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公司给柴灶贴封条,冬季取暖不让烧煤用柴,人民日报揭示真相

渔夫姜太公 2024-12-18 09:18:50

家人们,动动您发财的小手,阅读之前先点个关注吧。

水、电、燃气,老百姓几乎每天都在用,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最密切。这些年,民众享受到了社会进步带来的方便,缴费再不用跑营业厅排队,手机随时随地都能行。可是,问题也越来越多。换的智能电表不准,用电量猛增;不用水的时候,水表还在空转;“气价过高”“计费不准、服务态度不好、强制销售”等问题屡屡出现。可跟河北邢台这家燃气公司比起来,前面说的这些,简直就是“小儿科”。

这家天然气公司,竟然以“不安全”为由,把农民家里的柴火灶给贴上了封条。听说过工商、海关等行政执法部门贴封条,一个燃气公司给老百姓贴封条,这还是头一次见识到。尽管事后该公司否认了强制推行天然气的传闻,可依然挡不住公众的质疑。“双火源”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或许不假,重点在于,一家企业哪来贴封条的权利?这事儿一出,那可是炸了锅啊,网上也是议论纷纷。人们普遍的疑问在于,企业的执法权从何而来?就算是行政部门,那也不是“想贴就贴”。这事发生在河北,也很耐人寻味。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河北越来越坐实了北京“后花园”的位置。在享受北京协同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一些弊端也逐渐浮现。比如,2019年开始,秦皇岛部分区域就搞起了全面禁煤。之后几年的管控越来越严,煤不让用,柴火不让烧,甚至采取封堵炉灶等极端手段。寒风刺骨的冬天,当地部分老人和困难群体没法取暖,只能挨冷受冻,画面令人揪心。

人民日报曾评:“禁柴封灶”保了数据却冷了民心。其实,中纪委也多次发文,披露一些地方在推进清洁取暖过程中大搞形式主义,罔顾老百姓实际困难,导致群众挨冷受冻的案例。而从现实来看,有一些效果,但仍旧有不少地方置若罔闻。不然,也不会出现燃气公司给农户家灶台贴封条的奇葩事。法治社会,如果失去了程序正义,带来的后果是很可怕的。它意味着,老百姓的合法权益会被一次次的压缩,底线不断被刷新。

对于这家企业来说,懂法还是不懂法?不懂法,那是法律意识的淡薄,虽有情可原,但自己的职责范围总应该清楚。若懂法,那就是明知故犯,性质尤为严重。就像物业不让业主进小区,不交物业费不让充水电等。肆意把职权扩大化,这就是一种潜意识的强权思维。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做出来的确实让老百姓“堵心”的事,这种畸形的执法方式,伤害的是与群众的关系。为了“环保”,田里的秸秆不让烧了,取暖不让用煤,耗巨资推广的燃气取暖炉,却因为“用不起”成了老百姓家里的摆设。

零下十几度的冬天,七八十岁的老人冻得瑟瑟发抖,这种好心谁受得了?农村问题要因地制宜,无论是“煤改气”还是“柴改气”,前提必须是自愿。任何政策脱离了实际,都很难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到最后,只会是“好心”办了“坏事”。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留言和分享,让我们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本文旨在弘扬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无任何不良诱导倾向,文中图片若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本人进行删除。

0 阅读:0

渔夫姜太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