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昌辉、石达开,谁对太平天国的影响更大?

墨香逐风 2025-02-23 08:09:53

李秀成在其自述当中,对于太平天国创业的那段历史有着这样的描述:在当初的时候,知晓要去建立一个国家这件事的,仅仅只有六个人而已哦,其他的人呢,对此可都是毫不知情的,完全被蒙在了鼓里呢。而这所说的六个人,分别是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以及石达开啦,他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首义六王”哦。

韦昌辉和石达开这两人有其特殊的地方,那就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压根不相信拜上帝教这一套呢。对于杨秀清搞的“天父下凡”以及萧朝贵弄的“天兄下凡”这类事情,他们完全没什么兴趣。这韦昌辉和石达开呢,他们的厉害之处在于自身硬件实力很强劲哦。在创业所必须具备的一些关键条件方面,他们可是都拥有的,比如说资金,他们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撑相关事务;再比如说兵马,手下有着能够调遣作战的兵力呢。

下面来说说金田起义时的一些情况。韦昌辉他家境颇为富裕呢,而且宗族势力很强大哦,在金田起义的过程中,他可是主要的资金赞助者呢,为起义提供了很重要的经济支持。还有石达开,他在客家人当中那可是威望相当高,很受大家的敬重呢。在金田起义的时候,把起义人员包括他们的家属都算上的话,总人数还不到2万呢。而韦昌辉和石达开他们带来的人马数量可不少,加起来差不多接近8千呢。

冯云山致力于发展拜上帝教,经过好几年的努力,教众数量才发展到3000人左右。后来韦昌辉和石达开相继加入进来,情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韦昌辉和石达开在当地颇具威望,他们加入之后,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吸引了不少人。而且,他们还投入了非常雄厚的资金,在这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拜上帝教的教徒数量在短短一年之内就迅猛增长,达到了4万多人呢。可以说,在拜上帝教发展过程中所需的钱粮以及后来组建的兵马等方面,韦昌辉和石达开那可是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李秀成在他所写的自述里面提到,那个时候人们去参加拜上帝教,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能有口饭吃。一听说加入进去就有饭可吃,大家便纷纷参与其中了。那这供大家吃的粮食是从哪儿来的呢?其实是来自一个叫做“圣库”的地方。而圣库里面的那些物资,主要是靠韦昌辉和石达开投入进去的呢。

有句话叫“成也萧何败萧何”,用在太平天国的发展历程上还挺合适的。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起来,韦昌辉和石达开可是起了不小的作用呢。他们在太平天国前期的诸多活动与作为,为其发展提供了助力。然而呢,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太平天国后来走向衰败,这韦昌辉和石达开也脱不了很大的干系。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在一些事情上一番折腾,就使得太平天国的元气受到了极大的损伤。经过他们这么一闹,太平天国就如同遭受了重创一般,想要再次振兴、恢复往日的兴盛局面,可就变得极为困难啦,基本上已经难以实现中兴了。

接下来咱们探讨一下,在太平天国的历史进程中,韦昌辉和石达开这两个人,究竟谁给太平天国造成的伤害更为严重呢?其实,李秀成在他的自述里面,就已经把这个问题的答案给出来啦。李秀成指出,韦昌辉的所作所为可是让太平天国遭受了极其惨重的损失,而石达开呢,也使得太平天国的元气大伤。并且呢,石达开作为翼王,他所带来的那种破坏性,和韦昌辉这个北王比起来,那可要严重得多啦,远不是北王所能相比的呢。

咱们来说说韦昌辉对太平天国造成的伤害,这其中影响特别大的就是天京事变了。在这起事件里呢,韦昌辉干了不少狠事儿,他把杨秀清还有杨秀清的那些党羽都给杀害了,而且这事儿还没完,最后竟然牵扯到了多达2万余人呢。不过呢,说到天京事变不断扩大这个情况,可不能光让韦昌辉一个人担责任哦。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的领袖,还有石达开呢,他们在这事儿当中那也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都得为天京事变的扩大化承担相应的责任呢。

据李秀成在自述中提到的情况是这样的:东王表现得颇为专横,而北王和翼王对此很是不服气,于是他们私下里秘密商议,决定要诛杀东王以及东王的兄弟三人,并且特别强调了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其余的人都不可以多做杀戮。

东王杨秀清掌握着大权,之所以会被杀掉,这其实是天王、北王以及翼王共同的意思哦。要知道,东王杨秀清可是凭借着享有“天父传言”这样特殊的身份才得以手握重权,成为太平天国实际上的掌舵者呢。面对这种情况,天王、北王、翼王觉得有必要联合起来,去对付杨秀清,于是便发生了杀东王杨秀清这一事件。

依据所达成的协议内容来看,正常情况下应当只是处决3个人,可最终怎么会出现杀掉了2万多人这样的情况呢?很明显,在这件事当中,韦昌辉是被当作了主要责任人,背了这口大锅。

事情是这样的,杀害杨秀清这件事后来就变成好像只是韦昌辉一个人主导去做的了。要知道,当时东王杨秀清的势力那可是相当强大,韦昌辉心里害怕,觉得自己得想办法自保,所以就采取了扩大事态这种极端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呢,韦昌辉开始大肆滥杀起来,而石达开在这期间却没什么特别的反应,也没有出面去阻止韦昌辉的这种疯狂行为。就这样,韦昌辉持续杀了差不多有两个月的时间呢,这时候石达开才回来,并且对韦昌辉的做法进行了斥责,而因为石达开的这一行为,这件事也就进入到了后半段的发展阶段啦。

洪秀全、韦昌辉以及石达开这几个人呢,其实各自都有着一些小心思。正是因为这样,那场事变也就不可避免地逐渐扩大化了。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啊,如果当时石达开也能够按照要求按时回到京城,而且还是带着数量众多的重兵一同返回的话,那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他带着重兵回来,首先就能起到一种强大的震慑作用,让东王杨秀清那些残余的党羽不敢轻举妄动。再者呢,对于韦昌辉来说,就算他心里有着一些不太安分的想法,想要随意地搞出些什么动作来,可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得不慎重考虑一下翼王石达开的态度。毕竟石达开带着重兵,在局势当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力呢。

在当时的局势下,有能力阻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恶化的人其实是石达开,而并非韦昌辉。然而呢,石达开在这件事情上的做法却让人有些意外。他既没有做到“及时”赶回来处理相关事宜,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讲,可能压根就没打算要“及时”回来。就因为他这样的情况,原本在相关协议里商定好的只处置3个人的方案,最终完全变了样,局面一下子失控,导致了多达2万余人丧生,好好的兄弟之间也陷入了残酷的内战当中,实在是令人惋惜又痛心。

天京事变这一事件呢,韦昌辉和石达开其实都得为此担负一定的责任,他们俩在这件事当中的情况可以说是半斤八两,难分高下呢。就拿李秀成来说吧,他在自己的自述里面,可是列举出了导致太平天国灭亡的十大原因哦,而这其中,天京事变就赫然在列,成了致使太平天国最终走向覆灭的诸多因素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呢。

韦昌辉这个人啊,在太平天国那时候可是犯下了滥杀的恶行。这事儿闹得可太大啦,洪秀全就和石达开联合到了一块儿,想着得好好对付韦昌辉才行。最后呢,韦昌辉这个北王就被斩首啦,落得这么个下场。然后呢,这太平天国后续的发展,就好像变成了洪秀全和石达开两人之间“玩”起来的一场游戏似的。再说说石达开吧,他对太平天国造成的伤害那可真是不小,就好比是釜底抽薪一般呢,把太平天国的根基、元气都给狠狠动摇啦,对太平天国的影响极其严重。

石达开的一些举动,着实让洪秀全心里头十分忌惮。为啥会这样呢?原来,石达开那可是功劳相当显赫的,在众人当中威望也特别高。面对这样的情况,洪秀全采取的做法挺微妙的,他一方面想着要去拉拢石达开,试图让石达开能继续为自己所用,可另一方面呢,又时不时地对石达开进行一些打击,就这么又拉又打的对待着石达开呢。

太平天国方面想要拉拢石达开,采取的主要举措呢,就是授予他“通军主将”这一职务,要知道,这个职务在名义上可是能够节制全国的兵马呢,权力可不小哦。除此之外,还册封他为“义王”。面对这样的安排,石达开接受了“通军主将”的军职,不过呢,对于“义王”这个王爵,他却很委婉地拒绝了,之后依然还是称自己为“翼王”。

在当时的情形下,为了对石达开进行打击,采取的主要举措是册封洪仁发、洪仁达成为王爵,让他们一同来处理各项政务。而对于石达开呢,却并没有授予其行政方面的最高职务,也就是那个极为重要的“军师”之位。这样的安排,使得石达开心里十分不满意呢。

大家得清楚,在太平天国时期有“永安五王”呢,这五王分别是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以及石达开。其中,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这四人可都是带有军师头衔的哦。但唯独石达开没有这个军师的头衔。而到了当时那个阶段呢,前面提到的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这四人都已经从相关局势里出局了,就只剩下石达开还在呢,按常理来说,其他人都不在了,石达开应该能补上军师这个位置了吧,可实际上呢,他依然没办法得到军师这个头衔。这背后,其实就是洪秀全所采取的一种策略啦。

在太平天国的历史进程中,石达开成为军师这一情况,是要一直等到1859年他转战湖南的时候才出现的。那个时候啊,石达开已经和太平天国分道扬镳,选择自己单独行动了。而洪秀全这边呢,封了洪仁玕做军师,这一举动可引起了众多将领的不满。也许是为了缓和这种矛盾局面吧,洪秀全这才在形式上给了石达开一个军师的头衔,但实际上呢,此时石达开与太平天国之间的关系已经和以往大不相同了。

洪秀全对石达开进行掣肘,这其实是在那种特定情形下较为常见的情况。要知道,从古至今,君臣之间哪有不互相猜疑的呢?当臣子所拥有的权力变得非常大,可君王这边自身的实力却相对较弱的时候,双方之间的矛盾往往就会变得尖锐起来,这种矛盾冲突几乎是难以避免的,身处其中的人也只能去努力适应这样的局面。就像洪秀全和石达开当时的情况一样,洪秀全作为君王,面对石达开权力渐大的状况,采取掣肘之举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为什么会说是“至大误”呢?这里有两点是不能被忽略掉的哦。

首先得说,太平天国的军事局势之所以会直接恶化,这和石达开单干并拉走人马的举动有着密切关系。你看呐,不管是在天京战场,还是皖北战场,亦或是江西战场,情况都是如此呢。原本各方作战可能还维持着一定的态势,可石达开这么一弄,带走了不少人马,一下子就使得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清军呢,瞅准了这个机会,便开始全面展开反攻啦,这对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呐。

在经历了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所拥有的精兵数量已经所剩无几了。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候石达开竟然还带走了其中的大部分精锐力量呢。这么一来,对于太平天国而言,无疑就像是原本就艰难的处境又遭遇了一场寒霜,让其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更加糟糕啦。

湘军成功拿下了九江之后,安徽的门户就如同失去了屏障一般,完全敞开了。在这样的形势下,湘军便开始将进攻的目光聚焦到了安庆这座重要的城池上。安庆对于太平天国而言,那可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为了能够有效地防御安庆,太平天国方面着实是付出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以及精力等诸多方面的代价。当时要是石达开能够出兵相助,并且愿意和其他人一起共同防守九江的话,那整个局势可就会和后来呈现出的大不一样啦,说不定就能够改变安庆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呢。

最终,石达开选择了出走这一行动,而这一情况的发生,使得太平天国的中枢权威一下子就降到了极低的程度,可以说是一落千丈。也正是因为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才成为了洪秀全大肆进行滥封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杨秀清和石达开这两人,在对待天王洪秀全这件事上,都有着无视洪秀全的情况,不过他们的具体情形是有所不同的。就杨秀清而言,他对洪秀全的那种无视,其实是一种欺负的表现。他是通过利用“天父下凡”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达成的,他所打的旗号是天父的名义,而并非以他自己东王的名义去行事的。石达开那边呢,也存在无视洪秀全的状况,当然和杨秀清又有着不一样的地方啦,这里咱们先主要说说杨秀清的情况哈。

洪秀全啊,他自己宣称是天父的二儿子呢。既然他都这么说了,那天父下凡来教训教训这个所谓的儿子,在他和很多人看来,好像也就没什么不可以的啦。洪秀全心里头其实是不太满意这种情况的,可没办法,也只能忍着了。而在太平天国里生活的那些老百姓呢,他们也都清楚明白,这是天父在管教儿子,可不是东王在对天王动手动脚呢,他们心里也都明白着这其中的关系哦。

杨秀清呢,不管他怎么折腾来折腾去,始终都是举着天父这面旗帜行事的。就因为这样,太平天国虽然期间闹出来不少让人觉得是笑话的事儿,可它的中枢机构所具有的权威却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而且呢,在太平天国里,朝廷对于各个地方的掌控力度还是很强的,地方上基本都得听从朝廷的指挥调度呢。

在当时的情形下,有人手握重兵,掌握大权,可这样就能无视天王以及整个朝廷的存在吗?石达开做出的相关举动,着实是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想想看,洪秀全那可是堂堂正正的太平天国的一国之君呐,然而呢,他居然连自己手底下的人都管束不了。这种情况下,还怎么去谈论能够发号施令于天下,又怎么有能力和清朝去一争高下、逐鹿中原呢?

洪秀全会出现滥封王爷的情况,而且所封王爷竟然达到了2700多人,这其中和石达开外出这件事有着很大的关联呢。要知道,洪秀全当时的处境是,既没办法很好地管控手下的人,可又不想看到诸侯王的势力变得过于强大。在这样的两难境地之下,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采取“滥封”的举措。通过大量地分封王爷,使得这些王爷们之间能够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再出现像杨秀清、石达开那样势力强大且难以掌控的情况。

在当时的情况下,出现了“滥封”王爵的现象,而且封的这些王彼此之间谁也不归谁管,是互不统属的状态呢。这就使得军事指挥权变得一片混乱啦。当清军发起进攻的时候,那些被封的诸侯王们呢,一个个都只惦记着自己那点儿地盘,也就是所谓的“一亩三分地”,完全没有从大局去考虑。就因为这样,他们没办法形成有效的抵抗力量,结果只能是被清军一个一个地给击破了。

李秀成曾指出石达开单干这件事是“至大误”,细细想来,确实是有其道理的。要是拿石达开和韦昌辉作个比较的话,会发现石达开对太平天国所造成的伤害其实是更为严重的呢。要知道,太平天国最终能否取得成功,石达开在其中可是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的,算得上是关键人物之一,所以他的举动对太平天国的影响自然就格外重大了。

咱们来设想一下啊,如果当时石达开能够按照诏令去“勤王”,并且心里想着让那场事变仅仅只是处置掉“兄弟三人”的话,那么天京事变可就会变成太平天国版本的辛酉政变啦。在这种假设情境里,杨秀清的角色就好比是肃顺,而石达开呢,就相当于是恭亲王了。要是真能这样发展,说不定太平天国还能存有一线生机,继续保有希望呢。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