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汽车市场这是要“凉凉”?外国车企集体“撂挑子”,经销商哭晕在厕所,这出大戏,谁来买单?
眼瞅着日子一天天难过,美国汽车经销商们现在是真·欲哭无泪。说白了,这场由特朗普时代关税政策引发的“蝴蝶效应”,如今正演变成一场席卷整个美国汽车行业的飓风。
事情是这么个事儿,自从老特当年大手一挥,宣布要对非美国本土制造的汽车征收高达25%的关税,原本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让美国本土车企扬眉吐气一把。可谁想到,这政策一出,直接捅了马蜂窝,全球各大车企纷纷表示:你玩你的,我不奉陪了!
这不,最先扛不住的就是那些小型汽车经销商。原本指望着卖外国车挣点辛苦钱,现在好了,车源直接断了。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NADA)都发出警告了,这要是断供持续三个月以上,超过10%的小型经销商怕是要关门大吉,几万人得卷铺盖走人。你品你细品,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饭碗啊!
一边是新车市场哀鸿遍野,另一边,二手车市场却火得一塌糊涂。新车没得卖,想买车的人只能往二手车市场挤。结果呢?价格蹭蹭往上涨,原本几万块能搞定的二手车,现在没个十几万想都别想。凯利蓝皮书的数据摆在那儿,丰田、本田这些热门品牌的二手车,价格涨了15%-20%,有些稀缺车型,那简直就是“一车难求”的节奏。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美国市场遭殃,有人却偷偷乐开了花。这说的就是加拿大和墨西哥。美国这边关税高筑,不少车企干脆把生产线搬到加拿大和墨西哥,既能规避关税,还能享受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加拿大汽车制造商协会预测,未来三年内,加拿大汽车产量要增长20%,新增就业岗位超过5000个。这波啊,这波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再说说美国政府内部,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有些人觉得,这关税政策搞得民怨沸腾,老百姓怨声载道,长此以往,对经济发展没啥好处。财政部长姆努钦就公开表示,关税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损害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
这美国本土车企,按理说应该偷着乐吧?毕竟竞争对手都走了,自己可以独霸市场了。但现实是,全球化时代,谁也别想独善其身。美国车企虽然挂着“美国制造”的牌子,但实际上,它们的零部件很多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就拿通用汽车来说,它严重依赖墨西哥制造的零部件。这关税一上来,通用汽车的利润立马就得缩水。
那美国车企怎么办呢?两条路:要么找国内供应商,但短期内根本找不到那么多;要么提高价格,把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问题是,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啊,你涨价我就不买了呗。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小型轿车价格飞涨,老百姓买不起,只能被迫去买皮卡和SUV。这些车型虽然贵,但好歹是美国本土生产的,不受关税影响。结果就是,福特F-150和雪佛兰Suburban卖得火爆,但同时也加剧了美国汽车市场的结构性问题。
你以为这就完了?这才哪儿到哪儿。大戏还在后头呢!
现在,欧洲和亚洲市场也在摩拳擦掌,准备迎接这场“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原本要卖到美国的车,现在没法卖了,只能往欧洲和亚洲市场倾销。这一下子,市场上的车多了,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而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说挑战,是因为出口到美国的汽车少了,可能会影响一部分企业的利润。说机遇,是因为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倒逼中国车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开拓新的市场。
这场由关税引发的汽车市场大地震,究竟会把美国带向何方?谁又将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场闹剧,最终会如何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