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铜王”王文银:挣一个亿,给我一部电影的时间就OK了

紫山看历史 2023-03-18 00:52:09
喜欢多多分享一下,点赞收藏评论加“关注”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感谢您的支持。

万达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王健林曾经在接受鲁豫采访的时候说过这样一段话:“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

自此之后,这句话就成了人们经常用来调侃的一句网络俗语。

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现实生活中,“世界铜王”王文银就真的以一个亿为人生小目标。

不仅如此,王文银先生赚取一个亿的时间,仅仅只需要一部电影就OK了。

命运的改变

1968年三月,王文银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

自2004年获评第二届深证市优秀创业企业家后,王文银先生的个人荣誉就一直保持稳定更新。

有关中国商界的荣誉评选中,每一年都能看到王文银先生的名字。

然而时间回到数十年前,任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竟然能够创造出这般耀眼的人生奇迹。

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的他,小时候并不能从父母身上接受到多少学习帮助。

好在王文银本身的学习天赋极高,从小就一直是校园里的尖子生。

1982年的时候,14岁的王文银更是考上了彼时潜山市最好的高中。

坊间有传言,只要能够考上这所高中,基本就已经和大学接轨。

不过王文银可不想只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

在当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背景下,王文银一直以清华大学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只可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仅仅十几分的差距,让他遗憾错过了清华大学。

最终在深思熟虑后,将南京大学天文系作为新的人生起点。

年轻的王文银没有想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即便没有从理想的港湾出发,他的未来依旧会无比精彩。

时间回到1993年,王文银顺利从南京大学毕业。和现如今不一样的是,当时学校大都会将学生分配回到籍贯所在地工作。

可由于王文银在学校优异的表现以及优秀的学习成绩,校领导最终决定将他分配到了上海的一家国企当中,月薪400元。

现在来看这个数字,实在低的可怜。

不过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如此工资已经比上海市民的平均工资高出一百多元。

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当时的王文银,绝对是年少有为与前途无量。

时代在召唤

原本在普通人的思维里面,农村出生的孩子能够进入大城市中拥有一份体面且高收入的工作,必然是知足常乐。

怎么说也是稳定的工资收入与可期的未来发展,如此美好的光明前景,还有什么不满足?

但实际情况却刚好和人们想的相反,倒不是工作的不如意,只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王文银的内心也开始越发不安。

究竟是留在一眼望到头的安逸环境中,还是“下海”闯荡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始终困扰着他。

此外王文银的“下海”之路,远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困难。

现如今诸多影视作品中,绝大多数选择“下海”的人,几乎都有资金、人脉、技术或者资源的支撑。

王文银的年轻,表面上是优势,实际上却是他下海前的最大阻碍。

好在古语有言:“虽千万人,吾往矣。”人的一生,终究不能永远停留在温暖的港湾之中。

一个人最大的勇气,也莫过于独自走向星辰大海。也许在蔚蓝的的大海深处,或许还有超出人们想象的精彩。

离开上海抵达深圳后,别的创业者依靠自身优势稳扎稳打,逐渐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王文银却还没有开始出发。

人生地不熟的深圳,给了王文银当头一棒,原来创业和他的距离,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没有资金、人脉、技术以及资源的他,甚至只能从最基本最底层的工作开始做起。

更令人感慨的是,彼时王文银为了获得工作,还一直对外宣称自己只不过是高中学历。

通过“自降身价”来找工作,放眼当前社会也算极为少见。

很多人难以相信,来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真的会用这样的方式找工作?

事实上,正是因为学历太高,绝大多数公司都不敢用他。

不是怕他能力不够,就怕他能力太强,公司留不住他。

那个年代,深圳刚开始发展,城市中的绝大多数公司也大都刚刚起步。

这样的人才在公司担任重要岗位后离职,很大可能会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自然不会有人轻易尝试。

彼时王文银所经历的酸楚和荒唐,今人难以感同身受。

倘若没有后来的努力与幸运,或许王文银的未来,都将如风中扁舟,艰难的生活。

细节定成败

放弃上海体制内的高薪工作,转到深圳一家公司中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仓库管理员。

相信不论是谁,一定都会有巨大的心理落差。

不过王文银并没有因此心灰意冷,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无论再怎么艰难,也要一步一步走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对于王文银而言,世上本不止一条路,只是都走了大路,便没人再走小路。

凡前人开辟出来的道路,总让人多些安稳和舒坦。将这些安稳舒坦彻底抛弃过后,王文银便成了拼尽全力闯荡未知的勇者。

即便只是普普通通的仓库管理员,他也比同事们更加上心。

旁人或许只是确保货物不会丢失即可,但王文银却将每一类货物的数量和位置都记下来。

也许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不起眼的细节,最终竟帮助他一点一点的改变人生。

一次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公司老板到仓库中进行临时访查。

货物的确没有任何丢失和损坏,可当老板抽查商品数量时,在场值班人员,竟无一人能够给出答案。

正当董事长即将生气时,王文银上前一步,当仁不让。不仅给出了完美答案,也在董事长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随后,董事长更是从员工口中得知,王文银并不像他所说的高中生,而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名牌大学生。

千里马与伯乐终相遇,王文银也不断得到董事长的重用。

短短几年时间里面,就已经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仓库管理员,晋升为该公司的物流总监。

而职位的提升,也意味着王文银选择以及被选择可能越来越大。

当更大的平台抛出橄榄枝后,王文银果断接下,走向全新人生。

危机变契机

进入新公司后,王文银理所当然的得到重用。

走到这一步,其实也已经算是成功。可年轻时的创业梦始终没有改变,最终经过数年的积累后,王文银毅然决定辞职单干。

1995年,香港携威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专做电源线买卖。

凭借对整个行业的熟悉以及扎实的基础,公司成立第一年,王文银便带领公司员工创收1000万。

400元到1000万,此中或艰辛、或幸运,早已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一桶金”的支持下,王文银创业的后顾之忧,算是被彻底抹除。

面对如此顺畅的发展,外界甚至开始预测,香港携威实业有限公司会花多少时间阔步向前。

彼时彼刻,王文银却突然展现出惊人的耐心。

在所有公司都急速发展的同时,王文银一直将发展节奏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人们无从知晓,当年王文银手下的员工是否因此对自家老板产生过不满的情绪。

不过仅仅两年之后,所有坚持留在公司的员工都无比庆幸,王文银先生的眼光,何等理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同年7月2日,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外贸企业受到严重冲击。

别说小型企业难以为继,甚至就连一些大型企业都接连倒闭。工人失业成常态,社会经济也从急速发展转变为急速萧条。

狂风暴雨之中,唯有稳扎稳打的王文银,借助充足的现金流成功抗住这股危机。

不仅如此,在同行企业面临危机的时候,王文银更是将此转变为契机。

低价收购设备厂房,高速扩张公司规模。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原本只是小有名气的香港携威实业有限公司,一跃成为珠三角地区,最大的电线制品企业。

铜王的诞生

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如果说1997年的金融危机,是王文银日常准备迎来的第一次机会,那么2008年的金融危机,便是上天留给他的第二次机会。

也正是这一次金融危机过后,世界铜王正式诞生。

当年金融危机的缘由,至今仍然众说纷纭。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这一次金融危机,和97年一样,让不少企业应声倒闭。

值此危难之际,王文银再次展现惊人的魄力和实力。依靠强悍的现金流,将国内国外诸多工厂“一网打尽”。

在无数业内业外人士羡慕的眼神中,王文银名下的正威企业,顺利进入中国500强。

再者在之后的发展中王文银又将目光放到矿源之上。

要知道技术虽然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但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倘若矿源被人拿捏,再好的技术也无用武之地。为此,王文银将公司大部分现金流投入矿源之中。

至2022年,全球12%的铜矿资源尽入其手。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再没有人怀疑铜王的魄力和实力。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纵观王文银的创业之路,不正像懵懂的士兵踏入战场。

并一步一步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将军?

结语

进入体制内工作,已经让无数同时代的年轻人羡慕不已。可即便如此,依旧勇于尝试充满未知的未来,更令人感动。

或许有人会想,站在那个年代的时代风口下,取得成功的几率实在要比现在大的多。

只是平心而论,那个年代的时代风口下,又有多少人取得像王文银一样的成就?

更重要的是,当前这个年代,不一样有人取得了成功?不一样有人正在走向成功?

平凡的小镇青年,凭借自身努力,缓慢且坚定的改写人生命运。属于普通人的人生又何尝不该如此?

或许在未来的发展之中,人们难以达到像王文银一样的高度。

但在属于个人的人生旅途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铜王”。

0 阅读:319
评论列表
  • 2023-03-18 21:00

    没入清北可能是他这辈子最对的选择

  • 2023-03-18 18:10

    他的铜矿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