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签署第17号总统令解散美国教育部时,这座运营45年的联邦机构正式进入关停倒计时。这场震动华盛顿的政治风暴,不过是特朗普第二任期权力重构的冰山一角,自2025年1月就职以来,他已解除8名高级将领职务、撤销15名前政要安全许可,并以“深层政府”为靶向发起美国近代最彻底的政治清洗。
文件明确注销拜登、希拉里等15人的涉密权限,其中对前总统拜登的制裁打破历史惯例:不仅终止其接收《总统每日简报》的资格,更禁止特勤局为其家族成员提供安保。这种针对卸任元首的严厉措施,被《华盛顿邮报》称为“现代白宫最赤裸的复仇”。
事实上,特朗普团队早已罗列拜登“七宗罪”,从阿富汗撤军混乱到亨特·拜登海外交易,司法部正以“叛国罪”“权力滥用”等罪名筹备刑事诉讼。
参联会主席布朗上将首当其冲,其推动的“军队多元化改革”被指削弱战斗力;海军作战部长弗兰凯蒂因反对削减太平洋舰队规模遭解职;空军参谋长戴维·阿尔文更因采购F-35延迟被当场撤换。
五角大楼数据显示,已有17名将官在任期未满时离任,较往年同期激增300%。这些人事地震背后,是特朗普对“军事官僚集团”的全面整肃,新任陆军部长维韦克·哈尔西直言:“我们需要更多爱国者,更少政治家。”
这个年预算820亿美元的机构,被特朗普斥为“多元文化主义的温床”。2023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显示,美国15岁学生数学排名全球第28位,科学第15位,与其教育投入形成巨大落差。
教育部撤销后,50个州将自主制定课程标准,但专家警告这将加剧教育鸿沟,得克萨斯州已宣布删除教材中 LGBTQ+相关内容,而加州正计划将高等数学设为选修课。
清洗浪潮中,特朗普着力构建新权力架构。他启用85名“特别政府雇员”,赋予特斯拉CEO马斯克等商界领袖跨部门监管权;重组后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增设“意识形态审查处”,专门筛查官员社交媒体言论;更将环保署、劳工部等12个机构列入裁撤清单。
这些举措虽遭38个州起诉违宪,但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占优的格局,为白宫提供了司法护盾。前国务卿希拉里在安全许可注销后坦言“民主机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而茶党领袖则欢呼“终于抽干华盛顿沼泽”。
随着2024年大选临近,特朗普的清洗清单可能继续延长,联邦调查局内部文件显示,司法部已锁定327名前官员进行“忠诚度审查”。当教育部大楼的铭牌被卸下时,观察家们意识到,这不仅是机构的消亡,更是美国政治传统的剧变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