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建成于 1921 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
鸦片战争后,西医传入中国。1906 年,英国伦敦教会在清朝慈禧太后和清政府的支持下,在北京创办了协和医学堂,这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前身,当时由英美六教会合办。
19 世纪末期,美国石油巨子洛克菲勒决定将部分财产用于全球慈善事业。1909 年其派出的 “东方教育考察团” 考察后,提出中国在医学教育方面有迫切需要。洛克菲勒采纳该意见,于 1913 年成立基金会,决定资助中国医学教育。
1920 年 4 月,北京协和医学院董事会会议确定办院宗旨和发展方向为 “聘请世界第一流学者、创建远东第一流医学院、培养第一流人才”,由此产生的 “协和模式” 影响深远。1921 年 9 月 16 日,协和建筑群落成,北京协和医院正式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私立北平协和医院更名为北京协和医院。历经隶属关系调整,在发展进程中,逐步成长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身的现代化三甲医院,担纲国家卫健委指定的疑难重症诊治指导重任 。起初,洛克菲勒基金会计划投入 100 万 - 150 万美元用于建设协和医院,但实际支出远超预算4。从 1915 年到 1921 年协和医院建成,共耗资 750 万美元5。1947 年,洛克菲勒基金拨款 1000 万美元资助协和。
据统计,到 1956 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为北京协和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投入了超过 4800 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