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离家18年,回乡问路说出自己小名,老伯眼含热泪:儿啊

红色记忆录 2023-11-14 10:07:22

自古忠孝难两全,在战争年代,许多人为了国家,舍身忘己,将家人和自己置之度外。郑国仲自16岁离家,南征北战多少年,从未回到家乡。当他再次返回老家时,父母和自己都互相不认识。

他在回家的路上向一老妇问路,谁曾想,这个人就是他的母亲,老母亲看着他一脸戒备的本能后退了几步。那么,这些年父母又经历过什么呢?

1913年,郑国仲出生于黄安县七里坪郑家塘茅屋岗。郑国仲的出生令全家人欢喜不已,但很快一家人就陷入了困窘中。

他们一家人只有不足一亩的土地可以耕种,在那个年代,天灾人祸是常有的事情,他们只能靠着种地过活,但他们一家四口是根本不够的。

温饱都难以解决,更不要说读书了。所以从懂事开始郑国仲就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为了生活,父亲把他送到了一位裁缝的家里学习手艺,本想靠着手艺能赚一点钱。可他学了三年,还是只给别人做衣服,自己没衣服穿,郑家仍然是一贫如洗。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取得了胜利,大别山点燃了革命的火种,郑国仲等热血青年也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决定参军。

1929年,正在地里干活的中国人突然听到红军在扩红,此时他心中的萌芽悄悄生发,在没有征求家人同意的前提下,还是少年的郑国仲丢下农具,对着家鞠了一躬,怀着满腔热血参了军,成为了红军的一份子。

在参军时,一位干部告诉他要有心理准备,红军不会一直待在这里的,一旦下了军令,都没有后退的路。郑国仲想了想自己的父母,还是下定决心完成自己的梦想,便发誓:“一日是红军,一辈子跟党走,绝不打退堂鼓!”

郑国仲知道自己参军的事情绝对不能和母亲说,因为当时反动派手段凶狠,对红军丝毫不留情,他担心自己说了后,父母会担心。可他生来就是要当兵的,他的身上肩负着国家的重任。

这天晚上,他悄悄离家,临走之前在家门口跪拜了父母:“爹,娘,儿子一定会回来,你们等我!”

郑国仲的父母第二天怎么都找不到孩子,当他们听到隔壁的几家的孩子也都不见了,大家一起寻找着他们的踪迹,却没有任何线索。

就在这时,一个老大爷站出来告诉他们,他看到孩子们从他面前跑去参加红军了。

郑国仲的母亲一时没办法接受,呼喊起来: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和你爹怎么活啊!

可他们不得不认清现实,孩子已经参军了,就算是他们想把孩子找回来都已经不可能了。

就这样,老两口日日夜夜在家中等待着儿子回家的消息,没想到一等就是18年。他们不知道儿子是生是死,郑国仲也没有父母的消息。

直到1947年,郑国仲跟随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部队行军的地方与他的家乡越来越近,他才有时间考虑回家。

他想到自己年少时,没有考虑父母的感受,独自一人参军。不知道父母是否会怪罪他,他凭借着儿时模糊的记忆走到了一家老人家门前。

他看到一位老妇人,想要打听一下父母的消息,殊不知眼前的这两位老人竟然就是他的父母。

可当时他们谁都没有认出谁,老妇人看着眼前的军官,穿着军服,牵着马,腰间配枪,看起来既神气又威武,她知道眼前这个人职位肯定不小。出于防备,母亲本能地后退了几步。

郑国仲将马栓起来,向老妇人的家中走去,想和他们聊一聊,老太太却一脸防备地问道:“长官你找谁?”

郑国仲的心里咯噔了一下,没有说话,走到了老伯的身旁,准备问问他。

郑国仲看到面前这个老伯的身影有些熟悉,但和父亲的身材相差太大,两人聊了起来,老人回答了一些关于村子的情况。

郑国仲才开始说明他的目的,说自己之前就是村里的人,还将自己的参军经历讲给了老伯。然而,当他说出自己的小名时,老伯一脸不敢相信,激动的站起来,双手抓着郑国仲的肩膀,眼含热泪哽咽地叫了一声:“儿啊!”

郑国仲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听到老伴的呼喊,老太太急忙跑出来,郑国仲这才反应过来,面前的这两位老人竟然就是自己的父母。他立即双膝下跪,跪倒在父母面前,叫道:“爹,娘,儿子回来了!”

一家三口时隔18年再次重聚,抱头痛哭。不久之后,三人平复情绪之后,郑国仲将自己多年来的经历告诉了父母。

抗战时期,刘邓大军发起了白晋战役,郑国仲的上级是三八五旅旅长陈锡联,战斗前夕,郑国仲把作战方案上报到陈锡联那里,陈锡联看完他的方案,高兴地说道:“老伙计,我们这次要想到一起了,这场战斗就叫打虎掏心吧!”

战斗打响之后,郑国仲率军向南关镇出发,他们的旅、团、营三级首长都是红安人,他们三人驾着马车一起向小鬼子开火,郑国仲走在最前面。就连刘邓首长都对他称赞不已,说道:“郑国仲打仗,喜欢指挥靠前,再靠前。”

南关镇战斗歼灭日伪军400余人,郑国仲指挥在最前面,在战斗的最后阶段,郑国仲一声令下,全部的轻重机枪进攻了日军司令部,压制住了敌人的火力,迅速歼灭了敌军。

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郑国仲担任晋鲁豫军区三纵九旅旅长。

1946年8月28日,郑国仲接到命令,阻击国民党军整三师对我军展开的大规模的进攻。此次任务艰巨,陈锡联将十三团和十四团也都让郑国仲指挥。

9月3日下午,敌军按照我军的预定计划,进入了预定战场,入夜时分,我军立即发起了攻击。郑国仲按照陈锡联的部署,带领两个团堵住了敌人逃路。

第二天,向我军进攻的主力全部被我军主力歼灭,到了9月5日,那些逃不出去看不到希望的敌军也开始奋起反击,却正好进入了郑国仲布置的口袋。

在他的一声令下,两个团再次出击,向敌人猛烈地开火,敌人死伤一片,我军俘虏了800多人。

截至9月12日,整个突击战役结束,三纵共歼灭敌人3000余人,而郑国仲指挥的部队就毙伤敌人1200余人。

二老听着儿子的经历,既心疼又骄傲,不过对于老两口来说,只要孩子还活着就好。

郑国仲还告诉父母,现在自己已经是解放军的副司令了。老两口欣慰地看着儿子很是满意。

郑国仲在家里住了一两天,这两天是他这么多年来,最舒心的日子,也是老两口最幸福的日子。他们为儿子忙前忙后,做好吃的给儿子补身体。

郑国仲对父母当然很是愧疚,临走前将自己随身的钱全部给了父母,告诉他们:“等解放了,我一定回来接你们,让你们好好享福。”

建国后,郑国仲接受了彭德怀的任命,担任海军基地司令员并奉命组建海军训练基地。

在建设期间,郑国仲始终奋战在一线,一直到到任基地司令员17年,这在我军历史上长期担任一个职务也是非常罕见的。

1959年6月2日,海军基地2号场地实施导弹发射,这是海军组建以来第一次,也是人民解放军史上第一次发射导弹。

第二天,在郑国仲的陪同下,罗荣桓、叶剑英、谭政、张爱萍等领导参观发射。中午12时,发射开始,导弹开发射架飞向预定目标,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大家对郑国仲肯定连连,肖劲光握着郑国仲的手满意地说道:“发射很成功,我对训练成绩是满意的!”

退休后,郑国仲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了不少回忆性文章,为历史提供了史料。

1992年1月11日,郑国仲因病逝世,走完了他坎坷漫长的一生。

郑国仲是我军的开国少将,这个军衔对他革命中的贡献给予了肯定,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不忘初心,致力于国家建设,以一生的时间证明了他对国家的热爱。

0 阅读: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