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都是汽车生产大国,中国的汽车年产量在3000万辆,美国的汽车年产量也有1600万辆左右,两个国家的汽车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近6成。汽车工业的发达,也顺带着使得中美两国在轮胎生产领域有着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产能。
美国百年轮胎产业
20世纪初,汽车工业兴起,随着福特流水线生产法的应用,美国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中心,带动了轮胎需求的急剧增加。再加上美国境内公路运输网络的扩展,也加大了对轮胎的需求。这一时期,固特异、百路驰等后来闻名遐迩的轮胎公司相继在美国创立,成为了轮胎行业的领导者,并带动轮胎制造技术的标准化。
到了60年代末,美国轮胎的年产量超过2亿条,占到占到全球总产能的半数,市场规模的大幅扩展,奠定了美国轮胎行业的全球领先地位。但是步入80年代,随着去工业化的进程开展,美国本土的轮胎产业受到了来自日本普利司通、法国米其林的冲击。
比如,米其林在1988年收购了无内胎汽车轮胎的发明者百路驰;同年,日本普利司通斥巨资26亿美元买下美国第二大轮胎生产商凡士通,获得凡士通10家美国工厂、12家海外工厂、1500家直营连锁门店和数以万计的经销商渠道资源,一跃跻身为全球规模前三的轮胎企业。
如今,美国的汽车轮胎市场基本上由米其林、普利司通和本土品牌固特异主导。固特异是当前美国最大规模的轮胎生产公司,创建于1898年,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阿克伦市,阿克伦正是NBA超级巨星勒布朗詹姆斯、库里的出生地。
固特异轮胎曾创造过无数的辉煌荣耀,美国总统的座驾凯迪拉克“野兽”使用的就是该公司生产的防爆胎装置轮胎,即使四条轮胎都失去胎压,车子仍能正常驾驶。固特异公司在全球员工总数近7万名,在全球设立了90多家生产工厂,每年的全球营业额接近200亿美元。
粗略预估,美国轮胎市场规模约为550亿美元,境内有40多家大型轮胎生产工厂,总产量占到了北美产能的7成左右。根据美国轮胎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2024年,美国轮胎总产量为3.4亿条,子午轮胎超过了9成,较2023年的3.32亿条增长2.1%,创下最近五年的新高。
美国轮胎产量常年居高不下,跟其发达的汽车工业与农业需求密不可分。美国的汽车保有量高达2.8亿辆,轮胎更换频繁,市场需求量庞大。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农业胎产能占比并不低,接近本土产能的三成。这是因为美国拥有全世界面积第一的耕地,全程机械化种植、收割,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对农用机械轮胎的需求量大且稳定。这也使得美国的农用轮胎产能在全球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汽车轮胎年产量超11亿条
跟美国相比,我国的轮胎产业起步较晚,到上世纪70年代末,国内汽车轮胎年产量才达到1000万条。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促进轮胎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国内轮胎行业飞速发展,轮胎企业纷纷涌现,在2010年达到高峰,全国一共有640多家大大小小的轮胎生产企业。
2012年后,国内轮胎产业产能过剩,行业迎来洗牌调整,但2022年之后仅剩下180家,10年的时间内,约有近7成的轮胎企业消失了。与此同时,国内的轮胎生产企业积极出海,在海外建设生产工厂,规避贸易摩擦,比较代表性的企业有赛轮、中策、玲珑等。
目前,国内的轮胎产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其中,山东是中国轮胎生产第一大省,每年综合产能高达 1.8亿条轮胎。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橡胶轮胎产量11.87亿条,比2023年增长了9.2%,再创历史新高。我国的轮胎产量占到了全球的一半。虽然产量不低,但利润不高,与国际知名品牌差距较大,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