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不少地区,人们见面打招呼常常会这样问候:“你吃了吗?”七零后和八零后的朋友们,儿时经常会见到奶奶辈的老人在晚上和人打招呼时,总是会说“你喝茶了吗?”
这源于过去由佛教传至民间的养生习惯——过午不食,以前的老人,晚上往往喝杯茶就睡觉,而不吃晚饭。
现在的女孩子爱美,总是想尽一切方法减肥,其中大多人热衷于节食减肥法,但是往往收效甚微。因为他们很少使用流传数千年的健康节食法——过午不食。
过午不食,是出家人的根本戒律之一,也是佛陀为在家修行人制定的斋戒,属于“八关斋戒”中的一条。《西游记》中猪八戒的这个名字,应该就源自于八关斋戒。这八戒的内容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非梵行,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不着香花曼,不坐卧高广大床。
其中第六条“不非时食”,所谓“非时”,指日中至次日清晨。即是过午不食。《佛祖统纪》:“佛言,日中三世佛食,时食若午时,日影过一发一瞬,即是非时。若比丘非时食者,波逸提。斋者以过中不食为体。”一旦太阳过了正中位置进食,便是非时食。出家人犯了此戒,当堕落地狱饿鬼道。《舍利弗问经》佛言:“非时食者,是破戒人,是犯盗人。”
过午不食又叫“持斋”,“持斋”虽不是戒,却是戒体,是八关斋戒中最重要的一条。《佛说护净经》:“一切檀越,施设法会,供斋调度,持斋者得食,不持斋者不得食。此饭一日持斋,得六十万世余粮。不持斋者,六十万世,堕饿鬼中。何以故?此信施难销。故宁吞热铁丸,不食此饭。吞热铁丸,须臾间耳,食此信施,久受大苦。五百万世中,受饿鬼苦。”
《法苑珠林》云:“不非时食者,是斋。斋者齐也,谓禁止六情不染六尘,齐断诸恶具修众善,故名斋也。”持斋并不等于吃素,这一点往往被后世所误解。“斋”是指内心清净,摒绝杂乱,也就是说必须身,口,意三业清净,才叫“斋”。佛弟子不问在家出家,要净化三业,均应持斋。
为什么过午而食是非时食呢?佛教认为:清晨是天食时,即诸天天人们的进食时间;午时是佛食时,即三世诸佛如来的进食时间;日暮时是畜生进食的时间;昏夜则是饿鬼进食的时候。本着趋吉避凶的选择,古人不会选择在下午和晚上进食,因为那就等于是把自己和畜生和饿鬼归于同类。
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写道:过午不食的好处极多,是故佛陀制定之:
一、食欲少,能减低男女爱欲之心。(饱暖思淫欲嘛)
二、能得身心轻安,让肠胃得到适当休息。
三、易入禅定。
四、有更充裕的时间可修行悟道。
五、欲得解脱,食欲必然净化故。
六、三世诸佛皆依过午不食。
过午不食还有一个最显著的好处,那就是保持身材。晚饭之后,人们容易昏沉疲乏,饭后睡卧,食物极易转换为脂肪,导致肥胖。
以前的长寿老人,往往有着过午不食的习惯。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现代人也能够做得到。毕竟过去没有那么多娱乐活动,没有酒吧KTV,没有电视电脑和手机。到了日暮时分,便家家关门闭户,除了挑灯夜读的学子之外,大部分人都是日落而息。毕竟那时候点灯用的灯油也比较贵。“人是一盘磨,睡倒就不饿。”所以不吃晚饭也不至于会有身体的不适。现在的人就不一样了,如今的夜生活丰富多彩,很多人习惯了熬夜,罕有很早就睡觉的。在不睡觉的情形下,身体消耗热量,长时间不进食是难以忍受的。别说是不吃晚饭了,夜猫子们吃了晚饭之后,甚至还要再来点宵夜。这也许就是当今社会医院人满为患的原因吧。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者/不文
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