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路攻金:南宋给蒙古30万担粮食,拖雷却劫掠南宋城池

墨香逐风 2025-02-23 08:10:43

在1120年的时候啊,发生了一件对宋朝影响深远的大事,那就是宋金达成了海上之盟。北宋呢,想着联合金国一起把辽国给灭掉,可谁能想到啊,这一番操作下来,最后竟然酿成了极为惨痛的靖康之变。时间来到1234年,南宋这边又有了动作,出兵蔡州,和蒙古联手去攻打金国,想着这下能达到自己预期的一些目标吧。然而呢,最终的结果却是元朝崛起之后把南宋给灭亡了。你看啊,宋朝这前后两次和别的势力结盟的举动,不但没有能够实现最初预想的那些目标,反而是狠狠地坑了自己,让自己陷入了更加艰难甚至最终走向覆灭的境地呢。

咱们来聊聊北宋的海上之盟和南宋联合蒙古这两件事儿哈。先说北宋的海上之盟吧,那可真是北宋自己作出来的结果,宋徽宗当时真就不应该抛弃辽国呢。再看看南宋联合蒙古的情况,这和海上之盟可就大不一样啦,是比较特殊的。为啥这么说呢?因为那蒙古打从一开始就没把南宋当回事儿,根本就没瞧得上南宋。南宋呢,也不是自己主动要去和蒙古联合的,实在是没办法,被逼到那份儿上了,不得不这么做。而且在和蒙古合作的这个过程当中,南宋那可真是受尽了屈辱,太不容易了。

在1217年的时候,成吉思汗开启了西征之旅。在他出发之际,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安排,那就是把漠南地区的军政方面的诸多事务,全部都交付给了蒙古国王木华黎来处理。而且,还赋予了木华黎一项极为重要的使命,就是让他全面主持针对金国展开作战行动。这木华黎呢,手里可是持有一样象征着特殊权力的东西,那便是“九斿白纛”。凭借着这个,他就能够代行天子所拥有的权力,在相关事务及作战指挥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呢。

木华黎的确没有辜负期望,他在军事行动上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呢。他基本上成功夺取了金国的诸多重要地区,像辽东,河北,山东还有山西等地,都被他收入囊中啦。而且呢,他还精心经营关中地区,通过这一系列的行动,最终完成了对金国的战略合围之势,把金国紧紧地围在当中啦。另外,木华黎还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作战策略,就是“借路攻金”的作战方案哦。按照这个方案呢,蒙古军要借道经过南宋汉中境内,然后以此为路线去对金国发动进攻,进而达到攻灭金国的目的呢。这个方案可是得到了成吉思汗的认可,可见其可行性和重要性呢。

话说从1211年开始,蒙古便和金国展开了作战。在这一系列的战事当中,蒙古那可是连连取得胜利。面对这样的局势,金国这边呢,就采取了一种应对的办法,也就是缩短自己的战线,把黄河以及潼关当作防线,以此来保住河南这块至关重要的基本盘。而这个由黄河、潼关所构成的“关河防线”,就成了金国专门用来应对蒙古进攻的策略所在啦。蒙古呢,也多次想要去突破这道防线,可结果呢,每一次尝试都没能获得成功,始终没办法打破金国的这一防御布局呢。

蒙古骑兵在野战方面的能力是相当突出的,他们凭借着自身的骑射优势以及灵活的机动性,在开阔的战场上往往能够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然而,一涉及到攻坚战,情况可就未必如此了。就拿第一名将速不台来说吧,他在攻打潼关的时候就遭遇了挫折,没能顺利拿下这个重要的关隘。当时,负责守卫潼关的是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以及他们所率领的“忠孝军”。这支“忠孝军”可不是一般的队伍,他们作战十分勇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军事素养,成功地守住了潼关这一重要关隘,让速不台的进攻计划落空。与此同时,在另一个战场上,铁木哥斡赤斤、史天泽、张柔等人试图攻打黄河防线。要知道,黄河防线在当时也是一道极为重要的屏障,防守颇为严密。而他们经过一番攻打,最终也没能成功突破这道防线,打不进来。

金国把都城迁到了开封,之后还组建起了所谓的“关河防线”。这道防线可让蒙古方面十分头疼,因为它确实不好对付呢。那要是想突破这关河防线的话,该怎么做才好呢?要是采取强攻潼关以及黄河的办法,那可就麻烦啦。这种方式不仅得耗费特别长的时间,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还会让军队遭受极为惨重的损失,而且能不能成功突破都还说不准呢,根本就看不到个头儿,所以说,强攻绝对算不上是一个好的计策。

要是打算灭亡金国的话,那就得去联合南宋。怎么个打法呢?得从汉中这个地方出发,进军到邓州、唐州一带。接着呢,朝着开封发动攻击。这一打,金国肯定得做出应对,就会从潼关以及黄河沿线抽调兵马过来救援开封。而我方呢,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时机,在金军兵马调动、运动的过程当中,去把他们那些有生力量给歼灭掉,如此一来,说不定就能一锤定音,成功达成灭亡金国的目标啦。

要知道,对于蒙古来说,想要成功灭亡金国,南宋这边可是起着关键的作用呢。其实呢,早在木华黎负责主持漠南地区军政事务的时候起,蒙古就已经主动和南宋开始有了往来啦,双方还针对一同对金作战这件事展开商讨呢。不过呢,南宋方面一直都没有给出明确的态度哦。南宋心里其实也很清楚,有个成语叫唇亡齿寒嘛,意思就是说,如果金国真的灭亡了,那对南宋来说,可真没什么好处。

南宋这边一直没有明确表态,这可让人头疼了,不过蒙古可不会去管南宋是怎么个想法,在蒙古看来,不管南宋给不给支持或者配合,反正都得按照他们的意思来,不给也得逼着给。就在1226年的时候呢,成吉思汗发动了那场“灭夏之战”。在这场战争进行期间啊,蒙古还专门派兵去袭击了汉中以及川北这些地方,这可都是南宋的土地,他们这么做其实还有个目的,就是想通过这样的军事行动来摸索出一条能够灭掉金国的道路呢。

在公元1230年的时候,窝阔台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部署决策,那就是下令对金国发起进攻。在这次的攻金行动安排当中,窝阔台安排拖雷去承担攻打凤翔府的任务,而且要求拖雷在攻打凤翔府的同时,还要对关中地区进行经营运作,这里所说的经营关中,包含了诸多方面,比如稳固当地局势、筹备后续作战所需的各类物资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探索能够进入南宋汉中地区的通道。拖雷接到命令后,就开始行动起来了。他在对凤翔府展开猛烈攻打作战的过程中,同时还派出了军队前往兴元府,也就是当时所说的汉中地区。并且,拖雷的军队在到达兴元府之后,还向南宋方面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希望南宋能够借路给他们,以方便其后续军事行动的开展。

话说那拖雷啊,为人甚是傲慢无礼呢。在他的言辞之间,压根就没把南宋放在眼里,还留下了一份所谓的“嫚书”。这“嫚书”可把兴元府的守将给惹得满心的不满啦。要知道,当时的情况可不简单呐。兴元府的守军心里清楚得很,蒙古那边要是动起手来,那可就会袭击百姓,还会大肆劫掠一番。所以呢,为了防止这样糟糕的情况发生,兴元府的这些守军们可没闲着,早早地就开始做各种准备啦。他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呢,下定决心要用武力去抗击蒙古,坚决不让蒙古军队从这儿过路,得好好守住这一方的安宁。

拖雷呢,当时去试探了一下南宋方面的态度,不过他也没太较真儿,在他心里,对于从正面突破潼关防线这件事,还是挺有信心的。而速不台这边呢,采取了一个策略,他想办法去吸引金军的完颜合达出兵出击,目的就是要让金军离开潼关那道防线,然后好在野战的情况下和金军交战,并且把他们给打败。在这之后,完颜合达就学聪明了,就坚守在原地,不再轻易出来了。速不台没办法,只好去强行攻打那些关隘,可最后也没能取得成功。

速不台在作战过程中遭遇了失败的情况,与此同时,负责黄河一线战事的史天泽所率领的“汉军”集团,同样也遭受了挫折。在这样的局势之下,拖雷越发坚定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要从南宋那里借路,然后通过这条借道去攻打金国。时间来到1230年初,拖雷特意派出人员前往武休关这个地方。这些被派出的人见到南宋方面的相关人员后,转达了拖雷的意思,表达了对去年发生的一些事情的“歉意”。不仅如此,他们还向南宋方面提出了请求,希望南宋能够同意借路给蒙古军,并且还希望南宋可以为正在行军作战的蒙古军提供粮食等物资方面的支持。

就在前天,才刚刚经历了打仗这件事儿,结果呢,到了今天,拖雷那边居然就派人来议和,而且还提出要借粮。这不明摆着没把南宋当回事儿嘛,完全就是一种轻视的态度。更过分的是,拖雷派来的那个使者叫搠不罕,这人说话的语气那叫一个傲慢,态度咄咄逼人,根本就不把宋军放在眼里。宋军这边的将士们看到他这样的做派,心里别提多反感了,一气之下,就把这个搠不罕给杀死了。

话说当时有使者被杀这一事件发生,这可把拖雷给惹得大怒不已。拖雷那是毫不迟疑,立马就调兵遣将,让军队朝着汉中以及川北地区进发,展开了一番攻击行动。而且,他们在这过程中还大肆地进行劫掠呢,像武休关、仙人关、七方关这些地方,都没能逃过被他们抢夺一番的命运。想当年啊,吴玠将军可是在仙人关这儿坚守着呢,面对金军那是毫不畏惧,双方激烈交战,大战了足足三百回合,最终成功守住了川蜀的门户,那是何等的英勇壮烈。可谁能想到呢,如今这曾经被吴玠将军拼死守住的地方,竟然就这么被蒙古军队给洗劫了。唉,此情此景,也只能让人感叹南宋这时候似乎都没什么得力的人能够出来守护一方了。

话说当时,拖雷那边凭借武力对南宋形成了一种施压的态势,这可让南宋方面犯了难。要是立刻就大规模地调集众多兵力,去汉中那个地方严加防守,坚决不让蒙古军队从汉中经过的话,这举动其实就等同于和蒙古彻底撕破脸皮啦,那就相当于明明白白地站在了金国那一边,如此一来,南宋必然会成为蒙古要打击的对象,这后果可是相当严重的呢。可要是反过来,就这么给蒙古放行进路,让他们顺利通过,这对于南宋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屈辱,实在是被逼得没办法才会考虑这种做法。就这样,南宋在这两种选择之间徘徊不定,陷入到了左右为难的困境之中啦。

在南宋时期,关于要不要给蒙古借路这件事,南宋朝廷内部一直在争论不休,始终没能得出个明确的结论。然而,蒙古的拖雷可没那个耐心一直等着南宋朝廷做决定。这不,他直接就率领着主力部队一路奔袭,来到了兴元府这个地方,而且还放出话来,说要打进四川去呢。这时候,四川那边负责相关事务的制置使是桂如渊。他一听说蒙古的拖雷有要进入四川的架势,心里就特别担心。为了避免蒙古军队真的强行入川,给自己管辖的这片地方带来战乱和灾祸,桂如渊琢磨来琢磨去,最后决定答应给蒙古借路通行。不仅如此呢,他还大方地提供了好几万担的粮食给蒙古军队。并且啊,专门安排了一百多人去给拖雷他们当向导,就这么“协助”着拖雷去攻打金国了。

在公元1232年的时候,拖雷率领着队伍途经汉中地区。在经过此地的过程中,他可不是简单路过,而是趁机对当地进行了一番劫掠行动,目标主要是粮食以及各类物资。其目的呢,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军队补充足够的给养,好让军队能保持充足的物资供应,以维持后续的行动。在完成了这样一系列的劫掠补充之后,拖雷便带着队伍气势汹汹地朝着邓州、唐州的方向奔袭而去,大有一番要在那里掀起一番风浪的架势。

当得知拖雷率领的大军开始行动之后,金哀宗的内心满是惶恐与不安。他心里十分清楚,要是拖雷所带领的这支蒙古大军和窝阔台率领的另一支蒙古大军在开封成功汇合的话,那么对于金国而言,就意味着注定要走向灭亡的结局。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金哀宗经过一番思量,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决定从潼关抽调守军,然后让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移剌蒲阿、武仙、杨沃衍、张惠等将领率领足足13万的大军,火速前往开封进行救援行动,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在途中拦截拖雷所率领的军团,期望能够借此阻挡蒙古大军前进的步伐,从而避免金国陷入绝境。

咱们来看看当时的情况,拖雷所率领的军团呢,主要是以骑兵构成的。要知道,骑兵的机动性那可是相当强的,而且他们还特别适应在大雪天里进行战斗呢。再瞧瞧金国这边,完颜合达手底下虽说有着多达13万的大军,可这些军队大多是步兵。步兵的行动速度就比较慢啦,尤其是在雪天这种环境下,他们的耐力可就不行了,没办法长时间保持良好的作战状态。就是在这样双方各有特点的情况下,拖雷和速不台在三峰山这个地方来了一场漂亮的反杀。他们凭借着自身骑兵的优势,把金国的这13万人马全部给歼灭了呢。之后,他们又顺势夺取了邓州、唐州这两个地方,紧接着就朝着开封那边杀过去了。

在三峰山那场大战结束之后,窝阔台和拖雷就带着军队班师回朝了,而这时候呢,攻打开封城的任务就交给了速不台。金国的金哀宗心里也明白,就凭现在的情况,都城开封肯定是守不住啦,于是他就赶紧逃到了归德,后来又跑到了蔡州,妄图在那里继续抵抗,做最后的挣扎呢。时间来到了1234年,速不台稳稳地坐镇在开封城。与此同时,塔察儿和张柔率领着好几万人的兵马,气势汹汹地朝着蔡州进发,要对金国展开这最后的决战啦,这一战,也意味着金国的命运即将迎来最终的裁决。

咱们来说说蔡州之战那会儿的情况。当时的金国呢,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了,形势十分危急。那面对这样的局面,南宋这边就得琢磨琢磨该咋应对才好了。往前倒推两年呢,蒙古那边想要借南宋的路去灭掉金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完全没把南宋的尊严当回事儿,竟然肆意地在汉中、川北这些地方进行劫掠,干了不少过分的事儿呢。就因为之前发生了这样不愉快的情况,所以南宋心里对蒙古是不太信任的。可是呢,南宋又想着要建立起完整的江淮防线,毕竟这关系到自身的安全防御嘛。在这种种因素的考量之下,南宋最终做出了决定,让孟珙率领着两万兵马朝着北方进发,去配合蒙古那边一起作战。

在当时的作战过程中啊,塔察儿和张柔负责进行攻坚作战呢,这攻坚作战可不简单,消耗的粮食以及各类物资的数量那是相当大的。而就在这个时候呢,南宋方面表现得特别大方,二话不说,立刻就安排人给送去了多达30万担的粮食,以此来犒赏蒙古这边,很明显就是在向蒙古表明双方合作的诚意。您还别说,有了南宋送来的这些粮食之后,蒙古军队的士气一下子就变得特别旺盛起来了,士兵们在作战的时候那可就更加卖力啦,打起仗来都更带劲了呢。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过程当中,张柔不幸被金军那如雨点般密集的箭给射中受伤了,而且,他身边负责护卫的亲兵也死伤得特别惨重呢。就在这危急时刻,孟珙亲自率领着宋军冲了出去,全然不顾那纷纷射来的箭矢,就这样勇敢地朝着前方冲锋陷阵,一直冲到了城下,这才成功地把受伤的张柔给救了出来。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四年,张柔呢,生下了自己的第九个儿子,还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张弘范。可谁能想到,这个张弘范后来居然把南宋给灭掉了,这可真是孟珙一开始怎么都没有预料到的事儿。

大家知道蔡州之战吗?在这场战役当中啊,金国的命运就此终结了。金哀宗最后选择了自缢身亡,而末帝完颜承麟更是在沙场之上英勇阵亡了。就这样,曾经存在的金国彻底灭亡啦。那这金国灭亡的背后,其实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呢,这是蒙古和南宋合作所带来的一个结果哦。另一方面呢,也是蒙古所采用的“借路攻金”这种战术取得了胜利,所以才最终导致了金国的覆灭呢。

蒙古想要借路去攻打金国,这可不是南宋心里所期望发生的事儿。要知道,南宋可还记着当年海上之盟的教训呢,哪敢再轻易重蹈那样的覆辙,而且南宋也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知道金国要是没了,对自己也没好处。可问题是,南宋自身实力实在太弱了。蒙古打从一开始就完全不给南宋留什么面子,根本不管南宋愿不愿意。在这种情况下,南宋即便心里百般不情愿,却也没办法,只能被迫接受和蒙古“结盟”,一起去对金国形成两面夹击的态势。

在当时的局势下,南宋心里很清楚,金国一旦灭亡,那蒙古接下来要对付的肯定就是自己了。既然都明白这个形势,那自然得赶紧想办法,抓紧时间去组建起一条完整的江淮防线才对,只有这样,往后要是真的和蒙古打起来,才能为战斗多争取一些时间,也能有更广阔的空间去周旋呢。就是出于这样的战略方面的考量,宋理宗琢磨之后就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出兵河南,这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端平入洛”这件事儿。可没想到,计划是挺好的,但实施起来却出了问题。南宋的那些将帅们并不配合这次出兵行动,结果呢,南宋也就没办法按照原本的设想达成目的啦。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