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沦陷,东北军为什么不抵抗?

不灭历史 2024-03-14 15:19:07

日本军方趁蒋介石忙于在国内“剿共”之时,趁机发动九一八事变。当时东北军在东北陈兵几十万,为什么不敢奋起反抗呢?在中国军队几乎没有反击的情况下,日军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了东北三省。

日军占领东三省,是早就预谋和计划好的,日军为迅速占领和统治东北,在1931年4月,将日本仙台驻扎的两个师团调往辽阳,以增强在东北日军的部队力量。

日军为占领东三省找借口,制造“柳条事件”发动了武装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柳条湖位于沈阳城北2.5公里,日军用炸药炸坏南满铁路,日军炸坏南满铁路说是东北军所为,炸坏铁路的距离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不远。

早已埋伏在东北军北大营附近的日军,接到命令后,向东北军北大营发起猛烈进攻,日军独立守备队在其他后续部队的支持下,日军占领东北军北大营。

1931年9月19日零时,驻沈阳的日军第二师团第29联队兵分三路向沈阳城进攻。同时,驻辽阳的第二师团也赶到沈阳加入战斗。当时沈阳驻扎东北军及警察、宪兵共有9000余人,在国民党不允许抵抗的政策下,日军仅用5个多小时,兵不血刃的就占领了沈阳城。

日军占领沈阳后,蒋介石无动于衷,仍顽固坚持这一方针“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才能御侮”。“安内”意思就是先消灭共产党以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并清除其党内军内的异己力量。“攘外”就是还不能抵抗日军,国内还没有统一,先和日本妥协,采取“不抵抗”政策。

日军就是看透蒋介石的心思,“不抵抗”政策,这正合日军的心意,趁机向辽宁、吉林进犯。

当时,东北军的总兵力30万,除了跟随张学良入关内的11万外,20万东北军全在东北三省。其中驻辽宁6个旅,驻吉林9个旅,驻黑龙江5个旅,另外还有警察部队和公安。

日军在东北区区只有几万部队,而张学良的部队20万,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硬是不敢和日军决战,这和汉奸有什么区别呢?

张学良也是奉了蒋介石的命令,忠实贯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实行对日“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也太天真了,他还指望英美来干涉日本退出中国,没有利益谁去干涉?最后蒋介石的愿望也没有实现。

日军大踏步的继续侵占东三省的各个地方,仅19日一天,日军就完全控制了连接旅顺、安东的铁路线。日军进攻长春宽城子、南岭兵营时,驻守兵营的东北军进行了顽强抵抗,但东北军驻吉林副司令官熙洽“毋须抵抗”的命令,东北军含泪撤退。

由于熙洽叛变,日军进攻更加顺利,日军先后占领了辽宁和吉林两省。

10月3日,日军第二师团,向齐齐哈尔方向发动攻击,抗日将领马占山率领部队在嫩江桥头和三间房与日军展开决战。

由于日军不断增兵,双方反复激烈交战,日军最终突破防线,次日占领了齐齐哈尔。

1932年2月2日,第二师团向哈尔滨进攻。中国守军在哈尔滨外郊与进攻的日军展开激烈交战,由于寡不敌众,哈尔滨沦陷。

日军在短短的4个月零18天的时间里,就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辽阔土地。

东北三省的沦陷,最大的责任还是蒋介石和张学良。东北沦陷后,张学良受到国人的不少辱骂,说张学良是卖国贼,汉奸走狗,骂他一点也亏。

张学良实行不抵抗蒋介石的政策,他还是怕日军的,他父亲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在皇姑屯车站,他知道是日本有预谋的把他父亲害死的,为什么张学良不敢找日本算账?从这一点,张学良惧怕日本。

最重要的是,张学良不让东北军抵抗日军,让日军为以后侵略整个中国买下伏笔。

日军侵略中国的意图早就蓄谋已久的事,借东北三省做大后方,然后在侵略整个中国,在称霸亚洲的野心。

如果张学良抵抗日军的话,至少东北三省不会这么快沦陷,也许日军会败退,当时日军就有几万人,难道20万东北军打不过区区几万日军吗?

总的来说,东北三省的沦陷,最大的责任就是不抵抗,这段历史永远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