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綦江与万盛经开区交界没落的小场镇,老街仍保留着80年代的模样

老大洋说说 2023-09-23 10:49:16

撤乡并镇让很多小场走向没落,没落的原因大致是人口大量向外搬迁,使得很多小场镇从默默无闻到彻底遗忘。綦江区蒲河场就是重庆众多撤销小场镇当中的一个,即便来过很多次綦江游玩,但蒲河场实在是太过于隐蔽,如没有网友给我留言还真不知道它的存在。本文就带领大家走进这个名不经传但有点小历史的小场镇。

蒲河场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兴起是在民国时期,特别是南桐煤矿开发之后蒲河场成为桐梓、南川、綦江三县的交通节点,成为小有名气的集贸中心。民国23年蒲河场设乡,解放初期曾并入石角公社,60年代分出蒲河公社,1984年复制乡,1993年升格蒲河镇。蒲河场的每一场变迁都跟交通有关,特别是三万铁路开通后蒲河场进入鼎盛时期,而让蒲河场走向没落的还是三万铁路的停运。

蒲河场鼎盛时期的人口为1.8万,在镇级单位来说不大也不小,要知道南川那边很多的镇级单位人口都达不到1.5万。当然衡量一个镇的大小,要是规模来说人口是主要因素,接下来就是居民收入,蒲河镇地广人少,但耕地面积有限,支撑不起大量人口,当然以当时40平方公里的辖区,又没有工业的支撑,1.8万已经是蒲河镇承受人口基数的顶点了。

蒲河镇在2001年撤销后并入石角镇,50年代蒲河镇就并入过石角镇,后来分设蒲河镇,可能跟当时建设发展的需要。解放后不久,祖国建设需要大量资源,南桐矿区的成立,不仅能够解决西南建设需要,还带动和繁荣当地的经济。蒲河场尽管不在南桐矿区内,没有分到红利,但是靠近南桐矿区,受益的也不少,要不人怎么会有后来升格成蒲河镇。

青石板路面,看似熟悉但又很陌生,熟悉的是幼小时就在青石板街道上长大,陌生的是很多年没有看到纯青石板路面的街道。走在老街上有点穿越,感觉自己就像是个清代赶考落榜的秀才,尽管不能榜上题名,但秀才身份还在。秀才不秀但好歹也算个知识分子,走在青石板路上,手摇骨扇,摇头晃脑的念诗句,没准还能写一首好诗来。

只有小地方还能看到编制背篓这等传统工艺,不怕大伙笑话,重庆生活多年还没看到人家编竹子,一度以为这等手艺已经失传。或许吧,也只有来到这等小地方才能看到这等即将消失的传统工艺。大爷嘴刁香烟,双手编竹子,看着很普通,实则是对这门手艺的轻车路熟,可能闭着眼睛都能把背篓完美的做出来。

蒲河场仍旧保留有赶场习俗,但明显不如以前的热闹,少一条三万铁路的蒲河场受影响还是挺大的。上次有网友说三万铁路要重新启用,不过只开通客运列车,要是三万铁路重新开通,不知蒲河场能否恢复到当年的繁荣。繁荣那只是20多年前的事,即便现在不如当年,但这里售卖的青菜绝对是无公害蔬菜。

广西人不喜欢喝酒,嘴巴是这么说的,但喝起来就是一整天,散桌后兴致未尽还要去吃烧烤,开包厢喝到天亮都有可能。广西人喝酒喝多是真的,但来到这边只要喝上一两杯就醉倒,对此自己都很疑惑。后来才知道广西人喝的是低度酒,要是在重庆这边喝高粱酒三杯不倒算是酒神了。

蒲河场得名就是靠近河边,以前还有码头,码头上来就是一排排楼房,就像是上图的灰石砖楼房。看到这熟悉的墙体感觉把自己拉到上世纪的80年代,当然这些楼房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至今仍保留完整而且还有人居住。不要看它有点破旧,小时候居住的是泥巴墙大瓦房,当时的理想就是长大后住上这样的楼房。长大后才知道住上这样的楼房很容易,能够达到那时候住在楼房里面的人的境界还真做不到。

蒲河场位于綦江区东部,距离綦江城区34公里,距离南桐不过10公里,说偏也不算偏,但在城镇高速发展的年代,蒲河场则成为偏僻的角落。綦江区到蒲河场有512路公交车,终点站在温塘,不过图标上有这么一回事,但看到公交车都是在石角后就没来到蒲河场。当地村民想公共交通出行只能搭乘仅存不多的客运车,这趟客运车是从石角到万盛,全程票价5元,喜欢乡镇游的朋友何不前去看看,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2 阅读:1993
评论列表
  • 2023-09-23 16:19

    我以前读中学,就是在蒲河中学读的,转眼就过去20多年了,时间过的真快啊!

  • 2023-09-23 20:16

    那个小桥两边桥头基本都是直角

  • 2023-09-23 15:43

    真是老城样子,但是太破旧了

  • 2023-09-29 12:33

    不知道现在泡温泉多少钱一个人?

老大洋说说

简介:喜欢关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