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都在说不要在“慢热的女生”身上浪费时间?

她解忧 2025-03-31 14:11:18

为什么说不要在慢热的女生身上浪费时间?前段时间,朋友给一位女士介绍了一个对象,两人见面之后,女士一直慢热,男的追了半年,还是慢热,后来男的放弃了。于是这位女士找到我朋友说,有合适的异性可以介绍给她。我朋友笑笑不说话。朋友跟我说,她最讨厌这种人,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一直吊着人家不知道是为了啥。

我觉得慢热是适合年龄小特别是在上学的年纪的,因为可以慢慢来,但是到了大家都着急的年纪了,如果一方慢热就会严重拖慢进度,而且很难取得好感!(当然还有一种就是夕阳红,反正就是打发时间,这种恋爱形式的相处也是一种情调!)

为什么慢热?也许慢热是因为不放心,是因为有过阴影,是因为曾经经历过一些创伤!但到了结婚年纪(甚至需要相亲来解决自己婚姻的时候,那么慢热就很不合适了。)

但人生总要有目标,有方向,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方向,我们可以去找方法,有疑问有问题我们可以去找好的方法去答疑解惑!

如果相亲,那你就一定要确定一个节奏,例如一年之内想要结婚,相互认识的节奏是怎样的,希望去见谁,希望看看什么,希望一起共同去做一些什么,这个时间节点可能是一个月之内可以彼此考察,就要有确定,接下来只是磨合。没有重大的事情,可以商议可以沟通。从而达成一致!

一个月你都无法判断合适不合适,不确定有没有好感,要不要相处。那这种慢热就很不适合相亲,这整的会很耽搁人!

这事儿让我想明白个道理:成年人的相亲市场里,“慢热”就是个坑。

慢热就是“咱俩不在一个频道”

现在相亲就像找工作面试,大家时间都金贵。正常来说:

吃三顿饭还聊不到一块儿,基本没戏;一个月还摸不清对方脾气性格,大概率不合适;三个月还不想确定关系,那就是根本没看上。

嘴上说“慢热”,实际可能是:

拿你当备胎,骑驴找马、自己都没想清楚要啥、受过情伤不敢往前;

但到了该结婚的年纪还玩这出,就跟考试还剩十分钟才开始动笔一样——来不及了。

相亲市场不讲“童话故事”,婚恋市场现实得很:25岁和35岁的人“慢热”成本完全不同(女方生育年龄摆在那儿)、半年时间对男生来说,够认识五六个新人了。

拖着不表态=变相消耗对方机会成本

就像你去菜市场买菜,跟摊主说“这菜我先预订,但不确定买不买,你半年别卖别人”——你看摊主拿不拿扫帚赶你?

真慢热还是假矜持?

见过太多“慢热”的真相:

你送礼物请吃饭照单全收,但一提确定关系就装傻;平时微信爱回不回,听说你有新相亲对象突然热情;总说“再接触看看”,但连周末约会都懒得见面。

这不是慢热,这是拿你当“情绪加油站”——需要时加个油,平时停路边吃灰。

聪明人都搞“项目进度管理”

建议相亲定个时间表:

7天试用期:聊不聊得来?见面尬不尬?

21天考察期:生活习惯合不合?三观冲不冲突?

90天决策期:要不要见家长?房子车子怎么打算?

就跟公司签合同似的,到期该转正转正,该续约续约。要是三个月还云里雾里,赶紧撤!别信什么“日久生情”,现在人日久生厌的倒是一大堆。

总结,到了该结婚的年纪还玩“慢热”,就像40岁失业了才开始写简历——不是不行,但代价太大。成年人谈感情要带脑子:别把“慢热”当盾牌,真喜欢根本憋不住;警惕长期不确定的关系,耗得起时间耗不起心态;相亲市场没有“非你不可”,只有“各取所需”。记住:对的人不会让你猜半年,就像饿了三天的人看见馒头绝对不会说“我再想想吃不吃”。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她解忧”和我一起交流!

0 阅读:0

她解忧

简介:她解忧,一个超级感性的情感博主,喜欢聆听,也容易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