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九二九年,己巳戊辰。国父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前夜,一座古朴典雅的石砌庭院悄然坐落在刚刚竣工的中山陵畔小茅山峰顶。孙先生的亲眷,将之命名为“永慕庐”,作为日后日夜相伴的清幽别墅。
近乎一个世纪的时光,迎来了二零一六年三月春日的微寒,永慕庐如今已作为半城读书会址所在。3月12日是「半城大话」首期,由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张明老师带领半城读者体验生活设计美学。
提起艺术,我们常怀敬畏之心,就像是青花瓷,想靠近,却不忍细赏。提起设计,那是我们幼时不灭的梦想,落地窗,阳光熹微,指尖触碰皆是美丽。关于对生活美学的探讨今天只是一个开始,一次启迪,一次关于美的旅程的奠基石。生活美学,简单来说,就是生活之道,对食物兴味盎然,对外表用心经营,对文化悉心品味。
遇见“都教授” ,最细微处最美丽半边中长发掠过黑框眼镜,1米86的身高,一双帆布鞋,阳光帅气的形象,当我走进永慕庐的时候不由感叹上天将外貌与才华都给了同一个男人。我们常常以为艺术家是桀骜不驯,当他真正温和的走到我们面前,才发现所有的标签都曾误贴。
从古代到现代美学的转变,张明教授用温和的声音一一娓娓道来,从波提切利喜爱用瘦削的人物形象到17C鲁本斯开始爱上丰腴之美,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厚,人们开始用丰腴来表达生活的富足,到了20C人们喜爱超模魔鬼般的身材。然而在百年之后的现在,荧幕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是以章子怡,周冬雨为代表的处女美。为什么美的形象会出现如此的变化,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张明教授接着具体谈到固化的生活美学,这与家里的装潢,个人的服饰,乃至饮食文化都息息相关。就装修而言,东方与西方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一般而言优秀的装潢作品被认为是可复制和可模仿的,复制与模仿这两个概念呈现出主动与被动的区别。
现代的中国装修相比较古代越来越失去自己独有的风格,笔墨纸砚的逝去,使得年轻人更愿意去模仿地中海,北欧风格,渐渐逝去了自己的审美内核,值得庆幸的是新中式的装潢风格也慢慢开始占据一部分市场,因而对于外来文化,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先模仿,然后加入自己的中国元素,自己进行规划设计,成为生活的主人。
▲讲演现场同时,张明教授也关注社会现象,提及现在社会上轻奢品的假货比较少,而奢侈品的假货仍然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的中产阶级对于轻奢品牌是可消费的,但是有些群体可能并不满足于自己所在的社会阶层,于是希望购买奢侈品的假货来掩饰自己的身份与地位。
然而生活美学不仅仅局限在装修,消费品等消费生活美学这一狭小的领域,我们所寻求的是一种更大范围的雅痞文化。
首先是人文生活美学,包括茶道,花道,陶艺,读书会,戏剧等。
其次是一种工业生活美学,人们对老钟表,黑胶唱片,枪械模型怀有别样的情愫。在这里,张明教授讲了一个关于摩托车的有趣故事,说起源于意大利这款摩托车它外形轻巧,适合两三好友相约去喝咖啡,骑到店门口不熄火,两人从容点完单,却一时兴起,打赌在风景秀丽的小路上飙上一小段,比赛结束,咖啡温热。
而这种生活美学无疑与历史文化传统息息相关,事实上中国传统对于美学也有自己独特的鉴赏。比如天人合一,小中见大,静中有动,这从苏州园林中可窥探一二。尤其是中国传统中藏巧显拙更让人拍案叫绝。以丧礼为例,西方常奏哀乐,闻者固然伤心。但是,中国人单单挑一只唢呐,欢欢快快的吹起来,本觉得心中并无大恸,却在某一个瞬间,突然想起如此热闹的景象,他竟再也看不到了,不禁泪流满面。
因此,建立属于自己的美学体系十分重要,固然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元素,比如中国传统元素的空灵质感就是借鉴了日本庭院的思想,白色石子铺开,松树雪刚融,你我面对面坐下饮茶,大片大片的留白才使意境更加悠远绵长。
但是中式建筑应该如何完整和谐的体现出他国元素就变得十分重要。张明老师用接地气的语言和幽默风趣的风格告诉我们每个人只要用心都能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并且也留给我们三个问题来思考对生活美学设计的理解:
1.什么样的人群会定义生活美学;
2.我们自己生活在怎样的美学范围内;
3.我们给我们的后世留下了什么样的生活美学样式。
在读书会的尾声,现场的几位代表性参与者: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何疏悦老师、独立工艺设计师王爽、韩寒旗下品牌“很高兴遇见你”餐厅合伙人陆燕飞、省级机关幼儿园园长贺为民园长以及半城音乐顾问范老师都积极的参与到交流讨论中。他们站在了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类型表达了对于生活美学设计的不同解读:
何老师:“艺术来源生活,回归生活,服务生活。”个人的审美与经济环境、家庭、教育脱不开。
王爽提出“欧洲很多生活设计形式大于内容”,张明老师对此表示“方式的设计与文化有关,当产品偏向艺术时,实用性则欠缺。”
陆总谈起自己的工作经历,表示“生活美学和生活状态息息相关,生活听从自己的声音就是生活美学。”
贺园长:“儿童教育很多,但大师很少。”表明当今社会中国孩子缺少审美教育,父母对孩子审美的教育也很重要。
范老师:“有人说,音乐是用来描写一切灵魂情状的最伟大的艺术;有人说,建筑是凝聚人类最高智慧的最伟大的艺术… 但,其实,艺术的门类间何需理论“最”字,只有雅致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