨房的水龙头坏了,就让儿子找人修。等了三天才等来维修工,收费却要二百多美元。儿子说这里的人工费用很高,所以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动手。难怪他的车库里堆满了各种工具。

最让我不适应的是这里的生活节奏,社区很安静,白天几乎看不到人。邻居之间也很少来往,偶尔在路上遇到,只是礼貌性地打个招呼。我住在这里一个月,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老伴都找不到。

倒是双胞胎让我感到温暖,他们很喜欢我这个从中国来的奶奶。可是由于语言障碍,我连给他们讲个故事都很困难。儿媳妇对我很客气,但总觉得有种说不出的距离感。可能是文化差异吧,我想。

一天晚上,儿子加班回来很晚。我问他是不是工作太累了,他苦笑着说这是常态。"妈,在硅谷,压力特别大。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储蓄,每个月的开销都很大。虽然收入看起来很高,但实际上存不了多少钱。"

这话让我想起了女儿,小芳虽然是医生,但收入比起她哥哥要少得多。不过,她和女婿都很顾家,每周都会带着外孙来看我。他们买的房子离我家很近,平时我想孙子了,随时都能去看看。

在美国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我越发想念国内的生活。那天我在儿子家院子里晒太阳,突然接到女儿的视频电话。她兴奋地说:"妈,我刚做完一台手术,救活了一个垂危的病人。"看着视频里女儿疲惫却幸福的笑容,我心里暖暖的。

第二天一早,我去超市买菜,看到一个华人老太太在挑选蔬菜。聊天才知道,她也是来探望儿子的。"

我儿子在这边过得也不错,"她说,"但是我待不习惯。这里养老太孤独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我还是喜欢国内,孩子孙子都在身边,想买菜就买菜,想跳广场舞就跳广场舞。"

这番话说到了我心坎里。记得前几天,我在社区散步,看到一个美国老太太独自坐在轮椅上,目光呆滞地望着远方。

询问邻居才知道,她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请了护工照顾她。那一刻,我突然很感激当初女儿坚持留在国内的决定。

两个月后,我启程回国。临走前,儿子说:"妈,要不您也移民来美国吧?这边福利好,医疗条件也好。"我笑着摇摇头:"儿子,你在这边好好发展。妈妈还是喜欢国内的生活。"

回国后不久,我就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把自己的积蓄和房产都过户给女儿。这个决定让很多亲戚不理解,说我偏心,甚至有人说我是不是被女儿蛊惑了。

其实这个决定我想了很久,儿子在美国事业有成,生活无忧。但对我来说,晚年最重要的不是物质条件,而是亲情陪伴。

在美国的两个月,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异国他乡的孤独。相比之下,女儿虽然条件普通,但她给了我最珍贵的陪伴和关爱。

更重要的是,我看到女儿夫妇踏实肯干的态度,他们虽然挣得不多,但过得很充实。小芳经常和我分享她工作中的故事,说起来眼里总是闪着光。女婿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师,但对家庭特别负责,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接孩子。

前几天,我在小区广场上跳舞,遇到几个老姐妹,聊天时,她们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向往外国的生活。

我笑着说:"国外是很发达,但幸福不在于住多大的房子,开多贵的车。对我们这些老年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有人陪在身边,说说话,聊聊天。"

昨天,女儿带着外孙来看我,说要带我去体检。在医院里,我看到她认真工作的样子,和病人家属耐心沟通,充满爱心和责任感。这一刻,我更加确信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儿子知道我的决定后,在电话里说:"妈,您不用担心我,我在这边过得很好。"听到这话,我心里踏实了。在美国的见闻让我明白,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现在,我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早上和老姐妹们一起晨练,中午带带外孙,下午打打麻将或者跳跳广场舞。女儿虽然工作忙,但每周都会抽时间陪我,有时候还会给我露两手厨艺。

最近,我报名参加了社区的太极拳班,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不仅一起锻炼,还经常组织一些文化活动。相比在美国那种封闭的生活,我更享受现在这种充满烟火气的日子。

有人说我偏心,但我知道,这不是偏心,而是选择。我相信儿子在美国会过得很好,但我的幸福就在眼前—— 一个温暖的家,一群知心的老友,还有永远惦记着我的女儿。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平淡而幸福。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赞、评论,一起交流观点,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