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不同人群的胃镜和碳14呼气试验(¹⁴C-UBT)复查策略,结合**2023年国内外最新指南**(包括中国、美国胃肠病学会ACG、欧洲Maastricht VI共识、日本胃癌筛查指南等),建议如下:

1. **胃镜检查**:
- **必须立即进行胃镜检查**(无论有无症状),评估胃黏膜状态(萎缩、肠化、溃疡、肿瘤等)。
- 若胃镜发现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或上皮内瘤变,需根据严重程度制定后续随访计划(见高危人群部分)。
2. **¹⁴C-UBT复查**:
- 应在完成根除治疗后 **至少4周**(停用PPI和抗生素2周以上)进行复查,确认根除是否成功。
- 若首次根除失败,需调整方案(如铋剂四联疗法或根据药敏结果)后再次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

39岁hp阳性患者,未根除治疗
**二、Hp已成功根除者**1. **胃镜复查**:
- **无胃黏膜萎缩或肠化者**:建议每3年复查胃镜(日本指南推荐,尤其适用于胃癌高发地区)。
- **存在萎缩性胃炎或肠化者**:每年复查胃镜,重点监测病变进展(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22)。
- **有胃癌家族史或既往胃溃疡者**:即使根除成功,仍需每1-2年复查胃镜。
2. **¹⁴C-UBT复查**:
- 根除成功后,**无需常规复查Hp**,除非出现新发症状(如上腹痛、消化不良)或胃癌高危因素持续存在。
- 若症状复发,建议优先复查胃镜而非¹⁴C-UBT(因胃黏膜病变可能独立于Hp感染)。

1. **胃镜复查**:
- **无高危因素者**:无需因Hp阴性常规复查胃镜。
- **存在胃癌高危因素者**(如一级亲属胃癌史、长期吸烟、高盐饮食、胃黏膜萎缩/肠化):每2-3年复查胃镜(ACG指南,2022)。
2. **¹⁴C-UBT复查**:
- 仅在有新发症状(如消化不良、体重下降)或胃癌高危因素时复查。
**四、胃癌高危人群(无论Hp状态)**1. **高危人群定义**:
- 一级亲属胃癌史、长期Hp感染史、萎缩性胃炎(OLGA/OLGIM分期Ⅲ-Ⅳ)、肠上皮化生(广泛型)、胃腺瘤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2. **胃镜随访策略**:
- **萎缩性胃炎(无肠化)**:每3年复查胃镜。
- **肠上皮化生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每年复查胃镜,多部位活检(胃窦、胃体、胃角)。
-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
3. **¹⁴C-UBT复查**:
- 仅用于监测Hp再感染(再感染率约1-2%/年),高危人群可每2-3年复查一次。

1. **根除后胃癌风险**:
- 根除Hp可降低50%胃癌风险,但已存在胃黏膜萎缩者仍需长期监测(Lancet研究,2020)。
2. **联合检测**:
- 高危人群建议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检测,评估胃黏膜功能状态。
3. **地域差异**:
- 胃癌高发地区(如东亚)建议更积极的胃镜筛查(日本指南推荐40岁以上人群每2-3年胃镜检查)。
**参考文献**:
1.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指南(2023)
2. ACG幽门螺杆菌管理指南(2022)
3. Maastricht VI/佛罗伦萨共识报告(2022)
4. 日本胃癌筛查指南(2023)
以上方案需结合个体化临床判断,建议在消化专科医生指导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