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仲夏,中南海内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周总理手中拿着一份文件神色肃穆的快速走向主席办公室。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周总理还未步入主席办公室,便已经响起了总理急切的声音:“主席,快看这份判决书”。

毛主席坐在桌案旁,迅速接过文件,纸张上的红色字迹“死刑”格外醒目,沉默片刻,主席不由得勃然大怒,拍案而起:“胡闹,她是全党的恩人啊”
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让一向沉稳的主席,如此大发雷霆?这位“全党的恩人”又曾为我党的发展做过哪些贡献呐?
与时间生死竞速能让主席如此生气的事情,还要从周总理手中的判决书说起,如果没有周总理的及时汇报,潜伏多年的红色传奇女谍黄慕兰很有可能会因此被错误枪杀。
早在1955年审查期间,潜伏在国民党内部多年的黄慕兰因潘汉年案牵连而被迫入狱。

由于在其地下工作期间工作的保密性,造成部分档案的缺失,黄慕兰始终无法证实身份,被误判为“叛变”。
实际上,黄慕兰早年一直在隐蔽战线工作,通过以牺牲婚姻为代价,与陈志皋结婚打入敌人内部获取情报,曾多次助我党化险为夷。

及时是周总理生前都称赞其为女中诸葛,周总理深知黄慕兰随我党做出的贡献,在判决结果执行之前,及时做出批示“她若身亡,即是我辞职之时”。
这位为党付出半生努力的红色女谍,在生死一刻获得了中央的特赦。
游刃有余的上海名媛早在1931年国共合作破裂之后,黄慕兰受组织任命潜伏上海,化身一代名媛,为党组织所下达营救关向应的命令奔走四方。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中共地下组织的早期领导人顾顺章不幸被捕,这位负责党中央早期机关保卫工作的高层,被捕后便开始以自身了解的机密判出我党。

营救关向应的计划此时已经刻不容缓,但情况好在顾顺章并未知晓关向应被捕的消息,与此同时关向应使用的并非真名,化名李世珍,并未暴露自身的真实身份。
党组织下达命令,希望黄慕兰在敌人发现关向应的真实身份之前,借助法律渠道,尽快证明关向应无罪,保其出狱。
由此,在上海地下组织领导人周恩来的详细计划部署下,黄慕兰与当时上海赫赫有名的律师陈志皋互相结识。

初次相见,黄慕兰便坦诚相见。告知其退出自己退出共产党员的身份,并如实告知自己的曾经革命婚姻情况。
给陈志皋留下了非常满意的印象,并答应为其引荐时任法租界的刑庭庭长的父亲陈其寿。
此时的陈其寿已在上海法租界担任将近20年的刑庭庭长,几十年的法租界生涯履历,为其赢得了很高的威望,几乎法律界几乎是一言九鼎。

通过对黄慕兰的了解,陈其寿逐渐建立了对其的信任,得知其出身名门的身份,陈其寿萌生了对黄慕兰的好感,希望与其拉近关系,收黄慕兰为自己的“干女儿”。
在黄慕兰的不断游说下,陈志皋出于对黄慕兰的好感,在与其父亲谈话时告知黄慕兰的不情之请。
黄慕兰的远房亲戚被法租界无罪逮捕入狱,希望陈其寿发动在法庭的关系,帮助不幸落难的黄慕兰的远房亲戚摆脱牢狱之苦。

陈其寿得知消息之后,并未在意罪犯其真实身份,出于对黄慕兰的信任,毫不在意的答应下来这件事情。
没过多久,陈其寿便借机宴请黄慕兰来家中吃饭,并同时邀请了关押关向应的监狱狱长到家中做客。
陈其寿在推杯换盏之中,直截了当说明其干女儿的诉求,迫于此时陈其寿在上海的威望,监狱长毫无迟疑满嘴答应放人出来。

但在其之后,光响应始终未能获释。经过黄慕兰的一番打探,才得知是监狱高层从中作梗。
恰值此时,在上海发生了向忠发叛变,震惊党内,营救关向应的计划刻不容缓。

在陈其寿的帮助下,黄慕兰准备好礼品,通过陈其寿的引荐,几番游走贿赂监狱高层,关向应才最终得以出狱。
这位游走在敌人刀刃的红色女谍,用自己过人的胆识和心计,在敌人的腹地游刃有余,营救出这位党中央的早期领导,为党的革命事业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挽狂澜于即到的谍报
伴随着黄慕兰与陈志皋交往的不断加深,在经过党组织的同意下,为更好地完成潜伏工作,黄慕兰与陈志皋最终结为伴侣。
在一天下午黄慕兰陪同陈志皋会见友人聊天的过程中无意中听到一个惊天的消息。
“近期我们巡捕房抓获了一位讲着湖北话的共产党的高层,简直是个软骨头,什么情报都很快交代了。”

黄慕兰听闻大为吃惊,略微思索便知道叛徒的身份,要知道当时在上海的湖北共产党高层只有向忠发,黄慕兰并没有因此惊慌失措,始终淡然处之。
但在黄木兰淡然的表情之下,隐藏的是他那颗疯狂谋划如何将谍报送出的心,其已经十分清楚向忠发叛变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要知道向忠发作为当时上海共产党工作的早期领导人,手中几乎掌控着当时上海几乎全部的共产党高层的名单地址。

向忠发的叛变对于共产党在上海的组织工作几乎是毁灭性的,在和陈志皋送走客人以后,黄慕兰迅速找机会便衣找到周恩来说明自己的猜测。
周恩来得知消息之后,立刻组织情报机构核实,并迅速下达指令迅速转移在上海的共产党人工作地址。

就在当晚,向忠发趁着夜色带领上海巡捕敲开了周恩来办公的大门,然而屋内却空无一人,与此同时上海巡捕房派遣出的其他队伍也未曾收获。
毫无疑问,由于黄慕兰的即使情报传递,周恩来等早期共产党领导人才幸免于难,我党在上海的早期组织机构才得以幸免。
为革命付出婚姻所造就的悲剧
早在1933年,在执行营救关向应的任务时,为了更好的执行营救计划,黄慕兰凭借美丽的外表,过人的才华,很快赢得了陈志皋的青睐。
出于革命的需要,黄慕兰只能牺牲婚姻,与当时法租界的庭长儿子陈志皋结婚。
在这婚姻层关系的笼罩下,便于其更好的掩盖身份,打入敌人上层内部,获取情报,经过党组织的考虑,也很快默认了这段婚姻。

然而黄慕兰和陈志皋的这场婚姻注定是悲剧的,面对这位枕边人,黄慕兰守口如瓶,即使连日常的谈话也小心翼翼。
夫妻之间看似同床共枕,实则是同床异梦,夫妻之间各怀心思。黄慕兰害怕丝毫的破绽暴露自己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身份。
即使黄慕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准备与陈志皋携手共度余生,婚姻期间也曾共同生育多个孩子。

但是好景不长,陈志皋在解放战争末期最终还是选择抛弃了这位铿锵玫瑰,自己携带情人奔赴台湾,留下了黄慕兰独自抚育多个孩子。
命运对于这位铿锵玫瑰是无情的,在婚姻的殿堂门前,黄慕兰被一次次无情的戏弄,先后经历了四次婚姻,而陈志皋也是其最后的一段婚姻。

2017年,这位游走于敌人刀尖的铿锵玫瑰黄慕兰,走向了人生的终点,享年110岁,虽然她这一生起起伏伏,经历过婚姻的失败,也遭受过牢狱牵连。
但是这位女中诸葛,用自己的坚韧和足智多谋,始终游走在革命的最前线,赢得了党的领导人的一致认可,为我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中国知网、带刺“红玫瑰”——黄慕兰隐蔽战线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