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姑娘远嫁中国,分娩后回家探亲,直言:幸好我女儿是中国籍

鸿毓说过去 2025-02-20 11:56:47

阅读前先点个赞,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你的支持让我更有动力创作!

文|离索

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

五年前,我通过中朝文化交流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从平壤嫁到了黑龙江哈尔滨,当时家人极力反对,担心我在异国他乡会吃苦。

然而到了如今,当我带着刚满周岁的女儿回平壤探亲,和儿时的闺蜜们重聚时,听到她们讲述各自的育儿经历,我不禁感慨道:幸好我的女儿是中国籍!

我叫玄松熙,今年二十八岁,是一名来自朝鲜的华裔女子。五年前,我通过一次中朝文化交流活动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小张,并在两年后嫁到了中国黑龙江。

这是我第一次带着刚满周岁的女儿回朝鲜探亲,却让我感慨万千。记得当初决定嫁到中国时,家里人都极力反对。

父亲是一家国营工厂的中层管理人员,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他深知在朝鲜这样的体制下,即便是体面的工作也很难让家庭过上真正富足的生活。

他说中国虽然是友好邻邦,但毕竟是异国他乡,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让我一个女孩子远嫁实在不放心。

母亲更是整夜整夜睡不着,担心我在异国受苦。她总是絮絮叨叨地说:"你看邻居家的女儿,嫁给了本地的干部,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至少在父母身边,有个照应。"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和小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些快乐的回忆总能给我勇气。

但我和小张是真心相爱的,那次文化交流活动是在平壤举办的中朝青年联欢会,他是中方代表团成员之一。

记得第一次见面时,他正在认真地欣赏朝鲜传统民乐表演,眼神中流露出真诚的欣赏。后来我们被分在同一个交流小组,他对朝鲜的历史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不仅提前学习了简单的朝鲜语,还能说出很多朝鲜名人的故事。

小张是哈尔滨一家知名软件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为人善良,性格温和。在为期一个月的交流活动中,我们慢慢熟络起来。

他不像其他游客那样对朝鲜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打量,而是以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去了解这里的一切。

我们相处的那段日子,他总是很耐心地教我中文,带我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认真学习朝鲜语,努力理解我们的风俗习惯。

临走那天,他说:"松熙,我觉得你很特别。你眼里有对生活的向往,却不是盲目的崇拜,而是带着理性的思考。"这句话打动了我,因为他看到的正是我内心最真实的一面。

结婚后,我们在哈尔滨安了家,小张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他们不仅没有因为我是外国人就歧视我,反而处处照顾我,帮我适应新的生活。婆婆甚至特意学习了朝鲜菜的做法,好让我不会太想家。

去年,我们有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可爱的女儿。小张给她取名叫张梦琪,朝鲜名字叫玄梦熙。怀孕期间,我得到了最好的照顾。

不仅有完善的产检体系,还享受了很多孕妇福利。生产时,医院的设施和医护人员的专业程度都让我感到特别安心。

女儿出生后,我们按照中国法律给她上了户口,她自然就成了中国籍。当时我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特别,直到这次带她回朝鲜探亲。

回到平壤的老家,一切都是熟悉又陌生的。母亲看到外孙女,高兴得老泪纵横。街坊邻居也都纷纷来看这个"中国宝宝",夸她白白胖胖,很是可爱。

在平壤的第三天,我约了几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在曾经常去的咖啡馆见面。她们看到我的变化都很惊讶,说我整个人都不一样了,不仅穿着时尚,而且举手投足间都透着自信。可当听到她们讲述各自的生活时,我的心却一点点沉了下去。

我最要好的闺蜜英熙,在平壤贸易大学毕业后,嫁给了一个当地干部,生了个儿子,表面上看,她的生活算得上体面,丈夫有稳定的工作,家里还有配给的公寓。

但她私下告诉我,因为物资紧缺,孩子的奶粉和尿布常常需要托人从中国带回来。有时候等不及托人带货,只能去黑市高价购买,一个月的工资可能连孩子的基本用品都供应不上。

"你知道吗,"英熙压低声音说,"上个月孩子发烧,我排了整整一天的队才挂上号。可是医院连最基本的退烧药都时常短缺,最后还是找关系从中国代购了些药品。"

听着她的话,我想起了在哈尔滨,随便一家药店都能买到各种儿童药品,而且都有严格的质量保证。

另一个朋友美莲的遭遇更让我揪心。她的孩子出生时出现了一些并发症,但当地医院设备有限,最后不得不求助于一个从中国来的医疗队,这才救回了孩子的命。

最令我震惊的是清美的故事,她的丈夫在一家工厂工作,去年工厂因为设备老化停产,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她不得不去集市上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但因为私人经营在这里并不被提倡,常常战战兢兢。

听着她们的讲述,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在中国的生活,记得女儿刚出生时,医院不仅有先进的设备,连住院费用都能报销大部分。

现在女儿生病了,随时都能找到24小时营业的儿童医院。需要什么婴儿用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买到。

更让我感动的是教育资源,虽然女儿还小,但我已经通过小张详细了解了中国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

我们家附近就有一所省重点小学,教学设施一流,不仅有专业的教师团队,还开设了机器人编程、艺术特长等特色课程。最重要的是,作为公立学校,学费很低,普通工薪家庭也能负担得起。

前几天,我还特意去参观了小区旁边新开的一家幼儿园。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配备了智能黑板,操场上有各种新颖的游乐设施,连餐厅都是明厨亮灶。园长告诉我,他们采用快乐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在平壤,教育资源依然很紧张,英熙说她正为孩子的入学发愁,好学校太少,一般家庭的孩子很难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

她的儿子现在上幼儿园,但因为设施落后,许多教具都是二三十年前的老物件。至于特长班,在这里根本是一种奢望。

"你知道我最羡慕什么吗?"英熙看着我的女儿说,"不是你们家的物质条件,而是你的孩子可以自由选择想学的东西,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让我心里一震,因为这正是我当初选择远嫁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天晚上,母亲偷偷塞给我一个装满朝鲜特产的包裹,说是给外孙女带的。她欲言又止地看着我:"松熙啊,你在中国过得还好吗?要是不习惯,就回来吧。"

我紧紧抱住母亲:"妈,我在中国过得很好。小张对我很好,他的家人也都把我当亲生女儿一样。我们住的小区环境很好,楼下就是大型超市,买什么都很方便。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过上想要的生活。"

"那就好,那就好。"母亲擦着眼泪说,"你爸当初那么反对你嫁到中国,现在看来反而是你最明智的选择。"

临走那天,很多亲戚朋友来送我。清美拉着我的手说:"松熙,你真有眼光。看看你女儿,过得多幸福。"英熙也感叹道:"是啊,在中国不仅物质生活好,最重要的是有盼头,孩子的未来有更多可能性。"

坐在回哈尔滨的飞机上,我看着熟睡的女儿,心中充满感激。记得婚礼那天,父亲最后的叮嘱是:"丫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要记住自己的根。"而现在,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但家更是让我和孩子有更好未来的地方。

回到哈尔滨的家,小张正在厨房准备晚饭。看到我们母女,他开心地说:"欢迎回家!"女儿立刻扑到他怀里,奶声奶气地叫"爸爸"。温馨的场景让我眼眶湿润。

这几天的所见所闻,让我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选择,我的女儿,不仅有朝鲜的血统,更幸运地拥有了中国籍。

这意味着她将在一个充满机遇的国度成长,可以自由地追求梦想,可以享受完善的医疗教育资源,可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昨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全家福,配文是:"感谢命运的安排,让我在最好的年华遇到最好的你,让我们的女儿有了最好的未来。"小张看到后,在下面评论:"家是港湾,但更是起航的地方。"

是啊,对于我和女儿来说,中国不仅是一个家,更是一片可以自由生长的沃土。在这里,我们可以用双手创造幸福,可以让梦想自由舒展。而这,正是我最想给女儿的礼物。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赞、评论,一起交流观点,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28 阅读:8857
评论列表
  • 2025-02-20 21:07

    虚构?——就是扯8蛋呗!

  • 程门 15
    2025-02-20 18:45

    一个朝鲜女人都这么热爱中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祖国呢!

  • 2025-02-20 21:58

    扯淡,朝鲜女人不可以外嫁,诛九族的!

    用户16xxx12 回复: 用户11xxx68
    也许有,但肯定极少,这事在朝鲜比较敏感!
    用户11xxx68 回复:
    有关系的应该可以吧
  • 2025-02-21 18:07

    朝鲜没有这么不堪,虽然不富裕,但日常生活还是很安稳的,舒适的,医疗教育都是有保障的

  • 2025-02-21 07:03

    你就编吧,拉黑

  • 2025-02-21 15:47

    瞎扯蛋

  • 2025-02-20 22:39

    女主父是中国人吗?

  • 2025-02-21 15:07

    做梦吧

  • 2025-02-21 17:51

    扯淡

  • 2025-02-20 22:29

    北朝鲜不是禁止跨国婚姻嘛

  • 2025-02-21 07:56

    假的,朝鲜女人不会外嫁,就是嫁出去也不敢乱讲话。

  • 2025-02-21 12:02

    吾心安处便是故乡,祝这位朝鲜姑娘在中国幸福一生。我出差去过很多国家,我觉得目前的中国很多方面其实真的也是不错的。

  • 2025-02-21 13:14

    应该叫朝裔,你不是华人怎么叫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