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北京东岳庙:镜头前害羞的老太太,被西洋镜诱惑的小孩子

醉薇聊历史 2024-04-27 19:37:00

1937年初,长期在我国西北地区活动的美国传教士海映光来到北京,准备借道上海归国。在北京期间,他拍摄了大量照片,生动记录下当年北京街头巷尾的景象。

本组图片是他游览一个庙会时所拍摄的,原始标注为北京的白云观。通过小编辨识,确定拍摄地应该是在北京的东岳庙。

东岳庙庙会

东岳庙大殿前院子里的香客,摩肩接踵。东岳庙庙会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庙会之一,起源于元,形成于明代,到清代时达到鼎盛。

买香

东岳庙院子里的售卖各种线香的香摊,旁边挂着“公议攒香”的字条,意思是说其价格非常公道。一名年轻的妇人正在摊位前照顾生意。

烧香

挤在香鼎前烧香的人们。百姓都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祈求平安和幸福,然而,幸福和平安从来都不是靠磕头烧香可以得到的。

香鼎

在香鼎的边缘,可以清晰看到一段铭文,上面有“大清嘉庆十年三月吉日长明香灯老会”等字样。嘉庆十年即1905年,说明这是一只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老物件了。

四不像

香客正在抚摸一头“铜驴”。说是驴,却有着驴面、马耳和牛蹄。传说这是乾隆皇帝为纪念自己的坐骑而命人铸造的,北京人称呼为“四不像”或“神特”。民间传言说如果身体感到不适,只要摸一下“神特”相对应的部位,就能手到病除。1961年,这只“深特”被移至白云观。

广嗣殿中

东岳庙的广嗣殿中的一组神像:图左边是引蒙娘娘、中间是斑疹娘娘,处在右侧的则是乳母娘娘 。她们都是适合小孩子祭拜的神灵,一名留着短发的小女孩正在上香祈祷能得到健康和聪慧。

碑林

古老的柏树,成排的碑林,络绎不绝的香客。北京东岳庙号称有“三多”:塑像多、石碑多、和楹联多。因此在民间流传着 “东岳庙的石碑数不清”的说法。

小市场

在人群当中,有不少的小游商,拿着挂满各种挂件的木头架子,供香客挑选。图片右下角有一个类似轮盘的东西,是一种深受儿童喜欢的博彩游戏,估计见过的人不多吧吧。

广告

庙会人员密集,正是药铺做广告推广药品的好机会。一家叫“修德堂”的药房正在利用挂图向游人宣传针灸和草药的功用,图文并茂,吸引来很多人围观。

卖瓷器

东岳庙门前的瓷器摊,成排成摞地摆放碗碟花瓶,琳琅满目。旧时候人们做生意讲究“货卖堆山”,不单可以展示财力雄厚,更以花样繁多吸引顾客的目光。

古董摊

一家出售古玩的小摊,露天的摊位上摆放的物品非常丰富, 有漆器、青铜花瓶、香炉、瓷器和木屏风等等。每一件的造型都很精巧,让人赏心悦目。

逃避

在石台阶下,海映光发现一位老太太,身穿道袍,戴着很大的竹斗笠,脚下摆着木鱼和一个竹箩筐。海映光解释说她是一名算命者,因为不愿意照相,用手遮住了面部。

配合

在海映光的劝说下,老太太放弃了抵抗,并且摆出双手合十进行配合,脸上还带着微微的笑容。可以想见,生活中老太太是一个很随和且有趣的人。

二鬼摔跤

院内一角正在表演“二鬼摔跤”,两个人偶是由一名男子扮演的。地上还留有残雪,男子在湿滑的地上手脚并用地辗转腾挪,的确需要一些功夫。

拉洋片

看西洋镜的孩子。西洋镜又叫拉洋片,是旧时的一种娱乐方式,人们通过镜头观看箱子里的画面。因为画面鲜艳、生动逼真,深受人们的喜欢。

诱惑

摊主为了吸引孩子们,可以先让人免费看一两张图片,以诱惑人们花钱观看。一个小孩子从没有见过这番奇异的场景,在试看的过程中便将手里的钱高高举起要求续看,兴奋的叫喊声把旁边的人都惊呆了。

宣传

此时正处在日本全面侵华的前夕,即便在民间,老百姓也已经清楚知道了日本人的野心。这一点,从老板正在向孩子们展示日本人的飞机大炮攻打中国的城门的画片上便可以了解。

0 阅读:2

醉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