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我军和国军的作战已经上升到10万规模以上的决战,特别是1948年的三大战役中,双方兵力加起来就是动辄百万人的的大决战。基于这个经验的积累,我军中也涌现出类似于101、彭总、粟裕和刘帅等擅长于大兵团作战的战神级人物。
不过,要说真正是指挥过百万级别野战军作战的将领,这个数量还是并不多,加起来其实也就3人,而且这3人中并不包含粟裕和彭总(彭总是在抗美援朝之中指挥过百万大军)。
那么,这3位统领过百万野战军级别的将领分别是谁呢?本期就和雨田君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解放战争期间,指挥过百万级别的我军功勋们(剧照)
四野和中南军区负责人101101自然是不必多说……
在解放战争中,他率领的东野以及后来的四野一直都是我军兵力最多的一支野战军。
1946年4月,在四平保卫战之前经过整合和扩军之后的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就达到了34万人,哪怕是在经历保卫战的消耗之后,在三下江南和四保临江开始前,东北我军总兵力依然保持在32万人左右。
1947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在进行完夏季攻势打完四平之后,总兵力也突破了38万人, 同时为了更好统筹东北战场,军委也将晋察冀最强战区的冀察热辽军区(司令程子华)8万精锐也划归东北战场,此时总兵力也增长到了46万人,在这里面野战军部队达到了24万余人。
到了1948年4月,此时民主联军改称为东野,总兵力也从9个纵队扩军为12个纵队(新增第5、11和12纵), 除此之外还新增了19个独立师。这一方面是我军经常打胜仗,群众参军热情高涨,另一方面则是罗帅的二线兵团快速融入我军之中,让我军正规军扩编呈倍数增长。
1948年参加辽沈战役的东野大军(剧照)
在南下北宁线作战和打锦州之前,根据不完全统计此时的东野总兵力已经达到了72万人,这这个数据比当时华野、中野以及西野总和还多。而且不仅如此, 除了野战军之外,东北我军还有30万左右的军区部队,总兵力也正式突破100万人。
要知道当时东北我军实行的是一元化管理,101当时的职务是东北军区(含野战军+地方部队)的司令兼政委,罗帅为东北军区副政委兼野战军政委。
在《大决战·辽沈战役》中,主席就说过
“101现在手上有100万部队,壮的厉害……”
主席在批评101(剧照)
故而在辽沈战役开始之前,101就是解放战争中,我军战区指挥员里面第一个统领百万大军的元帅。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辽沈战役结束之后东野入关,野战军和军区部队分离,而跟随101一起入关的为12个步兵纵队+铁道兵和炮纵两个纵队,外加野司人员合计80万,因为入关之后101不再担任东北军区司令员,所以所部人员也就不足100万。
在1949年3月,101所部改称第四野战军(四野),下辖13个步兵军(含滇军起义过来的50军),总兵力到达了88万人。在随后的近一年作战中,四野先后在南下河南,以及参加渡江战役参加对白崇禧华中集团的围剿,解放长沙和进行衡宝战役,在战役结束后,第四野战军在1950年初也被改组成中南军区,101担任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前任政委罗帅回北京主持总政工作)。
而在此期间,101所部除了原来的13个步兵军之外,也扩军达到了150万人。
进军中南的四野百万大军(剧照)
根据《第四野战军战史》记载
“1950年3月,中南军区有16个军(第38-53军),6个二级军区,特种兵司令部,铁道运输司令部,中南军政大学,骑兵第5师等共153万人。3月17日至28日,中南军区在汉口召开有各兵团、二级军区、军领导参加的会议。会议根据军委批准中南军区保留130.7万人,但总编制依旧在百万人以上……”
因此101也成为了连续在不同岗位上统领百万大军的我军元帅。
东野兼东北军区司令的101(剧照)
再来说说陈老总在1947年1月,当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成新的“华东野战军”时候,陈老总担任的是华野司令兼政委,同时还是华东军区的司令员(政委是老饶)。
当时华野的总兵力是27万人,合计12个主力纵队,其中苏中和苏北带过来的为:1、2、4、6、7、10和11纵,陈老总从山野带出来的为3、8、9纵。
到了孟良崮战役之后,为了打破敌人的铁壁合围,我军决定七月分兵,当时华野的建制就变得相对混乱,甚至于粟裕率领的外线兵团一度归刘邓辖制,这个局面一直伴随整个外线作战,直到1948年7月,豫东战役结束后才正式回归之前的建制。
最艰难的时候华东军区和华野甚至被迫暂时取消过番号以迷惑敌人,既还是陈老总担任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司令,但由粟裕以代司令全面主持华野工作。
到淮海战役开始前,华东我军总兵力也达到了45万,此时的陈老总虽然是身在中原局里面,但依然还是兼任华野司令员和政委。
陈老总和刘帅, 以前陈老总的人事有一段时间在中原局(剧照)
在淮海战役中,我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以60万吃掉国军80万大军,并在1949年3月在徐州城郊正式改编为第三野战军,全军下辖16个步兵军以及一个特种兵军,总兵力达到了58万人,陈老总以华东军区司令兼任野战军司令和政委。
1949年4月,三野南下沪宁杭,解放了南京、上海和杭州所在的苏南、浙江、福建等东南半壁,此次渡江战役三野歼敌50多万,自身损失数万人,但随着解放区的不断扩大在作战的过程中三野和华东军区也在不断扩军。
1949年6月6日,华东军区和三野指挥机关合并,改称为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陈老总任司令,老饶任政委,在这期间陈老总还短暂代理过上海市的市长。
1949年12月,华东军区全军下辖7大二级军区(山东、浙江、福建、苏南、苏北、皖南和皖北),3个兵团(第8兵团被撤编归纳仅华东军区总部),合计12个军(第20、21、22、23、24、25、26、27、28、29、31和32军),1个特种兵纵队,总兵力为121万人,其中野战军为82.6万人(除了12个步兵军之外,还有大量特种兵以及地方公安军部队),军区部队为39万人。
因此陈老总也以华东军区司令员,成为统帅百万大军的我军元帅。
而至于粟裕大将,他在三野和华东军区一直都是带人代司令员和副司令(华东军区),虽然在陈老总主管上海期间,很多华东军区的工作都是粟裕在主持,比如南下厦门作战,以及筹备了很久的渡海作战等,甚至还作为四大野战军代表团长和首席代表参加在北京的开国大典,但职务上还是弱一点。
因此在这一点上来说,并不能说粟裕是统领百万大军,虽然他已经足够优秀了……
邓公作为渡江战役总负责人其实说到101和陈老总能统领百万大军,这也是明摆着的事,毕竟他们是我军最强的两个野战军集团的司令员。
那么邓公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一切还得跟淮海战役说起,在淮海战役期间,为了统一指挥我中原60万两大野战军,军委特地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但说是淮海战役,可那个时候战役早已尘埃落定,杜聿明被困陈官庄,黄维兵败双堆集。所以这个总前委真正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渡江,因此在1949年1月,也改成【渡江战役总前委】,就是主要负责渡江战役而设。
1949年3月,我军正式确认渡江战役计划。
淮海战役总前委(剧照)
将渡江部队一共分为三个集团,其中:
东集团由三野副司令粟裕和参谋长张震统一指挥。该集团下辖陈士渠第8兵团四个军、叶飞第10兵团四个军,以及苏北军部分部队,兵力共约35万余人,主要是负责南京方向;
中集团是三野副政委谭老版统一指挥,王建安7兵团的三个军、宋时轮第9兵团的四个军,兵力共约30万人,主要负责中路,并迂回与东集团对沪杭地区的国军形成合围;西集团则是二野全部3个兵团,会同中原军区的地方部队合计35万人对徽南以及江西段国军展开攻势;
渡江合计100万大军。
而当时负责协调指挥这100万大军的正是总前委,而在当时总前委负责人则是担任书记的邓公,也就是说渡江战役100万大军实际上皆是归邓公指挥。
甚至在新成立的华东局(统管华东军政)上,邓公依旧是第一书记,而陈老总则为第三书记(第二书记是老绕)。
事实上,在沪宁杭的作战中,邓公的指挥也确实在我军一线水准之上,对于长江防线突破势如破竹,更为重要的是我百万二野和三野大军在渡江前夕的筹备工作,包括群众工作皆是邓公在主持,运筹于帷幄之中……
指挥百万大军渡长江的邓公(剧照)
故而,邓公、101和陈老总,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唯三指挥过百万大军将领。
至于彭老总则是在抗美援朝时期,也是指挥百万志愿军对联合国军作战,但并不算在这个里面,而粟裕、刘帅等人则是因为职务原因, 虽然率领过50万以上大军以上,但距离100还是差点契机,略显遗憾。
尽瞎扯!
你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可笑又愚蠢
瞎逼逼
就他妈扯蛋
粟裕战神[点赞]
统帅百万大军仅三人:彭德怀、林彪、粟裕
陈毅只是挂名而已,实际指挥是粟裕,这是众所周知的。
他们俩个会打仗吗?
两个政委,
🦐扯蛋
不懂装懂!
西南战役结束时刘帅总兵达124万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那里刚三人,十个人也不止指挥过百万大军,同时还指挥几百万军队
不敢苟同,陈和粟一个是实际领导,一个是名义领导,彭帅抗美援朝率领志愿军也是百万之众。
有完没完胡编乱造断章取义[墨镜]
我觉得真正百万部队的统帅,仅有林总一个
朱总作为总司令,能指挥所有军队
101的东野和后来的四野是真的壮
无聊
乱扯淡
军委主席粟裕元帅指挥的解放军有好几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