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刺客”大火,谁才是幕后推手?

EMBA 2022-07-11 10:26:33

这个夏天,“雪糕刺客”火了,不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走红,而是在人们的吐槽声中被“黑红”。

时尚的包装、高级的色彩、些许陌生的名字,埋伏在冰柜中不起眼的角落里,它们或许让人好奇,也或许平平无奇,但顾客拿去结账的时候便会以“天价”的致命一击刺痛人们的心,让人措手不及。

雪糕刺客激起民愤,害怕失去“雪糕自由”的大众消费者,终于通过不懈的反抗与斗争后,近日,#7月起雪糕刺客或将无所遁形#的词条登上了热搜。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消息,《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7月1日起施行,根据规定,经营者应以显著方式对雪糕进行明码标价,有消费者幽默表示“我的雪糕保安终于出现了。”

消费者:我的“雪糕自由”还会回来吗?

雪糕,承载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童年回忆。

在童年时代,2毛钱的冰棍,5毛钱的冰袋,买上一个,就能承包一整天的冰凉和快乐。买一包雪莲,里面的小冰块还能分给小伙伴一起吃,在那样无忧无虑的夏天,雪糕是我们的幸福来源。

但之后,似乎是在2018年左右网红雪糕们的带领下,国内雪糕集体闯入网红时代,逐渐开启了“高端”争夺战,雪糕价格开始迅速起飞。

定位“专业级雪糕”的中街1946,其比利时大黑雪糕单支售价32元;

雀巢在中国市场引入安缇亚朵Gelato意式冰淇淋,单价40-50元;

致力要做“中国版哈根达斯”的马迭尔也搭上电商直播快车,售价直冲50元;

相比之下,从8块涨到了10块的“雪糕界爱马仕”梦龙,反而成了雪糕涨价潮中保守的玩家。

作为消费者,大众虽然对市场上的战况细节了解不多,但能切身感受到的是,冰柜里的雪糕越来越不敢随便拿了,曾经的老冰棍、小布丁被越挤越远,社交媒体满屏都是雪糕推荐,越来越卷的网红雪糕们一个比一个声势浩大,生怕我们错过这场避而不及消费升级。

为了切身实地的感受如今的雪糕冰淇淋价格有多高,纳食特地到7-11、美宜佳、便利蜂等几家便利店一探究竟,一眼望去,10元以下的雪糕寥寥无几,随手拿一个看完价格之后都是十元以上,而且很多新品牌都不认识,就像拆盲盒一样,不看价格你压根想象不到你手中平平无奇的雪糕身价有多贵。

(某便利店雪糕标价)

也难怪,旁边一位同样买雪糕的消费者苦笑着向纳食吐槽说:以前小时候没钱吃不起巧乐兹,现在长大了没钱只能吃巧乐兹。

“天价雪糕”的背后,谁是幕后推手?

欧睿国际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整体冰淇淋产品平均单价上涨了30%。

雪糕为什么越卖越贵,难道仅仅是因为经济上涨、消费升级、生活水平提升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虽然也说得过去,但贵的未免也有点离谱,究其原因,还得从源头说起。

首先是成本。

品牌要提高价格,无非就是因为成本的提升。据北京商报报道,从2008年至2020年,雪糕生产所需的牛奶、淡奶油等原材料成本价格上涨了大约80%。

但需要说明一点的是,纳食并不是在为雪糕刺客正名,成本有所上涨这个解释虽说无可厚非,但也仅仅是适用于那些价格微涨的品牌或产品,若是用于解释均价几元到几十元的上涨幅度,甚至是近百元的产品定价,这就很难让人信服了,也说不过去。

其次是营销。

新消费市场上的消费者能够最快获得雪糕新品上市的途径早已不是冰柜上张贴的海报或者厂家在线下的广告,而是来自于全网的内容平台,从线上旗舰店到官博官微,再到短视频、种草APP。

(图源:小红书APP)

新上市的雪糕产品为了有机会曝光,被消费者所看到,有时候在线上传播的成本投入甚至比产品制作的成本还要高,营销升级就自然成为了雪糕们溢价高的原因。

但同样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依然不能成为品牌们无底线涨价的原因,因为不管消费市场如何变化,产品终究还是立足之本,营销充其量只是辅助,若是将大把精力与金钱全都花到营销上去,那无疑是本末倒置,因为消费者在选择一款雪糕的时候心中首先考虑的一定是产品本身有足够吸引力,而不是因为这款产品的广告做得好。

而且,由于雪糕本身就有一定的季节性依赖,而且它的人均消费量并不高,因此,相对于薄利多销而言,品牌们便选择了提升单价的方法,部分厂商也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故意炒作各种口味、形状、概念等作为噱头,并且在互联网上不断造势,打造所谓的“网红雪糕”,人为地推高了雪糕的价格。

雪糕越卖越贵

经销商你怎么看?

“雪糕涨价对于经销商来说有利有弊,益处在于,它可以借势带动商品销量,弊端则是,市场变化太快,贵价雪糕可能今天会因为好吃而被全网安利,但明天就可能因为定价高而被全网狙击,而且一些高价雪糕如果不能及时卖出去就会滞销,还会比平常的雪糕损失更大。”当谈及如今市场上雪糕价格这个话题时,经销商王总这样向纳食坦言。

消费者要躲避“雪糕刺客”,经销商同样要想办法避免高价雪糕带来的损失,那么,在眼下的雪糕旺季,经销商应该如何有效规避风险,提升销量,获得更多利润呢?

纳食认为,不要一味的为了利润而去追求高价雪糕。不能否认,一些经销商在选品的时候趋利性太强,太过看重利润,虽说利润是最强驱动力,但这种以把利润看成唯一而不管产品本身或品牌的选品导向,导致越来越多低价的雪糕被经销商抛弃,这种情况在一二线大城市比较常见。

这种选品方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确实相对大一些,可以不用靠量来拉动收益,但是风险也随之增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也就是每一个价格档次的雪糕各选择一些,有高价也有低价,充分照顾到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当然,各价格带上选择产品的依据还得是根据市场情况和历史销售数据进行分析。

总而言之,不管是雪糕还是其他各行各业,任何一个品类赛道都有它的价格天花板,一旦天花板被打破,必然会激怒消费者,引起他们的反抗。

纵观如今的雪糕市场,很明显已经有一些雪糕品牌的产品定价严重偏离了其产品本身的价值,消费者或许会因为一时的好奇或跟风而为其买单,但最终,理性消费依然还是主导。

品牌们若想产生长期价值,做一场长而久的生意,关键要做的是“高价值”雪糕,而不是“高价格”雪糕。

来自 纳食

0 阅读:114

EMBA

简介:聚焦EMBA企业家、投资人等精英人士,商学院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