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07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渴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柴胡四两 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注解:
伤寒八九日,泻下后,“胸满烦惊”。这个类似于误下后的“心下痞”证。需要用泻心汤,但因程度不严重,所以只用黄芩、大黄,没用黄连,加上柴胡、半夏;还需要补脾,所以用到人参。
因为有“惊”,所以用多味镇肝安魂药:龙骨、牡蛎、铅丹。铅丹是取其金属重坠之性以镇定,有毒,所以现在用得少,可考虑用磁石。
“小便不利”,后面还有“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这是湿阻,类似于五苓散证,要泻肾并补肝,所以用茯苓、桂枝、生姜、大枣
“谵语”,阳明证,用大黄。
附:小柴胡汤与其它方的复合方(柴陷汤、柴朴汤、柴苓汤、柴平汤)参考黄煌教授著作。方略。
金匮要略:四时加减柴胡饮子(退五脏虚热)方略。
炎黄学者民族医生吴越
2024年12月29日
郑重提示:文中如出现医疗处方,请勿轻易使用,需求医诊治。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感悟的一点点所知所见而已。一篇短文,也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还需联系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来理解。文章多是在理论层面展开论述,但不等于笔者只崇尚空谈而不重实践,希望读者诸君理解,在其它合适的场合我们可以探讨各种医学实践问题。
经方是中医的核心,而学习中医经方,从伊尹经方开始着手则最为容易!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特别是想深入学习伊尹经方与张仲景经方的朋友,请关注笔者的其他著作、文章和课程。
炎黄学者民族医生-吴越心愿:提炼中医理论,完善经方体系!为想学中医又不得其门而入者提供一个完整的中医学习阶梯,为学医多年而不能突破尚有很多疑问难解者提供系统明析的透彻解惑,为从医多年而自感不能再提升难以应对疑难痼疾者提供以医入道的升华指引。愿中医弘扬世界,广济众生!
附1:炎黄国医著作总目录
第一系列:“炎黄国医”经方破解系列著作(逻辑严密,阶梯递进,须按顺序学习):
C1、《“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有配套讲解视频:“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C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有配套讲解视频:“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C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续)》(继续运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其它药方,至此,伤寒论113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毕)
C4、《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从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中,归纳出100多种中药的用药规律)
C5、《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续集)》(加深讲解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的经典用药,另外非经典用药100多种加以讲解)
第二系列:略
第三系列:略
附2:炎黄国医课程体系
第一类:经方课程
一、《分类讲病(经方体验)》
二、《经方易用(经方入门)》
三、《经方直用(经方晋阶)》
四、《经方逻辑(经方研修)》——特别系列:经方体系底层逻辑
第一部分、《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共五单元)
第二部分、《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共十一单元)
五、其它经方课程
第二类:针灸课程:略
第三类:特别课程:略
第四类:普及课程(公益免费):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