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反扫荡时,三个战士逃走后被抓回,聂荣臻:主要是教育问题

兴衰五千年 2025-02-20 09:38:37

聂荣臻元帅革命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艰苦磨难,还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回忆起百团大战后,最危险的一次反“扫荡”往事时,聂荣臻元帅依然心有余悸地说:“那一次我7天7夜没有合眼……在那里,我们打电话,敌人也在打电话,两下里只隔着一个山头。”

1941年9月,一大早,聂荣臻便率领着一支突围队伍,进入一条狭长隐蔽的山沟,到达了只有二三十户人家,七八十口人的小山村常家渠,在这里躲避敌人。

在聂荣臻的队伍到来的时候,村民们还以为来了鬼子,便逃到山里躲避。在经过仔细的观察后,村民们才确定来到村里的是八路军队伍,便纷纷回到家里,为子弟兵和党政干部们送水送饭。

对此,聂荣臻心里非常感动。

随后,为了顺利突围,聂荣臻带着几位作战参谋认真地察看了地形,做好突围的准备。

经过观察后,聂荣臻认为敌人之所以现在还没有发现这个小山村,是因为这里的地形十分隐蔽。

常家渠所处的山沟极为狭窄,两侧是山峰高插入云的黄山梁和大西梁,南侧虽然紧邻着阜平到五台的东西大道,但村子隐蔽在山沟里,四周山山相连,道路不熟的人很难进来。

再加上此时是秋季,山野沟谷里草深树密,敌人飞机要侦察和轰炸都很困难。因此,就算在这里隐藏万把人的突围队伍,敌人都很难发现。

敌人虽然很难发现这里,但时间长了,敌人也会“扫荡”到这里。于是,聂荣臻还是命人做好监视工作,在敌人到来之前,先在这里休整一下。

那时候,作战科的几位参谋按照聂荣臻的指示,对敌人进行了监视。在他们悄悄地爬上山头时,很清楚地就看到了下公路上正在频繁巡逻的日军。

听了那几位参谋的汇报后,聂荣臻沉思了片刻,说:“敌人虽然在台峪造成错觉,罗文坊小分队也已经平安地甩掉了敌人,但情况仍然是很严重的。我们依然没有跳出针对我们的大约有两万敌军的合击包围圈。这外面公路上的敌人离常家渠仅10里路。”

紧接着,聂荣臻又说:“再说,这万把人在山沟沟里的吃饭也是个大问题。我们不能久拖不动,还是得想尽办法突围。眼下,为了不再暴露目标,要命令各单位都注意隐蔽,一律不准烧火做饭,所有的电台继续停止对外联络,不管外台如何呼叫,都不准回答。每一个人的行动,都要对这上万人负责!”

在常家渠藏身的那段时间,当地的群众将他们的东西拿了过来。其中,包含了老乡们地里的白薯、村头的南爪、树上的山果,还有坛子里的腌菜……

虽然有群众帮助解决困难,但上万人的队伍隐藏在这里,很快就吃完了群众们送来的东西。

为了能让战士们充饥,老乡们又将地里正在生长的玉米和树上的生核桃拿来,给他们吃。

面对乡亲们的无私奉献,聂荣臻非常感激,不仅要求各单位给乡亲们留下足够的粮票,在反“扫荡”结束后,归还乡亲们粮食,还对大家说:“巩固模范的群众纪律,在任何的困难下,必须保持八路军的光荣传统,才能得到群众配合。”

由于连日的行军,聂荣臻已经几天没有合眼了。此时,他才在一间草房里好不容易才睡了一会儿。

那段时间,聂荣臻身边的人有不少生了病,能够坚持值班的3个人,身上也都带着病,其困难可想而知。

就在聂荣臻坐在炕上研究突围问题时,一团政治处主任史进前突然跑了进来,准备向聂荣臻报告情况。

看到史进前已经脸色发黄,聂荣臻十分心疼,看着他说:“先别忙汇报事情,这儿还有老乡送来的一个小饼,你把他吃了再说吧。”

听了聂荣臻的话,史进前实在是太饿了,也便没有拒绝,坐在门坎上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那张小饼。

看到史进前吃完后,聂荣臻这才问他有什么事情。史进前回答说:“昨晚担任后卫的三营一个卫生班长发生动摇,组织两个战士逃跑,准备跑回家去,都追回来了。”

紧接着,史进前又说:“在这么关键的时刻逃跑,万一跑到敌人那里去,将会威胁整个军区、边区政府机关和突围队伍的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我们决定把这个卫生班长毙了,团里让我来向您请示。”

听了史进前的话,聂荣臻没有立即答复,而是沉思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聂荣臻才说:“你们的意见,是要枪毙?”

史进前带着气愤的语气,回答说:“对!我们是光荣部队,出这种事,还了得?!”

史进前的话说完后,聂荣臻再次沉思了一会儿,说:“团里的意见,是处决?”

史进前说:“是这样。我们要执行最严肃的纪律!开枪会暴露目标,我们准备用……”

听了史进前的话,聂荣臻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说:“大敌当前,有少数人动摇,主要是教育问题,先把逃亡的人看押起来,以后再说。”

聂荣臻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深知这次反“扫荡”的残酷。在这样的情况下,个别同志心里产生动摇也是正常的。只要对他们加强教育,同志们没有人会选择逃跑。

事实上,在百团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聂荣臻便预料到了后面一定会遭到敌人的疯狂报复。因为,这次战役给日军造成了太大的损失。

1941年8月,在百团大战后,日军为了报复八路军和破坏抗日根据地,对八路军各根据地采取了大规模的“扫荡”行动。

那时候,日军调集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发起了大规模“扫荡”,企图摧毁抗日根据地,消灭晋察冀边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

针对敌人的“扫荡”行动,聂荣臻领导晋察冀军区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成功地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计划,但也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由于晋察冀边区的机关和部队转移及时,日军在“扫荡”的时候收获甚微。于是,日军残暴地将“扫荡”的目标对准了根据地的普通百姓,对他们执行了“三光”政策。

然而,晋察冀边区的群众虽然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却没有人愿意将八路军的藏身之所泄露出来。对此,日军指挥官恼羞成怒。

后来,日军变得更加凶残起来,“以重兵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以阜平为中心,从四面八方铁桶般团团围住,利用伪军、汉奸和密探将‘聂荣臻总部’可能突围的每一条大道和小路都查明、堵死,然后采取了步步为营,分进合击的战术,在每一条山沟里纵横行进,逐渐缩小包围圈,企图将聂荣臻和晋察冀边区的指挥机关一网打尽”。

这就是日军当时的“铁壁合围”战术。这个战术,给晋察冀根据地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即使在如此危难的形势下,聂荣臻领导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密切配合,粉碎了敌人的“扫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后来,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根据地,被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