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中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道具就是那倚天剑与屠龙刀,尽管这是一部经典之作,当初翻开此作时,也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这是怎样一个故事,但我们心中也知道,接受这本书,就等于接受“郭靖一家战死襄阳”的设定。
一代“北侠”就这么被剧情杀了,当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郭靖、郭襄剧照)
不过也正因为“郭靖一家战死”这段剧情是被金庸一笔带过了,书中也留下了不少未解之谜,比如那郭襄作为郭靖的二女儿,为何没有帮父母守城?
一、拼死守城的郭靖一家
尽管第一次在《倚天屠龙记》中看到“郭靖夫妇战死襄阳”的结局时,内心不免有一丝痛感,但金庸也不是没有给读者打过预防针的,甚至早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就已经暗示过郭靖与黄蓉的结局。
比如末尾的那首诗“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郭靖夫妇的前路注定是坎坷的。
除此之外,当郭靖决心与蒙古斗到底时,黄蓉也早就认命:“我原知难免有此一日。罢罢罢,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
所以最后的结局并不让人意外,让人意外的是他们守卫襄阳的过程。
从峨眉派传人从郭襄那儿传下的消息来看,郭襄似乎并没有帮父母守城。
其实当年的那场襄阳大战中,郭襄就只起到了副作用,她私自外出寻找杨过,结果被金轮法王抓去做了人质,差点都害得襄阳守军一方军心大乱。
而到了最后一次襄阳大战爆发之时,她又没有参加。
(金轮法王、郭襄剧照)
毕竟书中是这么写的:“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
当然,这里有个问题,郭靖夫妇制定了倚天屠龙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将倚天剑与屠龙刀交给郭破虏与郭襄保管,既然要让计划顺利进行下去,就应该将郭破虏与郭襄送出襄阳城去,否则他们二人一死,这个计划也就直接宣告失败了。
可问题在于郭破虏就是留在了襄阳,这也许并不是郭靖夫妇计划的一部分,却代表了郭破虏的决心,面对父母守城,危在旦夕的情况,郭破虏作为他们的孩子,是无法做到坐视不管的。
你说他是意气用事也好,说他是鼠目寸光也罢,总之他是选择与父母一同战斗直至最后一刻,那一刻,他根本无法理智的思考问题,这是人之常情。
相反,郭襄的决定就不太符合人之常情了。
二、任性而为的郭襄
郭靖夫妇战死的时候,郭襄可不仅仅只是“逃离了襄阳城”而已,她是跑到了千里之外的西川。
至于此时的郭襄是在寻找杨过的踪迹,还是仅仅只是游山玩水,那都无关紧要。
这里只透露了一个信息,郭襄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回襄阳助父母守城。
别说后来郭靖夫妇战死,书中也确实提到她“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但这算是真的“想”吗?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说他想考清华北大,可他既没有天赋,也不努力,每天在家不是玩就是睡,到了高考的那一天,还摆出一副“他已经尽力了,只觉得很可惜”的样子,你觉得那可笑不?
“郭襄身处西川,却说自己想去救父母”这件事就是这样可笑。
说白了,她压根没想过去救父母,也没想过与父母一同守城。
(郭襄、郭靖剧照)
因为她从来就不像郭靖。
相反,她的性格与杨过才更为相似。
那郭靖是一身正气,而杨过则是略带几分邪气,郭襄被世人称为“小东邪”,不仅仅是像她外公,也像极了杨过。
这一点,郭襄与黄蓉谈心的时候就提到过:“黄蓉又道:‘你杨大哥是个至性至情之人,只因自幼遭际不幸,性子不免有点孤僻,行事往往出人意表。’郭襄淡淡一笑,道:‘他和外公,和我,都是邪派。’黄蓉正色道:‘不错,他是好人,可是有点邪气。要是小龙女不幸已经逝世,你可千万别再和他见面了。’”
这就怪了,郭襄怎么会像杨过?
这一点,黄蓉难辞其咎。
三、问心有愧的黄蓉
这里说黄蓉难辞其咎可不是说她与杨过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关系,而是指她对郭襄而言,真谈不上是个合格的母亲。
甚至包括郭靖,对于郭襄而言,也不是个合格的父亲。
(郭靖、郭破虏剧照)
郭靖和黄蓉固然是大侠,但郭襄眼中的他们算是好的父母吗?
当然不是,当初黄蓉怀上二胎的时候,他们夫妻间的一段对谈就注定了郭襄是个得不到爱的孩子。
说是:“黄蓉握着丈夫的手,将他手背轻轻在自己面颊上摩擦,低声道:‘靖哥哥,咱们这第二个孩子,你给取个名字。’……郭靖道:‘好啊,但盼这女孩儿将来别像她姐姐那么淘气,年纪这么大了,还让父母操心。’黄蓉微微一笑,道:‘倘若操心得了,那也罢了,就只……’叹了口气,道:‘我好生盼望是个男孩儿,好让郭门有后。’”
黄蓉真是枉为黄老邪的女儿,骨子里居然如此俗,连他也有生男孩传宗接代的思想,以至于他们甚至连女孩的名字都没想过。
(黄蓉、郭襄剧照)
郭襄的生日宴上,郭破虏毫无存在感,但在郭靖夫妇眼中,郭襄才是郭破虏的附赠品,他们的二胎,其实只想要这么一个男孩,他们对郭襄的冷落也是肉眼可见的,书中明确提到过,郭襄从未得到如当年的郭芙那般的宠爱。
她一个小妮子,心中如何能没有半点怨气?反倒是杨过处处合她心意,她心中只有大哥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也告诫为人父母的人,你的女儿你不宠,自然有人帮你宠,到时候她被人“拐”走,你也只能无奈叹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