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存款莫名被质押,到底谁动了储户的钱?
存款“不翼而飞”,为何说不清?
作为普通储户,您在银行的存款还安全吗?
11月16日 《央视财经评论》播出了一期节目,节目主要内容:11月15日晚上市公司南京科远智慧发布公告称,公司存入浦发银行南通分行的近3亿元存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质押。
目前,科远智慧和浦发银行双双表示已报案。在此之前,江西济民可信集团在渤海银行28亿存款也在不知情情况下被质押,尚无定论。
这两桩案子高度相似,都是大额存款莫名被质押。两家公司和两家银行都选择了报警,力求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通过对两起案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具有高度的相似之处:
一是两家存款公司(济民可信集团、科远智慧)均为实力雄厚的大公司;
二是两家公司的存款都是一年期定期存款,存款期间财务人员几乎不太过问;
三是分别用上述公司存款进行质押贷款的两家公司(华业石化、南通瑞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又都是来路不明、面目不清的公司。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济民可信集团接到告知该公司存款正在被质押的电话是8月19日,而却在9月3日才报警,涉事银行渤海银行更是在10月24才选择报警。
到底谁动了储户的钱?真相到底如何?存款公司到底知不知情?银行到底有没有可以自证清白的证据(合同及法律文书,企业额外获益的银行流水),整个事件的最大受益者是谁?有没有部分知情的中间地带?到底是职务行为还是个人行为?所有的这一切,当然还要等警方的调查。
说了这么多,我们关心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作为老百姓,我们虽然不是机构,不是公司,但我们大多数人都在银行有储蓄存款,那么我们这些个人存款、公众存款,有没有可能也被银行拿去质押了还不知情?
答案来了:理论上讲,有这种可能。但是,你不用担心,只要你个人没有主动到银行签订为他人担保的协议,或者在不清楚用途的情况下,随便签订一些空白文书,就不会出现存款莫名被质押的问题。就算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私自以你的名义办理了存单质押贷款,银行也会承当责任。因为,储蓄存单,就是银行与你签订的合同。
所有美好的改变都来自于先有混乱。
你的签字具有法律效力,千万不要轻易许诺,更不要为蝇头小利出卖自己的签字!
结果无,好似放屁
[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