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宣布对贸易伙伴全面加征关税,多国随即出台反制措施,一场堪称“史诗级”的贸易战正式打响。
4月4日,中方一系列反制措施落地,除对美国加征34%关税外,还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对其出口两用物项,在系列反制措施中,中方还对特定领域如医用CT球管、中重稀土行业以及美国禽肉企业等进行精准打击。
随着中国强力反制措施的落地,将为对中国从美进口商品的需求重构及国内产品国产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内产品的国产化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本文对国产化相关受益核心行业进行梳理。欢迎关注公众号【乐晴智库精选】,了解更多产业链最新进展。

农产品方面,从美国进口较大的品种占国内消费较大的品种依次为:大豆、高粱、棉花、牛肉和玉米,占比依次约为20+%、15+%、5%、2%。
饲料粮:饲料粮预计直接涨价,其中豆粕最为利好,其次是玉米。饲料原料价格波动越大,越利好海大集团这种原料管控能力强的优秀企业。饲料行业头部企业营收和销量保持稳健增长,市场集中度预计不断提升。饲料前十企业包括新希望六和、海大、牧原、温氏、双胞胎、正大、力源、通威、唐人神、大北农等。
玉米深加工:玉米往下游加工可以做成乙醇、淀粉糖、有机酸、氨基酸、聚乳酸等多种产品,其中淀粉、酒精、味精占了80%的需求。梅花生物、阜丰集团等氨基酸企业因副产品(蛋白粉等)与大豆价格挂钩,需求增长。
种子:种业是自主可控的重要一环,振兴种业是国家重要战略。玉米价格的上涨从周期上提振种业。其次,具备土地资源的种植类厂商也迎来全面机遇。从竞争格局来看,我国种业市场种企较多,行业集中度较低。2024年前三季度,上市种企中农发种业、隆平高科、荃银高科、丰乐种业营收超过10亿元。
肉牛:一方面,肉牛产能出清,基本面反转;另一方面,牛肉进口量对美会减少,总量预计也会大幅度收缩。国内相关厂商中,例如福成股份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食品加工等服务于一体,是麦当劳北方最大的牛肉供应商;得利斯涵盖生猪屠宰、肉制品深加工、速冻调理产品加工、牛肉系列产品精细加工,旗下拥有“宾得利快厨”新零售品牌。
中重稀土4月4日,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据公告,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涵盖金属、合金、靶材、氧化物、化合物等多种形态。
中国稀土出口以轻稀土为主,出口量最大的轻稀土元素包括镧、铈、钕等;其次是部分中重稀土元素,如镨、镝、铽等。
从出口目的地看,轻稀土主要销往美国、日本、荷兰等,中重稀土则主要流向日本、韩国等。
稀土作为全球争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高精尖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重稀土因战略价值高、政策管制趋严,未来或逐步转向高端应用和间接出口。
相比于轻稀土,中重稀土单品添加元素少,应用领域更为丰富且不可替代,是制造尖端武器必不可少的原料。
以“镝”为例,镝是激光、核反应堆、计算机硬碟、汽电共生引擎等领域的必需品。
中重稀土的需求不可取代,但可采储量却很少,是名副其实的稀缺品,且具有战略意义。
其稀缺性表现之一:储量少且开采受到国家严格限制。不同于储量和产量都相对较大的轻稀土,重稀土储量较少,而全球70%以上的中重稀土都分布在中国,我国的中重稀土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西等南方地区,离子型稀土矿储量仅为百万吨量级。
国内中重稀土相关布局厂商中,中国稀土是国内最大的南方离子型稀土分离加工企业之一,国内产能规模最大的中重稀土分离企业;广晟有色拥有稀土全元素分离能力,在中重稀土领域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是全球重要的中重稀土产品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现为中国稀土集团控股,控制多家稀土矿企业和分离厂,资源储量丰富,分离能力达14,000吨/年。
厦门钨业在福建独揽70%中重稀土资源,深度布局钕铁硼永磁材,拥有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和稀土工程技术中心;北方稀土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企业集团,掌控白云鄂博矿80%的轻稀土资源,并逐步拓展中重稀土产业链;五矿稀土、创兴资源、盛和资源、焦作万方等厂商也是中重稀土领域的核心参与者。
第三代钕铁硼永磁材料:中重稀土资源是第三代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的重要基础。中国已形成从稀土开采、冶炼到永磁材料生产的完整产业链。第三代钕铁硼永磁材料领域的核心参与者包括天和磁材、金力永磁、中科磁业、宁波韵升、中科三环、正海磁材、英洛华、英思特、银河磁体等厂商。
本轮对中重稀土的管制有望进一步扩散至其他我国优势小金属品种,如锑、钨、锗等。
全球主要国家稀土产业链覆盖情况:

资料来源:《稀土产业链全球格局现状、趋势预判及应对战略研究》吴一丁等
半导体国产替代在关税背景下,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成为行业共识,尤其是高端芯片领域。
针对我国反制加税门类中包含进口美国芯片的情况,模拟等成熟制程芯片由于中美技术差距相对较小,更易受到加税冲击,为我国模拟芯片行业国产替代提供了机遇。
模拟芯片:目前我国模拟芯片的国产化率仅为30%,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国内主要厂商如圣邦股份、纳芯微、帝奥微等在模拟芯片领域有望受益于关税政策和国产替代趋势。关税政策和国产替代趋势将推动我国模拟芯片行业加速发展,降低对进口芯片的依赖。华峰测控等厂商在模拟及数模混合测试设备领域多次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地位,为国产模拟芯片的质量控制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晶圆代工:对美芯片加税,直接改善国内芯片尤其是成熟制程的竞争环境,对晶圆代工成熟制程的稼动率提升和扩产带动空间。此外,我国的强势反击拔高了贸易战升级的可能性,美方的H20禁令以及更为严厉的半导体制裁概率升级,晶圆代工行业迎来基本面与情绪面的双击,主要厂商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公司、晶合集成等。中芯国际14nm工艺接单能力增强,华虹在MCU/功率器件领域拓展。
ASIC(专用集成电路):通过定制逻辑单元和电路结构,ASIC能够最大化地利用硬件资源,实现最佳性能。芯原股份半导体IP矩阵涵盖六大类处理器及1600余个数模混合IP,支持从设计到测试封装的全过程;翱捷科技ASIC芯片采用先进的制程工艺,如12nm,支持CPU+GPU的异构计算,具备高效的神经网络算子计算能力,能够提供ASIC定制量产服务;寒武纪的ASIC芯片广泛用于云端AI训练和推理,以及终端设备的本地AI计算;瑞芯微ASIC芯片在数字音视频处理、移动多媒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RK2606A芯片被誉为2006年度中国最亮的一颗“芯”。
半导体设备:对美半导体设备加税,国产设备性价比进一步凸显。此外,由于中美贸易措施的高频剧烈,国产半导体设备由于对美出口敞口小,因此具备优良的防守和避险性能。而两国激烈交锋的背景下,半导体设备同时也具备博弈预期的进攻属性。该环节主要布局厂商包括北方华创(刻蚀机)、中微公司(薄膜设备)、中微公司(光K机)、拓荆科技(键合设备)加速替代美系产品;芯源微Q3400WPH四代机推出、精智达Q4长鑫HBM扩产、微导纳米高温硬掩模国内头部厂商;新莱应材(半导体真空系统和气体系统);至纯科技、盛美上海(半导体清洗设备)等。

2024年124亿美元进口中有一半来自美国,大额加征关税对法国和国产大飞机形成利好。
加征关税后,美国原产航空器(如波音系列飞机)的进口成本大幅上升,这使得国产大飞机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大飞机是国家战略产业,稳坐制造业的巅峰。
从飞机构造的三大类别来看,机体、材料以及标准件的国产化程度相对较高。
上游供应商中,电子零部件、军工半导体、新材料等领域发展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下游包括维修和运营服务等,需要相关配套产业的全方位支持。
在国内,“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已经带动22个省市、36所高等院校、242家大中型企业、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大型客机研制,以上海为基地、以中国商飞公司为核心的、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我国民机产业体系与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航空工业集团下属单位是中国商飞公司供货商的核心力量,在一类、二类、三类及协作单位之中分别有16家、3家、1家和1家,下属主机厂(西飞、沈飞、成飞、洪都、哈飞、昌飞)承担着C919大型客机雷达罩、机头、机身、机翼、垂尾等绝大部分机体结构件的研制和制造业务,占机体研制95%以上工作份额。
大飞机产业链全景图:

资料来源:航空产业网
05
焦煤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焦煤供给以国内生产为主,进口补充为辅。
中国对美加征34%关税,美国进口炼焦煤成本上移、约8.7%的进口炼焦煤难以进入中国市场,有助进一步提升国产优质焦煤市场份额。且国产低灰气肥煤可近期替代美国进口炼焦煤,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国内头部厂商中,山西焦煤集团拥有全球最大的焦煤生产供应商,总部位于山西太原,且拥有151座煤矿,规划能力2.48亿吨/年,焦煤产能居于行业前列。冀中能源、西山煤电、平煤股份、盘江股份、兖州煤业等厂商都是国内焦煤行业重点厂商。
医用CT球管4月4日,商务部官网发布公告,公布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国内CT球管目前以进口为主,一级国产企业主要面向低等级/民营医院的替换市场。当立(Dunlee):原飞利浦旗下品牌,2021年被美国私募股权基金收购,是GPS、联影、万东、东软整机企业CT球管的核心供应商;万睿视(Varex)原西门子医疗的影像部件部门,2017年独立,据了解VAREX在第三方CT维保球管组件领域全球和中国市场份额均接近50%,无锡有工厂(此次调查应该不影响)。
初步判断该调查对进口厂家GPS影响相对有限(但还需考虑后续国际关系演进是否有新措施推出),是否利好国产CT设备厂商加速进口替代目前还需观察。国内医用CT球管厂商方面主要布局厂商包括联影医疗、楚江新材、奕瑞科技、中钨高新、国瓷材料等。此外,国内一级市场企业还包括:昆山医源、科罗诺司、麦默真空、瑞能医疗、智束科技、电科睿视、思柯拉特、科纳森等。
美国关税豁免行业部分此外,美国对中国关税豁免的行业涉及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行业:
医疗行业:包括口罩、检查手套、消毒湿巾、呼吸机、氧气面罩等医疗产品。
工业零部件行业:如泵、电动机、传感器、阀门、铝制电解电容器、连接器等。
汽车零部件行业:部分汽车零部件也在关税豁免范围内。美国对整车加征关税,影响合资车企出口,促使企业调整产能布局,如福特、上汽通用等。长期来看,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政策推动制造业回流,但实际效果需观察。
零部件:关税政策导致零部件出口受限,企业需调整供应链,增加本地化生产或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墨西哥和加拿大因自贸协定享受一定关税优惠,但长期政策仍不确定。
家居用品行业:例如车库门开启器、为空调或供暖系统设计的恒温器等。
纺织品行业:人造纤维行李袋、丝绸面料、机织染色面料、聚丙烯纤维、无纺布等。
农产品及食品行业:包括蟹肉、动物饲喂机及其配件等。
自行车行业:自行车整体及相关零部件也获得了关税豁免。
其他产业链:
苹果产业链:苹果公司面临关税上涨压力,可能通过申请豁免、调整供应链或向下游消费者转移成本来应对。国内供应链主要涉及组装和部件环节,受关税影响相对有限,但需关注苹果销量变化对产业链的间接影响。
集装箱航运: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货量短期波动,长期可能影响产业转移趋势。企业需关注货主取消订舱行为及宏观经济增长对航运需求的影响。
油运和散货: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需关注宏观经济变化对长期需求的影响。
港口:短期内持观望态度,长期需关注真实货量变化对港口运营的影响。
航空货运:跨境电商小包裹关税政策变化对航空货运影响较大,企业需关注货主选择和成本分配变化,调整运营策略。
光伏:关税政策可能影响光伏组件出口,但美国对新能源产品的高关税可能促使企业赴美投资制造业,需关注美国本土需求变化和政策支持。
风电:与光伏类似,需关注美国市场政策变化和需求波动对风电设备出口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关税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影响较大,企业需考虑在美国本地投资建厂或调整供应链,以应对高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
统一大市场:加征关税,使外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紧迫性凸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但可以打通国内市场的堵点,促进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还有助于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各类要素向高端产业集聚,为产业升级提供更好的资源配置环境。
根据银河证券研报,中国对美进口商品依存度最高的是运输设备领域的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依存度达到50%,对美进口依存度超过20%的还包括动植物油、食饮烟酒、纸等。从金额维度来看,2024年自美进口商品中金额超过百亿美元的主要集中在矿产品、电气机械、仪器仪表、动植物油等方面。

欢迎关注公众号【乐晴智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