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印之人》的初期收视率非常高,奈飞平台加大了这部电影的宣传力度,很多人期待《月球叛军》能够进入影院,因为扎克·施奈德的电影按照影院的标准进行创作。《THR》的影评人鲍里茨表示,扎导的团队缺乏资金,奈飞平台在影视剧领域的宣传模式不够专业,《月球叛军》得不到良好的资源,该系列进入大荧幕的概率偏低。鲍里茨分析《月球叛军》的前景,由于《火之女》的反响很大,不少人期待《烙印之人》能够摆脱流媒体平台的流程,然而大家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那就是该片只能在奈飞平台播出,扎克·施奈德没有得到影院的支持。毕竟扎导离开华纳之后,扎斯拉夫切段了他的人际关系。
同样都是科幻片,不少影迷指出《沙丘》的地位应该与《月球叛军》对掉一下,因为《沙丘》第二部作品的质量不怎么样,远远不如《火之女》带来的感觉强烈。鲍里茨也分析了这个话题:《沙丘》面临“思维固化”的问题,尽管维伦纽瓦是这部电影的总导演,但是他的话语权反而不是很高,这种导演组的结构模式,让人想起来DC影业的结构。詹姆斯·古恩是DC工作室的总裁,但是他在《神奇女侠》、《蝙蝠少女》上面的决策力度几乎没有,无论什么事情需要听从扎斯拉夫的指示。如今《沙丘》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不懂行情的管理者开始包揽决策权的时候,这部作品面临并且遇到“思维固化”的问题。
《沙丘》这部电影,尽管有着维伦纽瓦这样的才华横溢的总导演,但却面临着“思维固化”的难题。这种情况并非由于维伦纽瓦的导演能力不足,而是因为电影制片组的管理结构所致。在电影制片组中,决策权的分配并不总是能够让最有才华的人发挥出他的最大能力。有时候,不懂行情的管理者会包揽决策权,导致“思维固化”,限制了作品的创新和突破。就像DC影业的结构一样,尽管有才华横溢的导演和编剧,但由于决策权的集中,作品的创造力被限制。在鲍里茨看来,华纳这种老牌电影制片厂(尤其配上扎斯拉夫这种不懂行情的管理者),想要放弃一部分权力很难,诸如《沙丘》这种原本可以成为经典之作的影片就倒霉了。
虽然《烙印之人》的播出平台让一些人感到失望,但是鲍里茨认为这并不影响该片的商业前景。他认为,流媒体平台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观众选择观看电影的方式,而且奈飞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强大的宣传推广能力,这为影片的票房收入提供了保障。鲍里斯分析这部作品前景的时候,他强调了好莱坞科幻片领域的良心之作已经不多了,《猩球崛起》第四部系列纳入了拍摄流程,然而该片还没有启动创作,已经进入了粉丝们群嘲的阶段。此外,鲍里茨还指出,《月球叛军》两部系列的制作质量非常高,导演扎克·施奈德在拍摄技术和视觉效果方面有着非常高的水准,这使得该片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
要知道奈飞平台在拍摄成本方面,给扎导团队的支持度几乎为零,而且这两部作品的“预定前景”就没有院线的路线。前两年还可以说好莱坞的影院关闭,《月球叛军》无法在大荧幕出炉。然而现在好莱坞的影院基本上重新开放,这部电影依旧无法进入大制作的规模,前景就说不清楚,第三部系列估计难以进入影院。同时,该片的演员阵容也非常强大,有着一批实力派演员的加盟,这也为影片的票房收入提供了保障。鲍里茨认为,《烙印之人》虽然在影院上映的希望不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该片的商业前景就不好。相反,他认为该片在奈飞平台播出后,将会吸引大批观众的关注和喜爱,成为一部备受瞩目的商业大片。
毕竟流媒体平台就是大势所趋,将来越来越多的观众会选择线上平台而不是影院,尤其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人们在电影方面的消费能力就会减弱。笔者(沾沾自喜看电影)认为,与《月球叛军》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信条》,在全球流行病最热闹的时候,克里斯托弗·诺兰坚持要线下上映,因为有一类电影需要氛围,扎导也是专业领域的佼佼者,鲍里斯相信他会观察并且思考这种方式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