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天气还带着点凉意,钱江和他夫人根据朋友给的详细地址,坐着地铁来到了他们常去的香山。俩人从山脚一路走到玉皇顶停车场,这一路上问了好多当地的居民,可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们要找的地方到底在哪。
钱江没有放弃,他照着朋友给他的那张指引图,一直走到了个果园的大门口。他上前问守门的大爷,知不知道他要去的那个地方。大爷摇了摇头,说从没听说过。
钱江问了下看门的大哥几句,得到他的点头后,便和夫人一块儿走进了还比较安静的果园。
园子里头就那么几个工人,正忙活着呢。他们都是临时被叫过来,负责弄防鸟网的,是从外地来的,对香山这儿一点也不熟。所以钱江就没去打扰他们,拉着夫人,按照朋友给的指引,再加上他自己的感觉,一路往园子里头走,最后顺利找到了他们想去的地方——一座坟墓。
这墓碑大概有一米高,宽度是50公分,厚度差不多20公分。上面刻着墓主人的基本情况:写的是“先父金无怠的坟”,生卒年份是1922年到1986年。立碑的是他的儿子巨石、鹿石,还有女儿美石。
可能是因为清明节刚过去没多久,墓碑前面还摆着几朵新鲜的花儿。钱江往边上瞅了瞅,瞧见一座比这座稍小点的坟,他走过去细看了一眼,才发现那是金无怠爸妈还有一位家人的坟头。
他又朝金无怠深深地弯了三次腰,表示对他的尊重和敬意。
回到北京后,钱江马上跟金无怠以前的校友蔡公期说了找到他墓地的事儿。蔡公期老爷子都快一百岁了,听到这个消息特别高兴,非要钱江陪着他一起去金无怠的墓前,去祭奠一下这位老同学。
五一那天,香山那边车多得不得了,比平时挤多了。但蔡公期还是硬着头皮,在家人陪着下,去了金无怠的坟头。
他和钱江聊起,自己脑海里还经常浮现出跟金无怠一起念书的那些日子,可压根儿没想过,在成都那次分别后,就再也见不到金无怠了。
那么,咱们得聊聊,金无怠到底是何方神圣?为啥钱江和蔡公期这些前辈会对他那么看重?这事儿啊,得从金无怠的一辈子说起。
【01,平凡普通的身世:他是清八旗旗丁的后代】
金无怠1922年出生,他的家庭挺普通的。往上数三代,他家祖宗都是清朝末年的八旗兵,没啥特别出彩的地方。金无怠的爸爸叫金国宝,他是长善努力振兴旗人教育的成果之一,考中了举人,还去了法国深造。留学回来后,金国宝在广东、江苏这些地方都干过活。
金国宝告别京汉铁路局后,接受了萧友梅的邀请,去了北平女子高等学校教诗词和古文写作。没多久,他又转到了北京交通大学,教起了交通专业的课程。
他这辈子,总共有过两位老婆。大老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金无病;小老婆呢,给生了四个孩子,分别是孔章、无忘、无怠和无骄。金无怠自己说过,他老爹一直跟大老婆住在北京一个叫“霞公府”的大院子里。不过,要是你真去细究金无怠他老爹的事儿,就会明白,金无怠这么说,其实是在吹牛呢。
其实吧,金国宝一开始是租住在小纱帽胡同的,后来他就买了钟鼓寺边上的房子。他可不是金无怠说的那种,能住在王公贵族府上的爱新觉罗的后代。
金无怠跟他的妈妈还有兄弟一块儿住在香山,那地方挺偏的,离市中心老远老远了。
金无怠除了有个出名的老爸,他还有个姑姑也挺有名的。这姑姑叫金琼英,以前在北京中法孔德学院念过书,跟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钱三强是校友。听钱三强说,金琼英打乒乓球那是一绝,拿过北京女子乒乓球赛的冠军呢。
金琼英完成学业后,就跟着哥哥的步伐去了法国继续深造。等她回来,就在重庆的一所师范学院当上了副教授。到了1947年,金琼英选择在云南安家,她一直在那里教哲学、逻辑学这些课,还教得特别好。
多年后,金无怠又回到了北京,他跟老婆周瑾予聊起了自己的姑姑。他说:“姑姑在云南大学当老师,专程来北京看我,那时候头发都已经全白了……不用说,我都能想到,她这些年过得有多不容易……”
说起来,可能是因为妈妈的原因,金无怠自打出生起,就一直住在北京城外头。他在香山上的小学念的书,不过老爸可一直没放松对金无怠和他几个兄弟的教育,使劲儿栽培他们,让他们从小就练就了一副好口才,这也为他们以后的路打下了基础。
1939年,金无怠完成了中学学业,接着就尝试去考燕京大学,但遗憾的是没被选上。到了第二年,金无怠不想就这么放弃,于是又去考了一次,这次他成功成为了燕京大学新闻系的一员。1942年,因为战乱的原因,燕京大学不得不搬到成都去。金无怠告别了家里的亲人,一个人跟着学校去了成都继续他的学业。
之后,周瑾予夫人在写关于她先生的回忆录时,公布了一封金无怠谈及自己学生时代的信。信里他写道:“不管那时候日子有多难熬,燕京大学的教授传授给我的那些知识,我这辈子都用不完;要不是燕大的培养,我肯定啥也干不成。”
钱江想从金无怠的同学那里了解一下金无怠这个人。张澍智对钱江说:“那时候的金无怠打扮得相当老土,从来不穿西装,基本都是长袍马褂配上布鞋。大家伙都觉得他挺穷酸的,但跟他熟了之后,你会发现,这家伙记性特别好,学习也很厉害。他英语说得好,而且特别爱国。”
蔡公期对钱江说:“金无怠有个舍友,叫陈麟章,他俩关系铁得很,金无怠估计被陈麟章影响不小。等到新中国一成立,陈麟章就成了饶漱石的秘书,这活儿可不是一般党员能干的,得是老党员才行。这么看来,饶漱石很可能在燕京上学时,就已经是共产党员了。”
但是,金无怠在成都的燕大并没有待太久。到了1944年,他走了之后,陈麟章也跟着离开了燕大。
【02,惊心动魄的经历:他的所行所为无人知晓】
那年,英国军事代表团正好在中国找会说中文的翻译,金无怠瞅准时机,顺利被选上了。抗战一完事儿,金无怠就先去国民政府的广播台干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去了联合国善后救济署工作。到了1948年,金无怠考进了上海的总领事馆,紧接着第二年,他就跟着美国总领事馆去了香港。
能和美国总领事馆一同前往香港,这说明身为华人的金无怠,通过自己的打拼,算是初步赢得了美国人的信赖。不过,这仅仅是金无怠艰难任务的开始,后面还有一堆难关等着他去闯呢。
朝鲜战争一打响,金无怠就被美国派去了朝鲜,当起了他们的翻译官。他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美国情报局的眼皮子底下,半点差错都不能出,要不然,可能就得把命丢在朝鲜战场上了。
有一天,美国人把金无怠抓到了战俘营里,让他去审问自己的国人。金无怠一看周围人那愤怒的眼神,心里猛地一紧,都快提到嗓子眼儿了。
他心里清楚,在老乡亲们看来,自己就是个十足的“叛徒”,就算心里再难受,也得硬着头皮把“戏”演下去,绝不能让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他行事比美国人还狠,对着同胞一顿臭骂,跟审犯人似的。而且,他趁美国人不注意,偷偷记下各种情报,悄悄把这些关于叛徒和美国内部的事情传回国内,让祖国能避开美国的陷阱。更绝的是,他还反过来策反美国人,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卧底,帮我们获取更多信息。
那段时间真是煎熬得不行,还好有祖国的支持,金无怠总算是挺过来了。
1952年那会儿,金无怠被美国的FBI给招进去了,派到了冲绳的分局干活。到了1953年,金无怠就变成了专门盯着中国的美国情报人员。他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自己现在啥处境,只有不断往上爬,才能有机会摸到美国情报局那些真正的秘密,这样才能给祖国出上力。
后来,金无怠工作更加拼命,渐渐引起了当时FBI局长埃德加的注意。到了1961年,有了埃德加的认可和支持,金无怠被调到了FBI总部,去了美国。
后来,金无怠碰到了来自台湾的女主播周谨予,两人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到了1965年,金无怠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放弃中国国籍,转而成为美国公民。他这么做,就是为了能让美国人更加信任他,好让他有机会在FBI里往上爬一爬。
金无怠的决定最终被证明是对的。美国人真的越来越看重他,越来越信任他,给了他更多机会去接触那些机密的情报。这样一来,他也就能为祖国做更多贡献了。
比如说,在中美即将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之前,咱们中国的领导层心里没底,不知道美国到底是不是真想跟咱们缓和紧张关系。这时候,金无怠就靠着他手里的那些情报,好好琢磨了一番美国对中国的真实想法,然后把这些关键信息传回了国内。这样一来,毛主席才有了底气,决定邀请美国的乒乓球队来中国访问,这一招,直接就让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回暖了。
但话说回来,美国人也不笨,他们根据一些线索开始对金无怠产生疑虑。好在金无怠相当聪明,他选择在美国大量投资房产和产业,这样一来二去,FBI对他的猜疑也就慢慢淡化了。
1981年那会儿,金无怠已经过了五十岁大关,在FBI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心里头开始琢磨着退休的事儿。但FBI哪舍得放走这位“老将”啊,他们直接又把金无怠请了回来,让他继续当顾问,帮忙出谋划策。
那段时间,金无怠的日子仿佛跟以前的紧张刺激彻底说了拜拜,变得宁静又舒心。他天天拉着夫人去公园遛弯儿,跟老朋友隔三差五聚一聚,悠哉游哉地过着退休的小日子。他干的那些事儿,除了自个儿心里清楚,别人压根儿不知道。虽说外面有人给他扣了些不好的帽子,但他自个儿心里没鬼,觉得这就够了。
金无怠本以为,自己能这么平平顺顺地一直到老,但没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把他的所有美好想象都给打破了。
【03,义无反顾的选择:他用死亡保全了“秘密”】
1985年的时候,有个中国人背叛了,他给FBI打了个电话,把金无怠的真实底细给抖露出来了。美国那边虽然对这情报半信半疑,但还是把金无怠叫去问了话。
碰到美国那边的人,金无怠还是像以前那样特别小心,他啥都没认,一口咬定自己跟中国政府没关系。美国人拿出一份资料,装模作样地看来看去,然后说了几个金无怠在北京住酒店时还有跟哪些人来往的事儿,这让金无怠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当美国那边还想继续“装模作样”时,金无怠的态度有了变化。他直接问美国人:“你们是从哪儿搞到这些资料的?你们手里到底有啥证据?我得咋知道,你们不是故意在套路我呢?”
等美方那边回话的时候,金无怠心里头乱糟糟地想着:到底是哪个家伙把他给卖了?还是说,这只是虚张声势,不是真的?他得琢磨琢磨,怎么摆平这次的麻烦,把美方的人给应付过去。
不过,金无怠没想到美方手里有那么多的情报。就在他开始有点慌的时候,有个探员突然扔了个大消息过来:“听说你1983年9月跑香港去了,见了个叫区启明的中方情报人员。你跟他说,现在有个好机会,能拉拢一个FBI的人。那人的亲哥在中国呢,只要能找到他哥,这人很可能就愿意为中国干活。”
金无怠的眼睛猛地一瞪,看起来像是在心里盘算着什么,最终他还是叹了口气,开口说道:“你们写的字,有个地方出错了……”
金无怠承认了自己是中国情报特工后,美国那边很快就把他给抓了。进了监狱,他给老婆周谨予写了封信,把前前后后的事儿都讲清楚了,想让周谨予帮忙找中国政府求救。
不过呢,周谨予是台湾那边的,大陆政府对她并不了解。再者说,政府这边也没办法确认周谨予的“站队”,弄不清楚她到底是不是美国那边放出来的“诱饵”。所以吧,经过各种商量,中方这边就拒绝了周谨予的请求,还对外头说了:“中国看重和平,从来没给哪个国家派过特工,也不认识金无怠这个人。”
金无怠被中方的立场给狠狠震了一下。到了1986年,美国给金无怠定了17条罪,打算在3月份就正式宣判他的刑罚。
金无怠清楚自己这次在劫难逃,为了保护所有机密,他下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天,满头白发的他,已经给FBI“效力”37年了,站在牢房那冷冰冰的墙前,他默默地站了好久,就像是在脑海里重播着自己这一辈子。
慢慢地,他眼眶红了起来,嘴角勉强上扬,缓缓拿起一个塑料袋,往自己头上套,接着双手紧紧捏住袋口,不让空气流进去。
他喘得厉害,硬是用超强的毅力扛下了所有苦楚,在那天终结了自己的生命。金无怠豁出去了,为了保护国家所有的秘密,他觉得自己没有辜负国家对他的栽培和信赖。
金无怠离世后,他太太和孩子在美国给他办了个告别仪式。
参加过葬礼的人说,等葬礼弄完,金无怠的家人给每位到场的朋友都送了个小礼包,里头有一颗糖和一枚硬币,这是“吉仪封”,意思是给宾客的一点心意,希望他们以后的日子能“苦尽甘来”。这种做法在香港、广州那边挺常见的。
后来,金无怠的遗体被安葬在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过了好些年,有个网友在北京香山意外发现了一个纪念金无怠的衣冠墓,这事儿又让金无怠的名字重新回到了许多中国人的视线里。
可能就像他老婆说的那样:金无怠这辈子,注定是默默无闻的,他留在世上的痕迹,全都是些零零碎碎的线索,就像一本缺页少字的书,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