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杨振宁会选翁帆做他第二任老婆?他头一个老婆杜致礼,那长相得多出众啊?读完下面这段,你就全懂了!1950年8月份,28岁的杨振宁和23岁的杜致礼,在纽约办了婚礼。看这张结婚照,俩人真是才子配佳人。还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翁帆和杜致礼长得挺像。杜致礼一看就是那种大户人家出来的姑娘,特别有气质,不愧是抗日英雄杜聿明的女儿。
说白了,杜致礼曾是杨振宁教过的学生,他们俩的命运跟国家紧密相连。1944年那会儿,22岁的杨振宁已经拿到了西南联大的硕士文凭,还赢得了去美国公费留学的资格。在还没去美国前,杨振宁留在西南联大附中教书,教的是高一和高二的数学。差不多同时,17岁的杜致礼也进了这所中学。
那时候,杜致礼因为家世显赫、长相大方、又有一身才艺,在学校里是大家公认的“明星校花”。一边是个未来可期的大才子,另一边是才华与美貌兼备的校花,但他们那会儿仅仅是普通的师生关系。
张丽石同学,在杜致礼离世三年后,特地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忆杜致礼同窗》。她在文章里是这么说的,讲起了杜致礼在西南联大附中时候的学习情况:
抗战那会儿,杜聿明从广西调到云南工作,致礼就跟着爸妈搬到了昆明,还进了我们学校的附中,跟我在一个班。她个子不高不矮,脸蛋儿有点瘦,性格挺文静,说话也慢悠悠的。她对篮球挺感兴趣,跟我一样都是班里的篮球队员,一来二去的,在球场上就混得很熟了,咱俩也建立了很纯真的友情。那时候她家住在西山,每天得早早地从那儿赶到学校来上课,挺不容易的。有时候她因为什么事儿没来上课,就会借我的笔记去抄,一次都没落下过。
1945年,杨振宁踏上了去美国深造的路,他去了芝加哥大学读博,拜在了恩利克·费米教授的门下。费米教授那可是量子力学和粒子物理界的大佬,早在1938年,他就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杯捧回了家。
1948年那会儿,杨振宁拿到了他的博士学位,接着还在学校多待了一年教书。到了1949年,他去了普林斯顿大学的高等研究所上班,那地方的头儿可是大名鼎鼎的奥本海默,就是搞出原子弹的那位。杨振宁压根儿没想到,他这一去,竟然又碰到了杜致礼。
看看杜致礼,她也踏上了去美国深造的路。1946年那会儿,杜致礼考进了辅仁大学,心里盘算着毕业后去美国继续学习。没多久,多亏了宋美龄的引荐,杜致礼就进了她以前的学校——卫斯理学院留学。本来啥都挺顺的,可谁想到,杜聿明在淮海战役里被抓了,杜致礼的经济支柱一下子就垮了。
杜致礼为了深造,转学到了纽约的圣文森学院。说到杨振宁和杜致礼在美国的再次相遇,那真是挺巧的一件事。1949年圣诞节,杨振宁和几个朋友在普林斯顿的威瑟斯彭街御茶园餐厅聚餐,没想到竟然碰到了杜致礼。这一碰面,两人立刻就被对方吸引住了。
过了好多年,杨振宁聊起在国外碰到杜致礼的事儿,他说:“我压根儿没想到杜致礼会去美国,我就是瞎逛走进了那家餐馆。要是我早去一会儿或者晚去一会儿,可能就碰不上杜致礼了。但老天爷偏偏就让我们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碰到了,这简直就是奇迹啊。”
没多久,两人见面后就迅速坠入了爱河,杨振宁每周都会搭火车赶往纽约,跟杜致礼甜蜜约会。他其实只打算在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所工作一年。动身之前,费米教授就告诫过他,这地方学术氛围虽好,但不宜长时间待着,感觉就像“老派的修道院”,物理研究的方向太过抽象理论。
不过,跟杜致礼谈上恋爱后,杨振宁就签了个五年的合同,这都是为了杜致礼。杨振宁后来说:“费米说的话我还记得,奥本海默的请求我也没答应,我就是因为杜致礼才留下的。”杨振宁和杜致礼结婚后,有了三个娃,现在他们都干得很出色。
2003年10月份,杜致礼在美国离世,当时76岁。杜致礼走了之后,已经81岁的杨振宁回到了北京清华园。到了2004年9月,杨振宁站上了清华大学的讲台,给大一新生们开始上课,他这是在走他父亲曾经走过的路。
杨振宁聊起了为啥晚年选择回清华教书,他讲道:“回到清华,我这算是又启程了。主要就是想给清华培养点年轻人才……要是能帮他们找到对的学习和研究方向,这事儿肯定特有意义,值得我去做。”
2004年,已经82岁高龄的杨振宁再次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这回他的新娘是28岁的翁帆。他们之间有54岁的年龄差距,这事儿在当时可真是炸了锅,大家都在议论纷纷。但杨振宁老先生自己却一点都没往心里去,他直言不讳地说:“甭管现在大家伙儿对我们这段婚姻咋看,过上三十年、四十年,大伙儿回头想想,肯定会觉得,咱俩这婚姻,那可是挺美的一段佳话呢。”
说到杨振宁为啥在杜致礼离世后没多久,就娶了翁帆,咱们瞅瞅他们年轻时候的照片,对比一下就大概懂了。看看杨振宁和翁帆年轻时的模样,就能理解为啥他会选择在她(杜致礼)走后一年,就跟翁帆步入了婚姻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