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关键词:国务院挂牌督办 杨铭宇黄焖鸡 食品安全)「你点的黄焖鸡,可能是用剩菜回收制作的?」 2025年3月13日,国务院食安办对「杨铭宇黄焖鸡后厨乱象」实行挂牌督办,事件24小时内冲上微博热搜榜首,阅读量突破7.2亿。这并非该品牌首次翻车——从全国6000家门店缩水至2518家,背后是加盟失控、过期食材、色素造假等触目惊心的真相。

1. 暗访实录:5大违规操作曝光新京报记者暗访河南、山东3家门店发现:
食材过期超72小时:发酸变质的牛肉用色素浸泡后冒充新鲜肉;剩菜回收再售:顾客未吃完的香菇、鸡肉经清洗二次加工;员工无健康证上岗:涉事门店100%未核查员工健康状况;篡改保质期标签:过期食材标签被反复涂改。2. 国务院为何出手?此次挂牌督办创下餐饮行业监管先例。国务院食安办直接介入山东、河南两地核查,要求:
彻查涉事门店供应链责任方;追溯过期食材来源及销售范围;建立加盟商“黑名单”制度。品牌兴衰史:从“国民快餐”到信任危机1. 崛起神话:一只鸡的千亿产业链
非遗基因:源自1878年济南老字号“福泉居”,2011年杨晓路以儿子名字注册品牌,借标准化酱料包快速扩张;全球野心:巅峰期门店超6000家,进驻美国、日本等10国,日消耗鸡肉500吨。2. 崩塌逻辑:加盟失控的致命伤
加盟费暴利:单店加盟费15万元,但总部对食材采购、员工培训缺乏强制约束;监管真空:2021-2024年,黑猫投诉累计收到372条异物、变质食品投诉,但仅12%门店被处罚;数据对比:2024年同类茶饮品牌因过期食材平均闭店率38%,而杨铭宇仅闭店4%。为何食品安全成加盟模式“死穴”?1. 利益与责任的割裂
总部盈利模式:依赖加盟费而非产品利润,导致品控投入不足;加盟商生存压力:单店毛利率从35%降至18%,逼出“降本”歪招。2. 监管体系漏洞对比上海市“差异化监管”政策:
A级门店年检≤2次,但杨铭宇门店近3年零抽检;未强制接入“明厨亮灶”系统,后厨成监管盲区。未来警示:舌尖安全不能只靠国务院督办1. 消费者自救指南
3步识别高风险门店:查看“餐饮服务等级公示”、观察食材加工透明度、举报无健康证员工;维权依据:《食品安全法》第34条明确禁止使用腐败变质原料,最高可索赔10倍。2. 行业变革信号国务院此次督办释放三大信号:
加盟品牌需自建食材溯源体系;推行“总部连带责任制”,违规门店牵连总部资质;试点“消费者暗访奖励基金”。「当我们为19.9元的黄焖鸡套餐点赞时,是否默许了后厨的肮脏交易?」转发此文,呼吁餐饮业透明化改革!你的每一次关注,都在推动舌尖上的正义。# 你遭遇过哪些餐饮黑幕?欢迎留言
算法优化提示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13日,引用来源:国务院食安办通报/新京报暗访/黑猫投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