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选择继续硬刚后,美国两名高官急眼了,直言:中国必败无疑!

南柯归海 2025-04-11 03:46:57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前言】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升温,特朗普及其政府多次加码对中国的关税政策,但中国坚决选择“奉陪到底”的强硬立场,这一决定让美国高官们彻底急眼了!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国务卿卢比奥相继发声,表示中国这种做法简直是“自取灭亡”,甚至两位高官还直言:中国注定要在这场贸易战中“失败”。

那么,面对美国的连续威胁与经济压力,中国为什么坚持强硬立场?中国的“底气”又来自哪里呢?

【中美博弈升级】

自特朗普政府启动贸易战以来,中美关系从合作逐渐转向竞争,尤其是在经济和科技领域。

特朗普政府的立场愈加强硬,不仅加征了中国商品的关税,还不断出台新的政策,试图打压中国的崛起,面对这种不断升级的贸易压力,中国的回应也越来越坚决。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几次公开讲话中都提到,如果中国继续维持当前的强硬政策,将在这场贸易战中败下阵来。

他的论点集中在中国对美出口的规模上,认为中国面对美国的经济力量根本无法支撑这样的对抗。

贝森特认为,美国的市场对中国的商品至关重要,而中国的商品依赖美国的市场是其最大弱点,因此,若中国继续加征关税,必定会受到重大打击。

中国发布了“奉陪到底”的声明,明确表态不会向美国的压力低头,特朗普曾希望中国能够在贸易协议中作出更多让步,但每一次加码关税后,中国反而采取了更具挑战性的回应。

美国在全球领导地位的优势,正在受到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力量和军事现代化的挑战,从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来看,美国希望通过贸易战打压中国,迫使中国放弃部分经济利益。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也在不同场合发表了激烈言辞,认为中国的强硬态度对亚太地区的安全构成威胁。

卢比奥强调,美国之所以要对中国采取更为严厉的贸易政策,是因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有可能挑战美国在该地区的霸权地位,他的言论从政治与外交角度表明,美国已经将这场贸易战视为一个全面竞争的战场。

【中国的“底气”】

中国之所以敢在中美贸易战中喊出“奉陪到底”,靠的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基础和应对能力。

面对美国接连不断地提高关税,中国一方面稳住出口基本盘,另一方面则加快内部改革和政策调整,增强对外部冲击的韧性。

一个很关键的动作就是黄金储备的持续增加,2025年3月,中国官方数据显示黄金储备总量达到7370万盎司,比2月增加了9万盎司,连续第五个月增持。

这并不是简单的金融操作,因为在国际经济波动加剧、美元不稳定的背景下,黄金被视为最稳健的避险资产,增持黄金,等于是为未来的任何极端情况提前做准备。

更重要的是,这项数据是在中美摩擦持续升温的节点上公布的,这是一种信号传递:中国不仅能扛得住贸易战,还能在全球资本市场中保持稳定和信誉。

这一点对于提振国际市场对中国的信心,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也难怪美国媒体对中国的这一举动表示“极为警惕”。

除了黄金储备,中国还推出了一项非常具有针对性的政策,2025年4月8日,中国税务总局宣布实施“即买即退”的离境退税政策,外国游客在中国购物后离境即可退税。

这条政策看似是旅游便利措施,实则是对美国加税的巧妙反击,美国加税是为了让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变得更贵,降低中国商品的竞争力。

而中国则让消费者直接绕开美国市场,鼓励他们来中国本土购买商品,既避开了关税,也推动了国内零售和旅游行业的发展。

这种做法就像釜底抽薪,让美国打在中国身上的那一记“关税大棒”瞬间变得无力,尤其是随着中国制造升级,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已经有了不输国际品牌的吸引力,许多外国游客甚至特地来中国购买这些产品。

这种趋势再加上免签政策,让中国本土市场迅速成为“全球消费者的购物天堂”,而美国原本想用关税压制中国商品,现在反倒让中国国内消费成了另一种“出口”。

这些政策动作的背后,是中国整体战略的一部分:经济多元化、市场国际化、政策主动化,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招,这样的姿态增强了中国在博弈中的信心和底气。

【美国误判】

美国在这场贸易战中的强硬态度,低估了中国的决心和实力,从特朗普政府开始,至布林肯和贝森特等高官的言辞,中国在美国的眼中始终是一个经济上的对手,但他们没有完全认识到,中国不仅仅是经济崛起那么简单。

美国长期以来习惯了全球领导地位的优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的经济影响力无处不在,全球贸易规则几乎由美国主导。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特别是在科技、制造业和军事实力上的突破,美国渐渐感到其霸权地位的动摇。

特朗普当时的强硬政策,便是在这种焦虑情绪下出台的,他想通过贸易战限制中国的经济增长,迫使中国回到“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而非其主导者的位置。

不过,美国未曾意识到,中国的决心不仅来自其庞大的市场和生产能力,更来自其日益增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过去,中国可能依赖全球市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但如今,中国已经在多个领域具备了独立发展的能力。

华为、小米、比亚迪等企业的崛起,展示了中国不仅能制造“世界工厂”的产品,还能够开发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

而且,布林肯在其言论中提到,美国的对华政策并非出于“遏制中国”,而是要防止中国挑战现有国际秩序,这种话语本身便是一种偏见。

中国并非要颠覆全球秩序,而是寻求在这一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美国从“全球领导者”的角度出发,认为任何国家的崛起都可能影响到其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这种思维方式让他们难以正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法地位,美国高官的这种误判,正是对中国崛起的忽视。

【全球视角】

美国政府频繁对中国加征关税,试图通过经济制裁迫使中国让步,导致了全球贸易的不稳定,特别是亚洲和欧洲等地区的经济活动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一些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开始意识到美国的贸易战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的加税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商品在全球市场上的价格,也让一些依赖中国出口的国家受到了连带影响。

这种情况促使很多国家开始重新评估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并寻找更多的替代方案,尤其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与全球多个经济体的联系日益紧密。

中国的出口市场已经不再单纯依赖美国,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与中国加强合作,尤其是那些在美国政策压力下感受到经济不安的国家。

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开始主动寻求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开始支持中国对抗美国的关税政策。

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公开呼吁东盟携手应对美国的贸易霸凌,这一立场表明,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影响力正在逐渐增强,其他国家也在越来越多地与中国形成战略伙伴关系,而非依赖美国的单边政策。

这些变化并没有逃过美国的眼睛,美国不断加强与一些传统盟友的经济和军事合作,希望通过联合其他大国来共同抵制中国的崛起。

随着全球经济的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崛起,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强。

中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且在一些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西方技术壁垒,这场中美之间的经济博弈,远远超出了两国的范畴。

【结语】

中美贸易战的背后,不仅是经济利益的争夺,更是两国战略竞争的延续,中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坚定的决心和不屈的态度,展现了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

而美国面对中国的强硬回击,也逐渐感受到了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压力,中国的底气与信心,早已为这一切做好了充分准备,中国必定能够凭借自身优势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信息来源:金融界————人民银行继续增持黄金

美日经济新闻————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央行连续第五个月增持黄金

北京周报————顺应市场避险情绪,央行黄金储备“五连增”,增持仍是大方向!

6 阅读:1560
评论列表
  • 2025-04-11 11:14

    中国的底气就是十四亿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听从党中央的决策,中国必胜🇨🇳🇨🇳🇨🇳🇨🇳

  • 2025-04-11 13:21

    支持中国强大与世界全面合作合发展。

  • 2025-04-11 11:49

    美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的霸权地位。

  • 2025-04-11 12:23

    问DS,回答说,美国将在圣诞节前崩溃。

南柯归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