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四大名著里,为什么红楼最难拍?

居士不红爱红楼 2024-08-13 18:23:29

《红楼梦》的影视作品创作,毫无疑问是四大名著里最难的,盖因其他三本名著,都有明确且完善的情节冲突可供编剧使用,即存在丰富独立的情节单元可供改编。

最典型的要数《西游记》,目下西游类的电影作品相对较多,就是因为情节单元独立,单独拆出一个故事情节,就能拍成一部电影,比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等,可这种思路很难用在《红楼梦》里。

宝黛共读会真记

《红楼梦》的叙事是缓慢而平和的,情节线索往往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很难单独拎出某一个片段以造就一部电影,所以红楼很难拍,就算拍出来也很难获得观众垂青,尤其是在已经有87版《红楼梦》珠玉在前的情况下。

最近胡玫导演拍摄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即将上映,有书友朋友私信,想听一听不红君对这部电影的看法,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部即将上映的电影。

猫眼电影里《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简介是这么写的:

影片以贾宝玉大雪天里出家倒叙为始,主要故事情节以林黛玉回府奔丧开篇,揭秘了王熙凤贪没了林如海家产盖建大观园,后又出卖了宝、黛两小无猜的爱情,设掉包计,致使宝玉迎娶宝钗,黛玉泪尽而亡,最终情散人悲,归于宿命,完成了红楼梦的悲剧结局。

单看这段简介,已然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因为这段简介的内容,触碰到了大部分原著党的逆鳞,而且这逆鳞触得还相当全面——因为这段简介里,讲的几乎全部都是续书里的内容。

贾宝玉雪天出家、王熙凤设掉包计、金玉良缘促成的夜里黛玉凄惨病逝,这些内容都跟《红楼梦》前八十回无关,完全是后四十回续书的内容,而续书一向被读者视为狗尾续貂,甚至在红楼文本解读中,往往默认前八十回的文本,后四十回的文本证据都被弃之不用。

读者对后四十回的反感并不奇怪,因为写得实在不合逻辑,“掉包计”这种拙劣的计谋出现在堂堂国公府,而且是王熙凤、贾母亲自策划,简直把凤姐和史老太君当成市井俗妇来塑造,这无论如何难以令读者信服。

后四十回续书的问题,不止出现在人物形象、情节塑造方面,还体现在骤然丧失了贾府复杂人事制度和管理机构,故而陈大康先生针对目下认为后四十回为曹公原稿的看法,就发表了如下评论:

荣国府有二十多个管理机构,包括总管房、账房、银库、买办房、厨房、茶房、药房、门房、戏房、浆洗房、金银器皿房、家庙和南京房产管理等等,然而,这套管理机构与制度只存在于前八十回里,而在后四十回里,除个别的如门房、厨房外,其他的管理机构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前八十回经常出现的“分例”一词,在后四十回里仅出现过一次,那些财务、人事方面制度也不再提起,荣国府内秩序井然的现象也就跟着消失了。其原因就是后四十回为别人所续,而续书者对当时封建大贵族家庭生活的熟悉程度实在无法与曹雪芹相比。——《荣国府的经济账》

因此,续书每每被读者贬低为狗尾续貂,胡玫导演却反其道而行之,偏偏采用了续书中完全不合情理逻辑的故事当作电影主线,单是此一点,便会失去很大一部分读者的好感。

黛玉之死与金玉良缘

不红君个人以为,这部电影之所以选择“金玉良缘”作为故事主线,其原因正是我们开篇所提到的“故事情节单元”。

导演想要挖掘《红楼梦》里完整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冲突,以实现电影故事本身的完整性,为了这种完整,就顾不得其他了,而再没有比宝黛钗三人的爱情纠葛更好的商业思路了——胡玫导演称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引导更多读者捧起原著,私以为此言与其说是尊重原著,不如说是尊重市场。

通过目下《金玉良缘》的推广宣传视频,我们能很清晰地感受到这部电影的拍摄思路:那就是通过林黛玉的凄惨,金玉良缘的成真,进而引发观众的义愤填膺,有一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便是电影中把林家财产的猜疑,化为电影中的真实。

林黛玉焚膏断痴情

林如海去世之后,他有没有留下遗产?坊间猜疑林家遗产被贾家吞没,用于修建大观园,这种猜测最早见之于清人涂瀛的《红楼梦问答》,写道是:

或问:林黛玉数百万家资,尽归贾氏,有明证乎?曰:有。当贾琏发急时,自恨何处再发二三百万银子财,一“再”字知之。夫再者,二之名也,不有一也,而何以再耶?或问:林黛玉聪明绝世,何以如许家资,而乃一无所知也?曰:此其所以为名贵也,此其所以为宝玉之知心也。若好歹将数百万家资横据胸中,便全身烟火气矣,尚得为黛玉哉!——《红楼梦问答》

涂瀛的猜测已经足够大胆了,如果严肃解读红楼,贾琏随口说的一句“何处再发三二百万银子财”,并不能证明这钱就是林家的,更何况林黛玉聪明绝顶,初进荣国府时就处处周到,早已是识事之人,回家奔丧之时,年龄又长几岁,无论如何都不会傻到连自家财产剩没剩都不知道。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可林黛玉在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时,明确告诉宝钗说: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第45回)

不红君之前曾解读过这个疑问,并引用了陈大康《荣国府的经济账》之“黛玉家产之谜”,以及十年砍柴《闲话红楼:大观园的后门通梁山》,均认为以林如海巡盐御史的职位,一定会有遗产留下来,但这是基于一种脱离文本情景的写实分析,这种分析确实足够精准,但《红楼梦》是小说,是小说就会有忽略的部分,而不会像科学论文那样一丝不差。

林如海在书中一闪而过,很大的可能性是曹雪芹也没注意这个问题,若是让黛玉自觉自知带着百万家资入驻荣国府,就会出现涂赢所说的“全身烟火气,尚得为黛玉哉”,所以动用作者地位,让黛玉孑然一身来到荣国府,以便展开后续情节。

可在《金玉良缘》这部电影中,为了让黛玉变得更加可怜,更加惹人同情,竟把坊间大家用以娱乐探讨的家产问题搬上了荧幕,而且干脆一黑到底,把王熙凤设置成了贪没林家财产的罪魁祸首——试问王熙凤哪来这么大的胆量,敢动贾母外孙女儿的托孤钱?

就算王熙凤有这个胆,也没这个能量,她仅仅是二门内的小管家,二门外的世界是男人们主宰的,根本轮不到王熙凤说话,试看原著中修建大观园的具体描述,一切均有贾政、贾赦、贾珍、贾琏以及众男性管家、清客们操持,我们何曾看到王熙凤有任何话语权,她最多在园子盖好之后,给贾芸安排一个种树的工作,《金玉良缘》却把林家财产的黑锅甩到凤姐头上,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再来说说林黛玉,对《金玉良缘》中的黛玉,不红君有一种担心,导演为了刻意突出黛玉的可怜,可以把林家家产的事坐实,那么就有可能把林妹妹塑造成教科书上脸谱化的病美人,而原著中的林黛玉完全不是这样,曹公笔下的黛玉是非常有魅力的,尤其在言辞方面。

所以第三十五回,贾宝玉卧病在床,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来探望,聊天当中贾宝玉就说:若是单是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姊妹里头也只是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了。俨然把林黛玉日常奉承贾母,引逗长辈开心的能力,跟王熙凤并列。

第八回“贾宝玉大醉绛芸轩”,薛宝钗也评价黛玉: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

刘姥姥进大观园,林黛玉和众姊妹调侃戏耍,将刘姥姥称为“母蝗虫”,再次被薛宝钗评价为: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此处,薛宝钗分明把黛玉的高级幽默,置于王熙凤的市井幽默之上。

87版红楼梦剧照

所以,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是分情况的,她跟众人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是大方得体,甚至是占据话语主动权的,只有她一个人时,她才会对景感慨,或者跟贾宝玉、薛宝钗,乃至后期的史湘云单独相处的时候,才会流露出惆怅的情绪。

而目下的红楼影视剧,除了87版《红楼梦》陈晓旭的林黛玉还算刻画得相对到位,其余则大多只抓住林黛玉的孱弱惆怅,将其当作典型特征,以至于林黛玉在任何场景下,都是一副半死不活、委委屈屈的模样,不见半点贵族小姐的大气,对于深度挖掘红楼人物特征而言,这一点是需要极力注意的。《金玉良缘》是否也会陷入这种为了刻画黛玉可怜,而让人物趋于脸谱化,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必在电影上映之后,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0 阅读:8

居士不红爱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