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浩周谓吴王曰:“陛下未信王遣子入侍,周以阖门百口明之。”吴王为之流涕沾襟,指天为誓。周还而侍子不至,但多设虚辞。
【译文】
公元220年左右,孙权杀死关羽、占领荆州后,孙刘联盟彻底决裂,孙权为抵御刘备进攻,派浩周拜见魏王曹丕,表达臣服之意。曹丕起初怀疑孙权诚意,浩周把孙权交待自己时的情景细节汇报给曹丕,还以自家百余口人的性命担保孙权一定会派世子前来担任侍卫。浩周带着曹丕封孙权为吴王的印信来到吴国,孙权举行隆重欢迎,对浩周指天发誓会送世子过去,但之后却迟迟不送,只一味花言巧语找借口拖延。
书接上回,
最近读叔本华的书,有一段话让我深有感触:
人要是真懂人性,反而会变得很平和。想想也是,那些让我们患得患失、耿耿于怀的事,大多是因为看不透人际关系背后的门道。
说到这个,我就想到前段时间看的一篇文章。懂得识人确实是门大学问,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交心。有些人,走得越近越发现不对劲,明明你一直在付出,到头来反而掏空了自己,弄得心力交瘁。
过去我一直以为,了解人性是为了防着别人。现在才明白,这其实是在保护自己。
怎么说呢,
就像是给自己装了个过滤器,能看出哪些关系是在消耗你,免得掉进那些社交陷阱里。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也就三万来天。那些只会单方面索取的关系,根本称不上社交,更像是一场掠夺。等你的价值被榨干了,人家转眼就把你扔到一边。
这段时间独处多了,反而有了新的感悟。
王阳明说"心即理",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思路反而特别清晰。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就让它们来了又走,别放在心上。
最近压力是挺大的,但我开始用另一种方式看待这些烦恼。
这些不舒服的经历,某种程度上反而在拓宽我的生命维度。与其患得患失,不如活在当下,对自己好一点。
所以啊,现在的我开始往死里学习、充电、提升自己。就是要不断提高认知,练就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做到问心无愧,也不强求结果。
这让我想起历史上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浩周这个人,硬是把自己和全家一百多口人的命运,押在了对孙权的信任上。
说白了,就是没看透孙权这个人。

孙权对浩周掉眼泪那一出,说到底不过是场戏。他太懂得怎么拿捏浩周想往上爬的心思。
浩周想要社交上的突破,就必须先证明自己的价值。
后来的结果也很明显。
浩周陷进了一个很低层次的社交圈套:弱者总想用感动来打动强者,结果把自己感动得晕头转向,却换不来真正的回报。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那些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没有价值交换的关系,往往暗藏玄机。还不如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上,让自己的核心更稳固,能力更出众。
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些真正重要的人自然会被你吸引,而那些不重要的人也就自动止步了。
就像古诗里说的"皆是人间青灯客,青山隐隐水迢迢"。对自己好一点,让生活变得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