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多次要求退下来,创新不足,顾虑太多,邓、杨首长:再干几年!

新新史界 2024-08-27 14:02:05

1982年,随着领导终身制打破,到年龄的大干部纷纷退居二线或者离休,但还有一些老将留在一线岗位,主要是传帮带,担负的责任很重。

担任总后勤部政委的王平,时年已经75岁了,按说年龄已经超过上限65岁,可他依然留在一线。

到1983年,76岁的他明显感觉到身体力不从心,提出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先后找军委杨秘书长,以及邓主席,得到的回复就是:再等等。

这个年龄在当下也早早就退下来了,之所以没同意,也是处在历史转折时期。

从年纪来说,他与杨秘书长是同岁,比邓主席小3岁,从身体情况来说,也比较硬朗。总后勤部在特殊时期经历很多,在他与张震、洪学智两任部长的合作下,总后勤一步步走向正轨。

尽管超龄,上级依然让他留在一线,因为总后需要他把干部队伍给建立起来。1982年军队提出干部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革命化的口号,而总后勤二级部领导班子平均年龄64岁,军队要实现年轻化,就要提拔和培养较为年轻的干部。

提拔干部方面,虽然将领导班子平均年龄降低6岁,也解决领导班子老化问题。可他也清楚知道,选择干部上迈得步子不大,还是较为保守,从老中干部里优选。

或许在他认为,步子之所以不能太大,考虑较为年轻的干部没有经历过复杂的情况,在面对工作上,可能存在经验少的问题。因此在选配干部还是谨慎一些。

他从1979年兼任军委常委、军委副秘书长。1982年新军委领导班子产生,作为部长的洪学智兼任军委副秘书长,王平不在军委核心之列,专门负责总后勤队伍建设。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不仅仅是精力不足,同时也感觉到自己在领导思想和工作作风上也有一些问题。

他觉得自己对上级的指示研究不够,理解不深,缺乏创新精神,有些四平八稳,顾虑多,怕出乱子。在抓干部年轻化问题上,步子迈得不大,虽然对干部老化有所调整,但不够理想,思想里有些论资排辈的观念没有完全破除,对青年干部提拔还是很谨慎。认为自己不够民主,在开会时有点定调子,有些个人说了算的倾向。

从这些问题来说,认为不利于部队现代化建设,自己退下来,让其他人负责,可能有利于部队发展。尽管他在1983年提出来,但邓、杨两位首长没有同意,让他再等等。

9个月后,军委部署全军整党,目的是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解决总后勤长期以来的派性问题。他作为政委,不仅经验丰富,加强内部统一,也是他的职责,而且他在总后勤的威信已经树立起来,换做其他人担任政委,抓这方面工作未必出效果。

不过,王平也没有放弃退下来的想法,在此后也多次进行申请,到1985年得到军委同意,离开一线。如果他没不提出退居二线,根据他的情况,或许在1987年军委换届时会退下来,也或许更晚一些吧。

不过,他还担任中顾委常委,相当于政治局委员,可以参与国家大事,连续当选两届。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