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
谷枫
前21世纪经济报道 高级记者
王晨光
太平洋证券投行部 董事总经理
习青青
青波资本 董事长
何翔
大通证券投行部 董事总经理
谷枫
前21世纪经济报道 高级记者
我已经连续三年参加全球财说峰会,这三年都在聊新三板这个主题。2019年峰会举办的时候,也是改革的起始阶段,我们对新三板市场未来改革做了一些预判,当时在场也有王晨光先生和张驰先生。
其实改革进行到现在,新三板市场又进入到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今天想和几位嘉宾探讨的是,目前这个节点,这波改革政策红利吃透之后,新三板市场接下来应该怎么走?
为什么主题定为“转板时代”的选择题?
这个主题是我和主办方一起商定的,一个核心原因是不久之前,新三板市场期待很多年的转板政策以细则方式终于落地,虽然还仅是征求意见稿,但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改革红利即将消失殆尽前,同时转板政策推出的情况下,新三板接下来该何去何从?这是今天重要探讨的主题。
首先想问的是,2019年12月25日新三板改革正式启动,当天证监会宣布消息时,我也在现场,非常激动。到现在差不多一年时间,中间也释放很多让市场振奋的政策红利,也有很多个股涨得非常不错。
所以,各位嘉宾,对过去一年新三板的深化改革如何看待?是否达到各位的预期?
王晨光
太平洋证券投行部 董事总经理
我觉得预期部分达到了,这次改革可以说是超预期的改革。
但实际上,在我看来达到一定预期就是公开发行,使每家公司基本上都融到了两个多亿资金,精选层的流动性相对较好,投资者数量也相对增加,在券商及各界大力推荐之下,开户人数也比原来多了很多。
但是,总体来说,现在新三板整体的交易量、交易价格以及各个方面,还有很多不太尽如人意的地方。
习青青
青波资本 董事长
我从投资者机构的角度去看这个市场,在新三板实操10年,从2009年开始做新三板,投资的项目也有IPO了。因为一级市场时间周期太长,所以我们现在开始慢慢向二级市场转化。
在精选层开板行情里,我们从11月开始做埋伏行情,投了几千万,新三板精选层开板后,我们基金的收益率是95%。
有几个体验,第一,新三板精选层是可以有赚钱效应的,希望后续在精选层交易也能持续有赚钱能力。很多人想在明年做pre-精选层,有些人想做转板,我没有考虑做转板,而是考虑做业绩持续区域增长和折价提升。
现在新三板市场是股票打折市场,如果股票打折跟A股差价越来越小,还是能挣到钱的。历史上新三板有过两次估值和主板非常贴近,一个是2015年,当时谁都不谈转板;还有是精选层开板前,所有人都认为,精选层可能和科创板、创业板达到同等水平。
何翔
大通证券投行部 董事总经理
上一场的主题是回顾资本市场30年,三板市场也走过14个年头,回想起来最辉煌的还是2013年、2014年,那时候很多资金入场,挂牌企业也非常踊跃,差不多到了一万多家。
今年精选层能够落地,对从业人员来讲是非常超预期的,投资者门槛降低,三板转精选层的企业意愿也在逐步增加。这对于还坚守在三板的从业人员来说,还是一个喜闻乐见的场景。
新三板未来该何去何从?其实跟自身的定位有关。
整体来看,新三板还是场外市场的概念。我们可以观测这几年的数据,尤其是今年已经上市的500多家企业里面,从三板转到主板的企业在160家左右,其中90%都转到创业板和科创板,转到创业板的差不多有70、80家,转到科创板的企业有50多家。
所以三板的14年,一直在为主板输送很多优质企业,本身定位就是场外市场。至于未来,精选层企业要不要转板,或者没上精选层的企业要不要上精选层,选择上精选层还是选择直接IPO,其实对于企业来讲是很容易选择的。
当然我们希望企业可以继续留在精选层光芒绽放,但从企业选择和估值的角度而言,精选层为什么低迷,目前36家已经上精选层的企业,平均市盈率是20多倍,虽然跟国外市场比算很高,但是跟科创板的70多倍、创业板的40多倍的平均市盈率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谷枫
前21世纪经济报道 高级记者
大家刚谈了这一年以来的感受,都是向好的方面,但今年市场又回归到平静的阶段,接下来各位谈一谈,是否还有对改革方面的期待?全面改革还有哪些点是需要进一步去完善和优化的?这一轮改革还有什么遗憾?
王晨光
太平洋证券投行部 董事总经理
从从业一线角度看,大的政策框架已经确定,可能细节需要继续调整。
第一点,定增时对企业、对券商的要求,应该要给企业提供更大的便利。对券商来说,虽然要压实中介责任,但是不能让券商感觉边界不清晰,依然会碰到问题,最后倒逼企业,反而给企业增加压力。我希望能在细节上逐步地优化和完善。
第二点,发行价格如何定价、绿靴机制,在细节方面可以再进行优化。
习青青
青波资本 董事长
说一下我对现在市场的认知和有缺陷的地方。
第一个,交易所层面,我认为新三板后续可以改革的几个方向,首先改名字,改成北京证券交易所,然后把门槛降到50万。不要把精选层当成转板培育市场,新三板就是第三个证券交易所。
第二,精选层企业的角度,现在精选层最难受的是什么?就是没有好股票。一个股票市场好不好,其实跟交易制度有一定关系,现在整个精选层的交易制度跟主板基本完全一样,硬件配置也一样。但是精选层的软件层面不行,可与主板对标的企业较少。
精选层拿不出来两三家特别厉害的公司让投资者进行交易,之前有二级机构来新三板投资,是因为主板没有同样行业才来的新三板。新三板后续是要不断把小企业孵化起来,特别大规模的企业没法转板,要不然就是上市公司子公司。接下来新三板要提升的是什么?精选层必须要有厉害的企业,这些厉害的企业就能把整个交易所带起来。
第三,投资机构方面,包括投资人。现在整个新三板的投资机构偏一级化,什么是偏一级化?就是都在做pre-IPO、pre-精选层,没有交易员全是项目经理,投资后等着IPO,然后卖掉。
但是精选层已经变了,精选层是一二级混合的投资市场,里面有一级机构也有二级机构,一级机构没有办法把自身的交易模式转向二级市场交易,习惯改不过来,很多机构不在精选层买卖。
这个是我觉得非常悲哀的状态,一级机构不能往二级机构走,二级机构也不能到一级机构去,为什么?因为二级机构对流动性的理解不够深刻,害怕精选层的流动性,二级机构到了精选层,是否能出得来?
很多机构包括公募基金,不敢在精选层投很多量,怕投太多会被憋死,所以二级机构对精选层流动性的理解是有问题的。
现在精选层的问题是什么?就是需要更多同时在做一级+二级的机构,在精选层进行买卖交易,进入的人多了机构多了,这个市场才能更加活跃。
何翔
大通证券投行部 董事总经理
新三板这么多年以来做的工作主要是孵化器,培育孵化了很多优质企业,毕竟在新三板挂牌的数量比主板多,8000多家10000多家里面覆盖的行业很全,还有很多细分行业,像刚才张驰所说的未来10年股权投资方向里的氢燃料电堆行业,主板是没有的,但是新三板有亿华通这样的企业。
所以,新三板的机会还是有的,但需要投资人去深度挖掘,挖掘出未来有潜力的企业,可能很小,但它有可能在新三板里存在。这种机会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研究,做一级市场的人可能有这个耐心,但是做二级市场的人更愿意周期更短一点,挣一些快钱。
新三板在近几年的制度细微调整上,我觉得还是比较柔性。
从企业角度来讲,是更科学的。比如20%的自主发行,可以节约企业的发行成本;比如最近要颁布的对于督导制的调整,券商收不到宣讲费可以解除督导,企业也可以自主选择跟券商解除督导关系,这样使企业跟券商的关系更柔和,没有以前那么强硬对立,更加市场化。
所以这么多年,新三板一直在做小的制度调整,其实也是在从市场及企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是把孵化器做扎实。
至于将来,精选层有没有可能跟科创板创业板一较高下?当然希望是有可能的,但客观理性告诉我们,新三板毕竟不是主板市场,肯定还会有些差距。
谷枫
前21世纪经济报道 高级记者
从我自己对新三板的现状观察,新三板在经历了一年政策强刺激后,尤其是精选层的流动性没有达到大家所期望,并不能跟A股市场甚至是A股市场一半流动性。
在这种状况下,整体市场又回到了似曾相识的2017年、2018年阶段。什么阶段?就是市场都在说是不是要等新的政策来刺激?包括刚才习青青先生提到降门槛,又回到一个老气氛上,但是这样的气氛就一定是负面的吗?
可能大家的位置不一样,会有不同的看法。我最近听到一个朋友说,他认为过去2017年、2018年两年的低迷,让他在新三板市场布局了很多大鱼,包括最近的泡泡玛特和麦克韦尔,其实都是在过去那两年布局的。
但到了今天,政策连续性的强刺激过去之后,大家对于目前新三板的现状是怎么看的?
何翔
大通证券投行部 董事总经理
今年11月27日,关于精选层转板的制度正式出台,出台当天对精选层是一波大利好,基本上所有36家精选层企业大幅上升,但是这个利好消息很快就释放完了,马上又恢复平静。
因为大家又研究了转板政策,发现没有那么容易,并不是在精选层满一年就能够理所当然地转到创业板和科创板,其实还是要符合科创板创业板的上市条件,对市值和流动性是有基础要求的。
据此筛选下来,真正能够在明年六七月份完成转板的企业确实不多,可能还不如直接申请IPO的企业更快。可能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大家对精准层的估值恢复到2017、2018年的状态。
习青青
青波资本 董事长
直接说投资策略,2021年在精选层的投资策略是一二级混合的方式,会参考二级市场的投资策略。
我觉得,整个精选层的投资逻辑就是打折股票市场,我不把它当成转板市场或者转板备用市场,主要是业绩增长和估值提升,一级市场的技术是可以在精选层进行相互的融合。
王晨光
太平洋证券投行部 董事总经理
刚才我谈到了,如果是在现有的框架下进行细节弥补,可能未来新三板难有太大的变化。我个人倒有一个更好的想法,就是新三板的定位。
现在新三板的定位依然不够清晰,大家的精力都聚焦在精选层,实际上精选层是在跟创业板、科创板的上市公司竞争,从规模到成长性都不如科创板、创业板,那么是不是能够抛弃跟主板正面竞争的态势,发挥新三板独特的优势?
面向什么?面向科技、面向转型比较快的小分队、项目小组或者研究团队,替他们去孵化,甚至为像习青青先生这样的投资机构,或是冯志先生投的项目,替他们退出,跟上市公司进行并购,真正地为市场、为企业提供跟主板不一样的服务。
我觉得这可能才是三板的未来,但是不能去做,就是不能够跟主板去竞争。
谷枫
前21世纪经济报道 高级记者
听完几位嘉宾的看法,发现各位风格差异性比较大。我觉得这也正是新三板的魅力所在,这个市场并没有一条真理,大家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的职业角色看法是不一样的。
但有一点我认为必须讨论清楚,就是三板市场的定位,怎么看新三板市场也决定了最后要怎么做,包括券商是要储备pre-IPO的企业还是要长期陪跑?习青青先生很明显也很典型地不觉得新三板是一个预备板市场,所以采用自己的策略。
但市场的争论总会有一个方向,刚才何翔先生也有提到,政策出台第一天暴涨的现象,因为转板政策已经期待很久,万通液压涨了60%,让市场振奋。但是也带出一个问题,也回到终极探讨。在这一年中,带有公开发行独立市场政策的出台,转板政策也落地的情况下,新三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其实企业选择也是对市场定位的理解。
我想跟嘉宾探讨的是,目前新三板是不是又倾斜到预备板市场方向?还是一直就在预备板市场方向?还是像王晨光先生所说,走出一条不和A股市场竞争的真正独立的市场?我希望各位嘉宾可以展开再谈一谈。
何翔
大通证券投行部 董事总经理
作为这么多年的三板从业人员,我们肯定希望三板能够成为北京证券交易所,能够跟上交所、深交所一较高低。但客观的数据告诉我们,三板目前定位就是主板市场的孵化器。
刚才肖然先生介绍硅谷的天使投资人是0.7%的成功率,新三板的成功率肯定是要高一些的。对于13000多家的庞大基数,这么多年孵化了众多主板企业,差不多一点几的成功率,所以还是比较成功的孵化器,这是客观事实,我们回避不了。
从覆盖的行业、上市的数量来说,新三板覆盖面足够广,其实一些集中于早期的A轮B轮C轮投资机构、上市公司并购标的都可以考虑新三板市场。
习青青
青波资本 董事长
从投资的角度,我不太关注转不转板,因为现在跨市场之间套利差价越来越小。如果新三板精选层的估值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因为政策刺激或是有更多投资人进来而提升,我相信很多企业可能不愿意转板,因为转板很麻烦。
对我影响最大的不是转不转板,而是企业的增长。2018年新三板非常冰冷的时候,我们也会看到麦克韦尔、成大生物这样在做市市场大幅增长的股票,为什么?因为业绩增长,只要业绩增长,这个公司就可以交易,跨层套利已经不能够单一支撑投资决策。
所以在精选层选股票,第一,选择成长股,成长股来自于什么?来自于新兴行业,只有新兴行业才会有高成长,而恰恰新兴行业又是转板标的。所以转不转板我不太关心,我只关心业绩增长不增长,是不是新兴行业的好公司。如果不转板也可以摘牌去港股上市,投一个好资产好标的就行,因为早晚会出来。
王晨光
太平洋证券投行部 董事总经理
两个问题,第一个关于转板问题,我一直认为是双刃剑,好处是把三板和主板打通了,坏处是如果好企业都转走了三板剩下的是什么企业?
我坚定的认为,新三板未来必须是独立市场,如果说是仅是为了转板,那么我对这个市场还有点担忧。
第二个还是相关的,就是三板的未来一定要独立。
现在我们的客户,好多精选层基本上都开始辅导了,又开始犹豫,为什么要到精选层等一段时间,直接上创业板、科创板不是更直接吗?甚至有好几个企业找我咨询,企业已经完全符合精选层条件,但担心上了精选层以后更麻烦,融不到多少钱,还有那么多监管。
他们有这种顾虑,所以如果仅仅把三板的未来建立在转板,还是有点不足,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谷枫
前21世纪经济报道 高级记者
第五个问题,我本来想问的是几位嘉宾对新三板接下来的发展如何预判?其实刚才几位嘉宾都在也已经回答了,现在我在这个问题上加一个限定条件,也是给大家一个临场考验。
我们一直在谈精选层,但是我也在看另外一个指标,之前也跟股转深入沟通过,也是他们比较担心的。这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数量,我认为这是对这个市场未来发展造成最大影响的地方。
无论是刚才何翔先生讲的预备板市场还是习青青先生讲的不关心转不转板,还是王晨光先生讲的独立市场,如果这个市场没有新的源头企业增量,就不能称之为市场。
在这个前提下,跟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基于目前新三板市场的现状,没有进一步增量企业甚至优质企业的情况下,大家对新三板未来两年怎么看?
习青青
青波资本 董事长
精选层已经是二次创业,从心态上讲应该再回到2009年。
2009年新三板只有60家企业,有红利但不是很多,跟科创板、创业板存在差异化竞争,毕竟不是任何企业都能达到5000万净利润直接上科创板或创业板,还有很多小企业是三四千万营收、一两千万净利润。可以先让这些企业上新三板,之后就形成项目池,如果这些企业在外面飘着,这个市场永远不会有增量。
新三板市场不是靠市场来吸引企业,是要鼓励企业来上新三板,可能性价比不高,但在新三板至少能拿到股权投资,也可以进行做市交易,最后还可以上精选层。
既然吸引力不高,就需要去推销,拉到更多企业。新三板未来要发展好,还是要有足够多的好企业而不只是存量的企业。
何翔
大通证券投行部 董事总经理
刚才谷枫先生提的问题还是比较严峻的,新三板这两年每年的增量都很少,还没有退市的企业多。归根到底还是在券商上,券商没有像以前那么大力度的到各个高新园区甚至县级去推广。
跟IPO和并购重组比起来,券商和投行可能也看不上新三板的收入,风险太高收益太小,愿意投入的人力均在缩减,导致三板市场的流量不够,这是个现实问题。
所以才导致了今天这个现象,没有增量。虽然曾经有10000多家,现在剩8000多家、7000多家,之后会不会自动萎缩到市场都没了?那么市场的吸引力在哪里?新生代企业还愿不愿意在新三板市场等待?
投资者肯定也这么看,企业在三板待了几年,公开披露财务数据以后,反而影响后续融资,披露三年财报,有问题还要调整不如不上,导致三板的吸引力在减弱。
这件事情,一方面是券商的责任,当然新三板要把自身好的东西展示出来。其实新三板最大的优势是确定性,还有成本优势,上三板的企业所付成本要比主板少得多。当然企业不这么看,愿意为上主板付几千万费用,因为能够融到更多的钱,虽然三板费用是几百万,但融不到钱,费用也是白付,靠政府补贴最多撑一两年,之后没什么意思就退市了。
但是,我们要借鉴成熟资本市场,比如像美股港股孵化小微企业、科技企业的成功经验,尽量通过制度优势、成本优势,以及政府引导基金、天使基金、社会资本等进入三板市场,更多关注这个市场,慢慢让中小企业看到这个市场的期望,愿意进入三板市场,这才能让三板的明天更有希望。
王晨光
太平洋证券投行部 董事总经理
现在业务中遇到一个问题,每周都要走访几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给我们提出的诉求都是想并购一些好企业;另外一个现象,中国有2万多家投资机构,大量资金沉淀在他们所投资的企业里,大概有10万亿市场根本就退不出去。
什么意思?三板有没有可能另辟一片天地,刚才谈到没有活水来,原来成本低门槛低,大家都愿意来。但是反过来,现在上主板也容易,门槛也降低了,现在很多客户上主板前期支付的钱很少,融来钱以后再付钱,所以相对来说成本并不高。
所以,新三板一方面要开源,要瞄准重大的社会问题,帮助这些企业解决问题,这作为单一券商单一投资,是无法解决的。能不能从这个方面广泛的开源?这个需求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三板既不要跟主板比,同时也不要比制度。原来股转董事长曾说过,三板好多是个人公司,10个股东以下占绝大多数,可是监管和上市流程跟主板没什么区别,越来越严。
一定要大幅降低企业负担、上市负担和成本,大幅提高企业上市获得感,挂牌新三板后能真正得到好处。
我们很多客户,现在说并购重组和融资,就先说摘牌。怎么到了这种程度,三板一定要深刻反思,到底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怎么给企业带来好处?怎么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负担?
刚才何翔先生谈到券商的问题,券商也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承担巨大风险,而收益并不高。所以券商不爱做了,还是应该建立多赢的局面,才能更好的发展。
谷枫
前21世纪经济报道 高级记者
简单总结一下,三板其实有10多年的历史,但实际上走进大众视野也不过是不到10年的光景,改革的密度、频繁度,以及企业的迭代程度,跟海外成熟市场比,或是与A股市场比,还是一个小孩的状态。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包括方向和定位,其实探讨这么久也很难有一个定论。
所以还是那句话,改革尚未成功,大家仍需努力,无论是投资机构、券商、媒体以及各行各业。其实,心系新三板的各位,都应该为这个市场呼吁,也祝愿大家在改革后的瓶颈期都能有自己的收获。
最后一个保留环节,我在2019年主持圆桌时,也给大家一个彩蛋,让大家预测几套标准的数据。今天更简单好玩,尽管习青青先生不在乎转板,但还是想让大家立一个Flag,猜一猜2021年能有几家精选层企业能通过正式的转板通道转到A股市场?
王晨光
太平洋证券投行部 董事总经理
我估计是5到10家。公开数据统计符合条件的大概是10家左右,其中4家是A股的子公司,A股子公司还面临分拆上市的政策性障碍。如果分拆上市不受影响,这10家有可能都可以,如果受影响的话,可能就是5家左右。
习青青
青波资本 董事长
我就不说数字了,因为我更关注企业的业绩增长跟行业。
何翔
大通证券投行部 董事总经理
我觉得是5家左右,因为跟精选层基数有关。今年开板以来到现在是36家,明年比较乐观全年可能有100家。但要满一年后才能转板,所以肯定还是以今年为基础来考虑这个问题,所以王晨光先生的分析比较到位,能够转过去5家左右,可能2022年会更多一些。
谷枫
前21世纪经济报道 高级记者
这次的数据是惊人一致,我也认为可能在5家左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