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让我弄20只老母鸡,我答应了,看到转账,我果断发朋友圈卖了

晓七姑娘 2024-12-29 01:02:22

我叫林晓晴,今年32岁,生活在一个南方的小县城里。

小城的日子虽不算富裕,但日子过得平静而安稳。

结婚五年了,丈夫李正阳是家里的长子,性格温和,踏实能干。我和他感情一直很好,他的家人对我也算不错,尤其是他的大姑——李正阳的亲姑姑李玉兰。

大姑是村里出了名的能干人。早些年,她靠养殖发了家,如今家里殷实富足,村里人提起她,总会带着几分羡慕。

但她性格爽快,说话直来直去,有时候让人觉得有些难以招架。尽管如此,她对我们小家一直挺照顾。

每逢年节,她总会给我送些自家种的农产品,婆婆身体不好时,她也总是第一个出面带着去看医生。可以说,在亲戚中,她算是个值得尊敬的人。

事情发生在一个寻常的周末,那天李正阳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疲惫地坐在沙发上拆行李,随口和我聊着出差的见闻。

外面阳光明媚,我正忙着整理阳台上的绿植,婆婆的电话突然打了进来。婆婆的语气透着急切,说大姑有事让我过去一趟。

我心里有些纳闷,但想着大姑平时对我们家的照顾,就没多问,赶紧换了衣服,开着车就往她家赶。

大姑家离我们并不远,开车不过十几分钟。她家的院子宽敞整洁,几只鸡在院里扑腾着翅膀,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家禽的气息。刚进院子,大姑便迎了出来,笑着招呼我:“晓晴,来啦?正想着找你帮个忙呢!”

她的语气一如既往地爽快,笑容里透着几分亲近。我连忙应了一声,随她进了屋。

还没等我坐下,她便迫不及待地开口了:“晓晴啊,家里要办个酒席,得用20只老母鸡。你帮我弄来,越快越好,最好明天就能送过来。”

她的话让我愣了一下,20只老母鸡?这可不是小数目。我犹豫着开口:“大姑,这……时间有点紧,我怕来不及啊。”

大姑却挥了挥手,满不在乎地笑道:“你们年轻人有门路,弄点鸡不算啥吧?再说了,这点小事你还能不给我帮忙?别怕花钱,我给你转账。”

她说得轻描淡写,仿佛这事根本不值一提。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这些年,她对我们家的确照顾不少,逢年过节送礼,婆婆身体不好时,她也跑前跑后。想着这些,我实在不好意思拒绝。

晚上回到家,我把这事告诉了李正阳。他听完皱着眉头说:“20只老母鸡?这可不是小事啊。她怎么不自己去市场买?”

我叹了口气:“可能是觉得我们办事更方便吧。再说了,她说会转钱给我,明天我去市场问问,看能不能找到现货。”

李正阳没再多说什么,但我心里却不是滋味。大姑的话语虽然亲切,但却透着一种理所当然的意味,让人觉得有些别扭。晚上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明天该怎么弄到这20只鸡。

第二天一早,我便去了县城的农贸市场。

沿着市场转了几圈,总算找到一个养殖户,愿意当天送货。但听了我的需求,对方直接开了价:“临时要货,价格肯定贵,得90块一只。”

我赶紧给大姑打了电话,把情况告诉了她。电话那头,大姑显得有些不耐烦:“贵点就贵点吧,现在这个时候,谁还计较那点钱?你先垫着,回头我转给你。”

挂了电话,我心里越发不是滋味。垫钱倒不是问题,但她这种语气让我觉得心里堵得慌。回到家后,我把价格报了过去,她这才转了钱过来。一看手机上的转账金额,我愣住了——她只转了1500块。

我赶紧发微信问她:“姑妈,这钱不够啊,20只老母鸡,至少得3000块。”

她回得倒是快:“晓晴,我记得市场价差不多70块一只吧?你不会多算了吧?”

听到她这话,我简直无语。如今老母鸡的价格早就涨了,尤其是这种临时要货,养殖户的价格更高。

我耐着性子给她解释,可她却不以为然:“哎呀,晓晴,你不会是想赚我点小钱吧?咱们是一家人,别那么计较。”

这一句话,彻底让我寒了心。这几年,我对她的事情事事尽心,哪次不是尽力帮忙?可如今,她竟觉得我会借机占她便宜。

越想越气,我一咬牙,打开朋友圈。

“紧急出售20只老母鸡,有需要的朋友赶紧联系我,价格优惠,先到先得!”

不到半小时,朋友圈就炸了。有好几个朋友联系我,说要买鸡。不到中午,我就把鸡全卖了出去,价格还比原先的进货价高了一些。看着微信转账的金额,我突然觉得轻松了许多。

没过多久,大姑的电话就来了。她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恼火:“晓晴,你什么意思?鸡呢?不是说好了今天送过来吗?”

我冷笑了一声:“姑妈,您转的钱不够,我实在弄不来那么便宜的鸡。想着您不想多花钱,就先帮您卖了,价格还不错,回头我把钱还给您。”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便传来她的怒气:“晓晴,你这不是耍我吗?我是信得过你,才让你帮忙办这事的。你现在这样,对得起我平时对你们家的照顾吗?”

我平静地说:“姑妈,您平时是对家里好,可这事我真没办法。市场价就是这样,您非要按老价钱算,让我怎么办?我总不能自己贴钱吧?”

她听了,气得挂了电话。

这件事之后,大姑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再找过我。婆婆知道后,劝我说:“毕竟是长辈,她平时对咱们也不错,你就别和她计较了。”

可我却明白,有些事情不能一味忍让。老话说得好:“亲戚也要明算账。”

大姑的确帮过我们家不少忙,但她的“帮忙”往往夹杂着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好像我们理所当然该接受她的好意,又理所当然该为她无条件付出。

后来,逢年过节,我还是会主动去看望她,但心里却留了分寸,不再像之前那样事事都答应。她也渐渐看出了我的态度,再没让我做过类似的事情。

人情往来是一门学问,帮忙可以,但不能无限度地消耗自己。正如作家三毛说的那样:“人情的最高境界,不是索取和回报,而是彼此懂得和尊重。”从那20只老母鸡里,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