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的资历为什么被评为大校?1942年贺晋年站错了队,影响一生

多才柑桔 2025-04-15 10:17:12

在1955年全军准备进行大授衔的时候,原本有足够资格成为大将的贺晋年,最后却只被授予了大校的军衔,这事儿真让人觉得挺意外的。朱德、彭德怀、贺龙几位老总,心里不踏实,就商量着一块儿去找毛主席,好好聊聊关于贺晋年军衔评定的事儿。

毛主席了解状况后,也觉得挺惊讶,他开口道:“给他的军衔给低了,凭他的功劳,当个大将都没问题,少将也是绰绰有余的。”

由于毛主席的关心,贺晋年最终被定为了少将军衔。不过话说回来,这少将的头衔对他来说,确实感觉有点低了。因此,贺晋年就成了唯一一个兵团级别的少将。

毛主席曾觉得贺晋年有资格成为大将,但最后为啥他只评上了大校呢?我猜啊,这跟他1942年选错边站有关系,那次选择真的改变了他的一生。

贺晋年拥有成为大将的深厚背景与经历。贺晋年一路走来,积累了丰富的资历,足以让他成为一位大将。他的军旅生涯充满了挑战与奋斗,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后来的崭露头角,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他经历过无数的战斗与考验,每一次都能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上级的赞赏和战友的尊重。这些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意志和品质,也为他日后的晋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军队中,贺晋年始终保持着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他勤奋好学,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和领导能力。无论是在战术制定还是战场指挥上,他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智慧。正是凭借着这些优势,他逐渐在军队中崭露头角,成为了备受瞩目的一员大将。总之,贺晋年的大将资历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他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出色的表现赢得的。他的军旅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和典范。

贺晋年要论大将的资历,其实有点欠缺。虽然他后来做了原军委装甲兵的副司令员,级别挺高,是个大军区的头儿。但早先52年、54年军队评等级那会儿,他是以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还兼着参谋长的身份,被评为副兵团级的干部。

1955年全军搞的那个大授衔,主要就是看1952年和1954年大家在军队里的评级。副兵团级的干部们,大多被授予了上将或者中将军衔。你看那42个副兵团级的干部里,有19个成了上将,22个当了中将,就只有贺晋年一个是少将。

不过话说回来,贺晋年那时候是军委装甲兵的副司令员,这个职位相当于正大军区级别。通常呢,在这个级别上的干部,大多都是军委级的,到了授衔那会儿,他们主要被授予大将军衔。

在十大将军里头,有八位是大军区级的干部,级别相当高。王树声和许光达呢,他们是正兵团级的,虽然没达到前面那八位的高度,但也相当了不起。特别是许光达,他以前还是军委装甲兵的头儿。说到这个级别啊,它在1955年之后就不叫了,改成了大军区级。

贺晋年在授衔前的身份是正大军区级干部,同时也是副兵团级将领。虽然他的职务已经达到了要求,但在军队级别上,他还没达到像王树声、许光达那样的高度,甚至还不如他们中的末尾级别。因此,要说贺晋年具备大将的资历,其实有点勉强。

为啥毛主席觉得贺晋年能当大将呢?说白了,就是因为他原来是陕北红军的一员。

评定开国大将时,得综合好多因素,不光是官职大小、级别高低,还得看是哪个队伍的,以前立过啥大功。高岗转去地方工作后,陕北红军里,贺晋年的级别就属最高了。这样一来,贺晋年自然就成了陕北红军的代表人物。要是一切顺利的话,他很有可能被封为大将的。

贺晋年选错了立场

过去的事儿没法重来,就在给勋章前头,还是闹出了岔子。

1954年2月份,高岗伙同饶漱石搞分裂,妄图抢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这事儿被大家严厉批评了。到了八月份,高岗就自己结束了生命。第二年,他就被正式从党里除名了。

高岗事件爆发后,那些在陕北红军里摸爬滚打过的干部们,都得再过一次筛子。贺晋年呢,也被拉进去审了,结果是不达标。为啥说他不达标?还得追溯到1942年,那时候陕北师出了点状况,贺晋年没选对边站。

1942年的时候,高岗琢磨着想在陕北弄一个抗日师,就想115师、120师、129师那样。但中央那边早就有数了,说红军就改三个师,高岗这想法,凭空整个陕北师,实在是有点难办。

高岗为了达到他的目标,就一个个地去找那些陕北红军出来的干部聊天,想让他们帮忙编些假证据,好成立陕北师。

这次站边,贺晋年站到了高岗那边,而作为回报,后来高岗也没少帮贺晋年,比如推荐他做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还兼参谋长。

陕北那边出来的其他红军干部,情况跟贺晋年都差不多,他们要么表示支持,要么态度模棱两可,反正就是不站出来反对。但有这么一位,他明确表达了不同意见,那就是阎红彦。

阎红彦直接揭穿了高岗的小九九:“你别总想着给自己贴上陕甘游击队头头的标签。想当年,晋西游击队成立那会儿,没你啥事儿;反帝同盟军组建,你也没份儿;等到上岸游击队起来了,你不也就混了个大队政委当当嘛!”

这一来,高岗的美梦瞬间破灭了,他费心包装的那一套全白费了,紧接着,阎红彦就受到了高岗的排挤。

1955年那会儿授衔,要是贺晋年能作为陕北红军的代表站出来,说不定能混个大将军衔,最不济也是个上将。但可惜啊,他这回没选对边,结果让阎红彦顶上了陕北红军代表的位置,还捞了个上将军衔。

说白了,到了1942年,在陕北师的事情上,贺晋年选错了边,这事儿直接拖了他的后腿,导致他授衔时吃了亏,而且后面还一连串地影响了他的整个人生。

3 阅读:1678
评论列表
  • 2025-04-15 17:17

    为陕北红军争取一个师的番号不算什么阴谋,这在军队是正常的事。要是老蒋不打压放开全民抗战,多些编制就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