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起来,自己竟然变成了皇帝,这得是一种多么难以想象的经历啊?
而赵匡胤,这个原先的保安头儿,其命运在历史的大潮中猛然发生了转变。
【从微末至巅峰:赵匡胤的传奇崛起】
在动荡不安的五代十国时代,各方势力打得不可开交,好似一场激烈的争斗赛,而他却崭露头角,登上皇位,建立了存续三百年的大宋王朝。
从扣人心弦的陈桥兵变,到精心谋划的杯酒释兵权,宋朝伊始,满是惊险刺激,也给后人留下了诸多可供探寻的故事。
赵匡胤是河南洛阳人。他爹出生在五代那个时候,原本是个雇佣兵。为了能活下去,就来回地给后唐、后晋、后汉等这些势力干活儿。
等到参与创建了后周王朝之后,总算得以正式任职,承担起掌管宫廷安全保卫的任务,统率禁军。
因为父亲的这层关联,赵匡胤和老板郭威的义子柴荣成为了关系特别好的朋友。
父亲去世后,赵匡胤自然而然地接替了父亲的职位,当上了禁军的关键统领,深受柴荣的信赖和器重。
柴荣登上皇位后,一心想要扩大疆土,赵匡胤坚定地跟在他身旁。他们一同征战,陆续顺利夺得了后蜀的四个州、南唐的十四个州,还有辽国的三关三州。
这些耀眼的成果,给后周王朝走向强大,甚至在后来实现市场独占打下了牢固根基。
柴荣凭借其出众的领导能力以及显著的战斗功绩,在后人心目中被赞为“五代第一贤明君主”。
然而啊,谁能想到呢,正值盛年的柴荣竟然早早地就去世了。这下可好,后周的未来,没办法只能交到一个才7岁的孩子那里了。当下这局势啊,就好像大楼要倒了似的,特别危险。
一个才7岁的小孩,咋能保住这国家呢?赵匡胤34岁的时候,开封突然收到紧急消息,说是北汉跟辽国联合起来了,发兵往南打,想要侵占土地。
作为公司的老资格员工赵匡胤,只得自己亲自率领军队出征,去抗击外来的敌人。
当队伍走到城外的陈桥驿那儿时,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手下的将士们心怀壮志,就把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真心实意地请求他担任公司的新总裁。
这就是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事。
在动荡的五代十国那个时候,“皇帝轮流当”的这种情况常常出现。要是皇帝没本事,将军们就会起兵叛乱;新皇帝要是不行,就会又被赶下台。
随后,29 岁的周太后和 8 岁的小皇帝,得知宫廷安保部队全部发生哗变后,经过权衡考量,只得不情愿地放弃了管理权。
如此一来,赵匡胤自然而然地坐上了皇位,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朝代,那便是宋朝。
【开国定策:赵匡胤的治国方略】
和许多开公司创业的人一样,赵匡胤最先碰到的一个麻烦事,就是给新建立的朝代找一个合适的名称。
在他之前,以往各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多数会用自己的爵位来给朝代定名,如果做不到的话,就会选择用封地来命名,这算是次一等的办法。
赵匡胤既没爵位,又没封地,没办法,他就选了自己以前工作过的地方的名字,就这样,宋朝出现了。
那时,在南方存在着后蜀、南唐、南汉等一些割据的政权,另外,还有不少表面上表示归顺,实际上却是自行其是、各自管理自己辖区的军阀藩镇。
朝廷的命令没办法顺利传递下去,国家陷入了很严重的分裂状态。
身处这般艰难处境,赵匡胤确立了“先向南边而后北边、先挑容易的而后困难的”这样的战略规划。
他指挥军队接连把荆湖、后蜀、南唐、南汉等地方给平定了,除了还在勉强维持的北汉以及没能够收回的幽云十六州之外,大体上把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给统一了。
与此同时,赵匡胤清楚地知道武将权力过大对政权稳固会构成威胁。
于是,有关削弱藩镇兵权的事宜就热火朝天地进行起来了。
他先是在物质方面给各位将领大量的赏赐,像赏赐住宅、土地、钱财等,用这种方式来拉拢人心;
随后,朝廷往各个藩镇派遣官员,让这些官员掌管地方的行政和财政事宜。这样一来,就改变了自唐末开始节度使独自把控军政大权的状况。
最终,他使出绝招,颁旨把藩镇的精锐兵士调到京城来。
这一连串刚柔并济的办法,就像一套组合拳,把武将们的张狂气势给彻底压制住了,让“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那种混乱情况,在接下来的好几百年中都没再出现过。
然而,对武将势力过度压制,也引发了显著的不良后果。
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权内部的安稳,但也给后代留下了一些问题。
一开始,这一策略可能是想让宋朝得以安宁,然而发展到后面,却慢慢变成了对外作战缺乏力量的根本原因。
真正把宋朝推向“对外作战没能力”这个深渊的,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
【千古谜案:赵光义继位与太祖之死】
要说宋史里的头号谜案,那“金匮之盟”和“烛影斧声”肯定是首当其冲。
乍一看,这两者好像没啥关系,可实际上,它们都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宋太宗赵光义到底是通过啥办法登上皇位的?
从唐末开始,中原王朝就一直不存在立太子的这个传统了。
皇帝去世后,皇位的传承要么依照惯常的规则,要么经由激烈的角逐来决定。
赵匡胤并未确立太子,然而却始终着力提拔其弟赵光义。
在宋朝建立后的第二年,赵光义就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势力团体,跟宰相赵普对着干,他俩你来我往,谁也不肯退让。
作为哥哥的赵匡胤,在这一场权力的角逐里,到底还是更向着自己的弟弟。
47岁的时候,他把做了十年宰相的赵普给罢了官,让其离开京城。打这以后,赵光义的权势大得没边儿了,他的地位比宰相还高。
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的夜晚,赵匡胤和赵光义这对兄弟在皇宫里一块儿喝酒。
然而,第二天一大清早,赵匡胤竟被发现于万岁殿去世了,当时他五十岁。
赵匡胤的离世,在宋史里是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谜团,好几百年来大家说法不一,争论不断。一部分人笃定赵匡胤是被赵光义给害了,可还有人觉得他是突然意外死亡的。
那么,赵匡胤去世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这大概永远是历史长河里的一个谜题,等着后人持续摸索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