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7月15日,随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的胜利召开,在邓小平的全面主持下,一场大整顿即将在全军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
若想改革取得有效成果,那么人才储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正当邓小平四处寻找合适的军队建设人才时,一个人率先过来向他毛遂自荐。
这个最早站出来的人便是少将李水清,他情辞恳切地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强烈地表达了想要回归军队的决心。
当邓小平见到了李水清时,他微笑着说道:“你的信我看了。你在一机部工作很出色,先念同志恐怕不会同意你离开。”
听到邓小平这样说,李水清有些着急地说道:“首长,搞机械,我是外行!军队里才是我的本职工作,我愿意为国家军队建设贡献我的余力!”
邓小平赞许地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不急,咱们慢慢来!”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如何去搞了机械?一心想重回军队的李水清到底能否如愿以偿呢?而由邓小平亲自操刀的这次重大改革又将会给我国军队建设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奏响嘹亮的号角1975年1月5日,历经艰难险阻、重新复出的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面接管国家军队管理和建设工作。
面对因此前动乱而造成的混乱局面,刚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以非凡的魄力,决心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方面、大规模的整顿工作,而其突破口便在军队建设上。
由于反动派长期扰乱军政,在很大层面上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正常训练和管理,致使军队内部存在着诸多问题,接下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尽管前路困难重重,但邓小平的决心已定,为了新中国的未来、为了人民的幸福,他必须要勇往直前、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那么邓小平具体是怎么做的呢?首先便是要明确改革的思想。
1月19日,邓小平组织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各大军区的负责人悉数到齐,在会上,他明确提出“军队要整顿”的思想。
最初,大家对于改革是有着抵触心理的,毕竟求稳心态是人之天性。
面对台下人的众说纷纭,邓小平缓缓说道:“改革不是革命,不是没有理由地摧毁一切,而是把好的留下来,把不好的去除掉!军队是一定要保证安定团结的!”。接着,他便对军队整顿工作进行了具体解析。
在邓小平的循循善诱之下,各大军区负责人一致同意了整顿军队的方案,并积极表示将会全力配合军委工作。
1月25日,邓小平参加了总参谋部机关团以上的干部会议,这是他在复出后第一次出席较大规模的军队会议,全军上下都对他的讲话充满了无比期待。
当邓小平的身影出现在主席台上时,观众席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望着台下一张张生机勃勃的面孔,邓小平的眼眶湿润了,他知道这些年轻的士兵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有责任和义务将他们整顿好、管理好,共同组建起捍卫国家荣誉的钢铁长城。
“我们的军队是拥有着良好的优秀传统的!”面对大家,邓小平满含深情地说道:“从井冈山起,毛泽东同志就为我军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树立了非常好的作风。我们作为人民子弟兵,要时刻牢记:这个军队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
接着,邓小平就过去的动乱局面进行了总结,他信心满满地说道:“我们要改变之前萎靡不振的状态,把丢掉的优良传统重新建立起来!”
邓小平激动人心的话语让在座的干部和将士们都受到了鼓舞,一股奋发图强的壮烈之情在他们的心中汹涌奔腾着,他们都捏紧了拳头,发誓定要做出一番事业来,方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全军的斗志都被成功激活了,那么接下来要怎么做呢?对此,邓小平早已胸有成竹。
1975年6月24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了,邓小平在这次会议上就军队整顿的任务作了重要讲话,他将军队整顿进行了细致总结,最终概括为五个方面,也就是五个字:肿、散、骄、奢、惰。
就这样,在邓小平的全面领导下,一场大整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场整顿有如一场战争,而此刻,那嘹亮的号角已然奏响。
奔向最初的热爱1975年7月15日,伴随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的胜利结束,在军队范围内的重大改革正式开始了。
对于这次改革的总舵手邓小平来说,方针既已明确,那么接下来便是具体落实,而落实能否到位,关键点则在于人才是否被有效利用。
说起用人,便又不得不提及此前的那场动乱,在某些人别有用心的干预之下,许多原本是军队中的有用之才都被莫名其妙地调离到其他岗位,使得军队之中居然出现了人才不济的奇怪现象。
邓小平主持大局以后,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这种不正常的状态,正当他苦心寻找良才美玉之时,有一个人早已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地向他做起了毛遂自荐,这个人就是少将李水清。
自从李水清1930年投身革命以来,先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无数功勋,并于1955年全军大封之时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半生戎马的李水清拥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军旅知识,建国以来他一直在济南军区工作。
在李水清看来,虽然现如今正处和平年代,但是军队建设更为重要,不可有丝毫放松,为此他甘愿奉献自己的余生。
可是现实却并没有让李水清如愿,1970年,正在军队里用心工作的李水清被突然调至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
这一调令对于李水清来说实在有些捉摸不透,虽然有些不太情愿,但是一心为党的他还是选择了默默接受,并劝慰自己:岗位虽不同,但到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嘛。
就这样,整整五年,李水清都没能再回到自己钟爱的军队,而是在第一机械工业部辛勤努力地工作着。
从最初的完全不懂,到慢慢地摸索出些门道,李水清顺利地完成了国家交给自己的工作。
只是,在他的心中,依旧期盼着能有朝一日重返军队,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当李水清听到了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发言以后,他看到了重回军营的希望。
当晚,李水清伏案疾书,写下一封情词恳切的自荐信,满怀期待地寄往党中央。
信是寄出去了,但一连多日都没有回音,李水清的心不禁有些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依旧在寻找着机会。
7月26日,李水清奉命陪同邓小平会见伊朗外宾,送走客人后,李水清迟迟不愿离去,邓小平看着他,笑道:“你的信我看了。你在一机部工作很出色,先念同志恐怕不会放你。”
听到邓小平如此说,李水清连忙向他介绍了一下自己的革命经历,最后恳切地说道:“只要您同意,先念同志也会同意。我在一机部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说到底,我是军人出身,还是在军队里更能发挥我的长处,请首长审核!”
见他如此诚恳,邓小平哈哈一笑道:“你的情况我了解了,我再跟先念同志商量一下。不急!咱们慢慢来!”
等待虽然是漫长的,但却是值得的,8月2日,李水清接到了上级领导的通知,告诉他党中央已经同意将他调回军队工作了。
接到通知的李水清激动万分,想到自己终于可以重返军队了,那真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啊!当上级领导询问他想去哪个单位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哪个单位都可以!”
不久,李水清被分派到南京军区工作,他在认真完成了一机部的交接工作之后,便乘坐飞机抵达南京,怀抱着满腔热情奔向最初的热爱。
收获最美的硕果上将李水清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完成工作调动,这与邓小平用人唯贤、因材施教的管理理念是分不开。
为了把军队的整顿顺利进行下去,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以后,又作了多次指示。
他一再强调,军队是国家的核心,而军人则是军队的基础,必须要做到人尽其用,决不能为了其他原因影响到军队整体的素质建设。
对于国家军队建设来说,1975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在邓小平的英明领导下,军队整顿工作顺利开展,虽然这只是军队改革的试验阶段,但其收获的成果足以为将来的全面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可以说唱响了是军队改革的前奏。
而后来的事实也有力地证明了这场改革的必要性,由于军队整顿反映了全军广大指战员的强烈要求和愿望,因此,整顿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李水清自从调回到军队以后,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在军事领域上屡创佳绩,1977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水清当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军委委员。
后来,邓小平还专门找李水清谈话,对他这两年的工作予以了极高肯定,并正式通知他:“军委决定,调你到二炮来工作!”
得知这一消息的李水清又惊又喜,要知道二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兵种,在我国的军事建设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让自己到二炮,这既是党和国家对自己的肯定,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考验。
望着邓小平无比信任的目光,李水清当即表示:“请首长放心!李水清定不辱使命!”
李水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加入二炮以后,作为总司令员,他始终以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率领着第二炮兵部队一直驻守在艰苦偏僻的深山高原。
在李水清言传身教之下,二炮全体将士们都焕发出崭新的面貌,他们发扬艰苦奋斗、自给自足的优良作风,成为一支思想进步、纪律严明的现代化军队。
结语:历史上任何一场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必然会经历反复与曲折,但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如同李水清的人生履历一样,尽管历经了几多曲折,但最终还是奔向了最初的热爱。
虽然从历史的角度而言,1975年的这场军事整顿仅仅是拉开了改革的大幕,但是毫无疑问,它的成功实践为多年以后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预示了这朵改革之花必将结出最美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