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咖啡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库迪咖啡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迅猛的扩张速度,迅速跻身全球第四大连锁咖啡品牌。成立仅两年余,库迪不仅实现了连续盈利,还宣布将继续坚持9.9元的低价策略至少三年,并计划在年底达到5万家门店的目标。这一系列豪言壮语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与战略智慧?

低价策略的底气:供应链垂直整合与成本控制
库迪咖啡的9.9元低价策略并非简单的价格战,而是建立在供应链垂直整合与成本控制的坚实基础之上。咖啡的成本主要由原材料、房租和人工三部分组成,库迪在这三方面都进行了极致的优化。
首先,在原材料方面,库迪通过自建全球供应链基地,确保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高品质。2024年,库迪在安徽建立了全球供应链基地,与上游各行业领军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咖啡豆烘焙、食品加工、包装包材及其他配套产品。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原材料成本,还提升了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其次,在房租成本方面,库迪采用了“小店模式”,通过缩减门店面积,同时保持每天的出杯量,降低了房租平摊成本。这种模式不仅适应了消费者随买随走的消费习惯,还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
最后,在人工成本方面,库迪依托数字化管理能力,构建了智能订货系统、无人化点单、人机协作等技术工具,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通过这三方面的优化,库迪成功将一杯咖啡的成本控制在一个非常优惠的价格区间,从而拥有了坚持9.9元低价策略的底气。
联营模式创新:现金流正向循环的秘诀
库迪咖啡的联营模式是其实现现金流正向循环的关键。自2024年5月起,库迪咖啡已实现持续盈利,每个月超过97%的联营商门店都呈正现金流状况。这一成功得益于库迪独特的联营机制。
库迪前期没有从联营商处收取品牌费用或加盟费,而是在门店有毛利之后再从中按阶梯收取相应的服务费。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联营商的初始投资风险,还激励了联营商积极运营门店。随着供应链成本效率的逐渐体现,门店端服务费收入增加,生意体量良性增长,库迪已实现自行造血和正向循环,无需再往里输血补贴。
场景渗透与数字化能力:重构咖啡零售底层逻辑
库迪咖啡的野心不仅仅在于规模扩张,更在于对咖啡零售底层逻辑的重构。通过“触手可及”计划的升级,库迪提出了“咖啡店+店中店+便利店”三种店型,正式进军便利店行业。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场景渗透与数字化能力,将咖啡变成像饮用水一样的日常消费品。
在便利店领域,库迪以显著的差异化优势进入市场。除了提供传统的美式、拿铁等基础咖啡品类,库迪还加入了生椰拿铁、果咖等新式咖啡饮品,满足国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此外,库迪便利店还增加了冰淇淋、蛋挞、烤肠等热销引流品类,以及中式面点、便当在内的常规便利店热食产品。这一策略不仅用库迪咖啡自带的品牌流量反哺便利店,还用便利店的刚需属性延长消费时段。
未来挑战:规模与品质的平衡
尽管库迪咖啡在规模扩张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未来的挑战依然严峻。如何在规模与品质、创新与专注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库迪实现5万店目标的关键。
咖啡战争的下半场,需要的不仅仅是速度,更是智慧。市场广阔,群雄逐鹿,企业不仅要增长,更要活得好。库迪咖啡通过成本控制、场景渗透与数字化能力,正在重构咖啡零售的底层逻辑。未来,库迪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将取决于其能否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持续提升产品品质与用户体验。
结语
库迪咖啡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崛起,更是对传统咖啡零售模式的一次颠覆。通过低价策略、供应链垂直整合、联营模式创新以及场景渗透与数字化能力,库迪正在将咖啡变成中国消费者的日常消费品。未来,库迪能否在规模与品质之间找到平衡,将决定其能否在咖啡战争的下半场中继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