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百年,在泰国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内的一段狭长地带,开凿出一条运河,一直是泰国历代政府念念不忘的战略设想。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克拉运河”修建计划,当年中国学生使用的地理教科书都有所提及。
自二战结束后,泰国曾多次提出建设克拉运河的计划,旨在通过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缓解马六甲海峡的航运压力,同时提升泰国的区域经济地位。
然而,由于地缘政治、经济成本、技术难度以及国际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克拉运河项目一直未能实质性推进。近年来,泰国政府逐渐意识到直接开凿克拉运河面临的巨大挑战,于是转向了克拉陆桥的建设方案。
克拉陆桥项目计划在克拉地峡的东西两侧分别建设深水港口,中间通过公路、铁路等陆地交通设施连接。这一方案相较于克拉运河,具有成本低、工期短、环境影响小等诸多优势。
1、修建成本减少
按照预估,100公里长的克拉运河在建造过程中需要将河面挖宽400米,水深25米,双向航道,如此一来才能方便远洋大船的进出。但是,由此一来,工程费用将高达500亿美元,没有个十年功夫根本开凿不成。如此天价投资,单凭泰国自身力量根本无力承担。
相比较之下,克拉陆桥项目投资就少的多了。按照泰国政府公布的设计方案,克拉大陆桥项目采取“一港双侧”的建设理念,在克拉地峡两端各建造一座深水码头,并修建一条90公里长的通道,包括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和双轨铁路,将两座码头联结起来,总投资只有2000亿人民币左右,完全负担得起。克拉陆桥建成后,船只平均可缩短4天的航行时间,运输成本降低15%。
2、技术难度更低
与克拉运河相比,克拉陆桥的建设难度大幅降低,主要修建铁路、公路、码头,技术难度不高,避免了复杂的地质和海洋工程难题。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小,减少了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无需征用太多的土地,减少了建设的阻力。
3、加强了对泰国南部的管理
泰国南部的民俗风情、宗教文化与马来西亚非常接近,长期以来都存在着分裂主义倾向。如果开挖克拉运河相当于在泰国南部“砍了一刀”,使其与泰国分割开来,容易导致泰国南部地区分裂。而修建陆桥,则有助于泰国对南部地区的管控,保证了领土的完整。
当前,全长1000多公里的中老铁路已经于2021年通车,从昆明至景洪仅需3个多小时。至老挝首都万象有望实现直达运输、当日通达。中泰铁路也在建设中,可与中老铁路连接,直接延伸到克拉地峡与克拉路桥相结合,打造“中老泰铁路+克拉陆桥”的发展模式。
这样,中老泰铁路通过克拉陆桥,不仅可通达克拉地峡两侧的港口,实现货物的双向流通,即中国西部内陆的货物经通过中老泰铁路运抵克拉陆桥后,分发到太平洋或印度洋的贸易伙伴,对方亦可借助这条线路运抵中南半岛以及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这才是克拉陆桥真正的价值所在,基本上能取代运河的功能。
泰国政府已将克拉陆桥的建设纳入重要议程,采用公私合作模式推进,私营部门将享有50年的特许经营权。项目计划于2025年开始招标施工,预计2039年正式建成。克拉陆桥的建设每年降为泰国增加近30万个就业岗位,推动GDP年增长率达到5.5%,可谓相当划算!
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