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的报刊书籍发挥了多少作用?

闲人老笔 2023-03-15 15:41:48

体制内单位每年都要订购大量报纸、刊物、书籍资料,一个单位少则开支10多万元,多则50万以上,这些报刊书籍发挥了多少作用呢?

首先说说报纸,一是体制内报纸主要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日报,最少各订一份,有的为班子成员各订一份,越是地方的日报,订购量越多,市级日报甚至要求每个干部一份,这类报纸最多,开支最大,二是对口部门专业曰报,比如经济、工人、青年、检察等等,这些日报一般每个单位一年一份,数量不多,开支少些。三是综合性报纸,如电讯、参考、都市类,这类报纸订购量少,开支较少。体制内报纸都是非常有名的报纸,内容都是各级重要和当前活跃事项,作者中有不少名家和重要领导,质量也是一流,都是正能量引导,娱乐类内容很少,过去形容干部上班一怀茶一张报纸,现在干部都要求下基层,即使不下基层,大多有很多专门学习任务,基本都在网上进行,用电脑或手机学习,很少有人看报纸,年纪大一点偶尔看一下,有时你会看到大捆大捆的报纸根本没打开就拿走了,有的用来练字,有的用来包东西,有点甚至被收废品的收走了,只能说开支较大,发接作用有限。

其次说说刊物。单位主动订刊物不多,硬性或半硬性订的刊物较多,主要是党建,财务,人事,安全,纪检等各方面月刊,由于经常与有关部门打交道,部门提出来订,单位不好拒绝,这样刊物越来越多,党建基本人手一册,这类刊物很少有人看,一般平时攒着,年底作为一般资料保留,也有直接被收走了的,除了少数有专门指导性刊物外,其它刊物发挥作用有限。

最后说说书籍,单位订购书籍种类比较多,一类是政治理论书籍,人手最少一册,班子成员可能要多一些,这类学习要求较严,有痕迹,有笔记,有心得体会,有检查。这类书籍可能是学得最多最好的。还一类是法规性的书籍,有的是本部门收集各类法律法规编印指导业务的,发给单位内部干部和相关实体的,其实这类书籍很有实用价值,指导性强,主动学习比较多,基本发挥了应有作用。第三类是综合类书籍,红色宣传,时事经济分析,年鉴,上级部门赠送等。这类书籍比较多,半买半送的都有,干部对这类书是选择性看,有的基本不看,一年到头书还是崭新的,浪废比较多,大多赠送给企业农村等。

报纸、刊物、书籍作为意识形态载体很重要,各地很重视,有的要考核检查。体制内干部也应该学,但是要注意三点,一是不能重复,很多报刊书籍内容重复,这上面有,那上面也有,不便于学习。二是数量不能太多,有一份共同学习就行,人手一份都浪废了,再说哪有那么时间,工作任务重,网上学习考核任务就多,把所有报刊书籍都学完,不干工作都学不完,要做好选择。三是强制性东西不能太多。总之报刊书籍学习讲究实事就是,讲究时效,不能浪废宝贵资源。

1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