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思想成熟的人,成年之后就应该把自己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物质上。
父母和子女本身就不是利益共同体,尤其是多子女的家庭,父母和子女都会有各自的想法,子女想的是怎么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父母想的是哪个孩子能给自己养老。
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得到了父母大部分财产的子女就会更多地为父母的养老出力,没得到的和得到的少一些的子女会吵得歇斯底里。
实事恰恰不是这样,不管得到了多少,多子女家庭都会出现推诿、踢皮球的情况。
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这时候就得到了最好的诠释,父母是大家的,爱父母、孝顺父母是大家一起的事情,与父母给过我们多少东西无关。
讽刺的是,父母也会在这时候跳出来指责那些得到的少的子女,你们怎么就不知道孝顺父母,你们怎么就不知道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现在我们老了,你就不想负责了。
这个问题怎么扯都会被百般指责。
父母生孩子本身就有责任把孩子给养大,但是孩子没有天然背负一笔那么大的负债,孩子需要做的是养育他们的下一代,如果同时承担上有老,下有小的担子,它就能压死人,压到人完全失去自我,完全没有幸福感。
养育这件事是向下传递的,而不是向上反哺的。
父母只有也只应该在紧急的时候、失去能力的时候、出现意外的时候向子女求助,而不是坐等子女给自己养老。
父母不应该一大早就在家里坐享其成,等待子女从外面觅食回来赡养自己,更加不应该把大部分财产分给子女,除非你马上就要见马克思了,那才是分财产的时候。
独生子女会稍微好一点,他们跟父母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能看成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父母就这么一个孩子,权利无人争抢,责任也无人推卸。
人性就是自私的,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当中也能得到体现。在传统思想当中,更加出现了父母养儿防老这个概念,并且传承了几千年,这是相当恐怖的一件事。
几乎就是把养儿防老当作了一桩生意,我生你出来,我抚养你长大成人,甚至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就是希望你有朝一日能给我养老,你越有出息,我的老年生活就越有保障,生活品质就越高,甚至能依靠子女实现阶级跃迁。
我使劲培养你,鞭策你好好读书,好好学各种特长,最终你需要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最好能实现我当年没能实现的梦想,准确来说是当年没能力实现的梦想,然后我就等着你回馈我。
这件事相当于天使投资和风投的结合,在你萌芽的时候我就投资你,在你小时候我持续领投,虽然没有跟投的,但我坚定看好你,相信你能最终实现IPO,然后我就能顺利变现,只不过不退出,这个是自己当股东。
最搞笑的是,居然有人搞了一个热搜词条叫“我就算是一只不停下跌的股票,父母也在一直投资我”。
不是他们认为你有潜力可挖掘,也不是因为你有多么优秀,他们坚信你能成功。
而是他们别无选择,就连矮子里拔将军这种事情都不可能出现在他们身上,他们得到的就只是一个矮子,那当然只能在这个唯一的矮子身上使劲了,这个矮子就是自己唯一的希望,不投资他还能投资谁?难道投资别人家的矮子吗?
虽然这么解释起来显得有点丑陋,但是道理的确就是这样,事实也是这样。
我不喜欢一棍子打死所有人,总是有那么一小部分父母很无私、很伟大,付出就没想过回报,他们的人生就是一条有去无回的直线,慢慢往前走,在这个过程当中一直是给予,子女给他们的回馈也会留在那里,多年后原原本本都还给了你,这才是最真挚的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也是让人最心酸的爱。
而子女最多只能做到反馈一小部分爱给父母,而他们的大部分爱,如果没自私地留给自己,那么就是留给了自己的子女。
这种爱应该无私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