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打更,奇遇乞丐赠言
在江南水乡的一座小镇上,有个老汉名叫李大山,年近六旬,身子骨还算硬朗。
这李大山平日里也没啥别的营生,就靠打更维持生计。
每天夜幕降临,他便挑起一盏油灯,手里提着个铜锣,沿着镇上的青石板路,边走边敲,嘴里还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声音洪亮,在寂静的夜晚传得老远。
这天晚上,李大山像往常一样,打完二更天,正准备回家歇会儿,再出来打三更。
他拐进一条小巷子,突然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蜷缩在墙角,冻得瑟瑟发抖。
那乞丐头发蓬乱,脸色苍白,看起来已经饿了好几天。
李大山心善,停下脚步,从怀里掏出一个干馒头,递了过去。
“老哥,吃点东西吧。”李大山说着,把馒头塞到乞丐手里。
乞丐抬起头,感激地望着李大山,声音微弱地说:“多谢大爷,您真是个好心人。”说完,他便狼吞虎咽地啃起馒头来。
李大山看着乞丐吃得香,心里也暖洋洋的。
他转身欲走,却被乞丐叫住了。
“大爷,您等会儿。”乞丐咽下嘴里的馒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大山一愣,心想这乞丐莫非有啥难言之隐?
便停下脚步,耐心地问:“有啥事你就说吧,能帮上忙的,我一定帮。”
乞丐点点头,压低声音说:“大爷,您今晚打三更的时候,千万别敲锣。”
李大山一听,眉头皱了起来。
打更不敲锣,那还叫啥打更?
这不是砸了自己的饭碗嘛!
他心里犯嘀咕,但看乞丐那认真的样子,也不好直接反驳,便含糊其辞地说:“哦,我知道了。”说完,便匆匆离开了小巷。

回到家,李大山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乞丐那番话在他耳边回响,让他心里直犯嘀咕。
他想起镇上传闻的那些妖魔鬼怪的故事,心里不禁有些发毛。
但转念一想,自己一个堂堂正正的汉子,又怕啥妖魔鬼怪呢?
再说,打更敲锣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怎能轻易破了?
想到这里,李大山心里稍稍安定下来。
他闭上眼睛,试图让自己入睡,但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乞丐那张苍白的脸和那双充满神秘色彩的眼睛。
不知不觉,二更天已经过去,三更天的钟声隐隐传来。
李大山猛地睁开眼睛,心里一阵慌乱。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挑起油灯,拿起铜锣,走出了家门。
夜色深沉,小镇上一片寂静。
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打破了夜的宁静。
李大山沿着熟悉的路线走着,手里的铜锣沉甸甸的,似乎比往常重了许多。
当他走到镇中心的一条大街上时,突然一阵阴风吹过,让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他停下脚步,环顾四周,只见夜色朦胧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暗中窥视着他。
他心里一紧,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就在这时,他猛地想起乞丐的那番话,心里不禁有些动摇。
他停下脚步,犹豫了一下,心想:要不今晚就不敲锣了吧?
但转念一想,自己打更这么多年,从未破过规矩,今晚岂能因为一个乞丐的话就轻易放弃?
想到这里,李大山咬了咬牙,握紧手里的铜锣,准备敲下去。

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一阵奇怪的声响,从镇边的一座废弃庙宇里传来。
那声音忽高忽低,忽远忽近,像是有人在低声呻吟,又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黑暗中蠕动。
李大山心里一紧,手里的铜锣差点掉在地上。
他强作镇定,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那座废弃庙宇在夜色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只张着大嘴的怪兽,正在等待着他自投罗网。
他咽了口唾沫,心里暗暗发誓:今晚就是拼了老命,也得看个究竟!
想到这里,他迈开大步,朝着庙宇走去。
庙宇的大门紧闭着,上面布满了灰尘和蛛网。
李大山用力推开门,一股霉味扑鼻而来。
他借着油灯微弱的光芒,走了进去。
庙宇里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清。
李大山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踩到什么不该踩的东西。
突然,他听到一阵细微的声响,从庙宇深处传来。
他循声走去,只见一座破败的神像前,似乎有个人影在晃动。
李大山壮起胆子,大声喝道:“谁在那里?
快出来!”
话音刚落,那人影猛地转过身来,借着微弱的灯光,李大山看清了那人的脸——竟然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婆!
老太婆穿着一身破旧的衣裳,头发花白,眼神呆滞。
她看到李大山,似乎有些害怕,身子微微颤抖着。
李大山松了口气,心想:原来是个老太太,吓死我了。
他走近老太婆,关切地问:“老人家,您怎么在这里?

这里可是废弃的庙宇啊。”
老太婆没有说话,只是呆呆地望着李大山。
李大山心里犯嘀咕,心想这老太太莫非是神志不清?
他正要转身离开,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庙外传来。
李大山心里一紧,连忙躲在一根柱子后面。
只见几个黑影从庙外冲了进来,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刀,在庙宇里四处搜寻着。
李大山屏住呼吸,心里砰砰直跳。
他看清了那几个黑影的脸——竟然是镇上的几个无赖!
他们平日里无恶不作,欺男霸女,没想到今晚竟然跑到这里来了。
那几个无赖搜寻了一会儿,没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便开始互相埋怨起来。
其中一个无赖骂道:“奶奶的,这老太太跑哪儿去了?
不是说在这里吗?”
另一个无赖说:“别急,她肯定跑不远,咱们再找找。”
说完,他们便继续在庙宇里搜寻起来。
李大山躲在柱子后面,心里暗暗为老太婆捏了一把汗。
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一阵轻微的声响,从庙宇的一个角落里传来。
他循声望去,只见老太婆不知何时已经爬到了那里,正蜷缩成一团,瑟瑟发抖。
那几个无赖也听到了声响,纷纷朝那个角落冲去。
李大山心里一急,也顾不得许多了。
他猛地冲出去,挡在老太婆面前,大声喝道:“住手!

你们想干什么?”
那几个无赖一愣,没想到会有人突然冲出来。
他们看清了李大山的脸,其中一个无赖冷笑道:“哟,这不是打更的老李头吗?
你不在家好好待着,跑到这里来管什么闲事?”
李大山毫不畏惧地说:“我管定了!
你们这几个无赖,平时欺负老百姓也就罢了,今晚还想对一个老太太下手,我绝不能让你们得逞!”
那几个无赖一听,恼羞成怒。
他们挥舞着手里的刀,朝李大山扑去。
李大山虽然年迈,但身子骨还算硬朗。
他躲过一刀,顺手抄起一根木棍,与那几个无赖打了起来。
庙宇里顿时乱作一团。
李大山虽然年迈,但打起架来毫不含糊。
他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胆识,与那几个无赖周旋着。
就在这时,突然一阵急促的锣声响起,在寂静的夜晚传得老远。
李大山一愣,心想:这锣声是从哪里来的?
难道是……
他猛地回头望去,只见庙门外不知何时已经站满了人。
他们手里拿着火把和棍棒,正朝着庙宇里冲来。
领头的正是镇上的保长。
那几个无赖一看形势不妙,扔下刀就想逃跑。

但为时已晚,他们被村民们团团围住,束手就擒。
李大山看着这一切,心里一阵激动。
他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打更老汉,竟然能引来这么多村民帮忙。
他感激地望着那些村民,眼里闪烁着泪光。
保长走过来,拍了拍李大山的肩膀说:“老李头,干得漂亮!
今晚多亏了你,咱们才抓住了这几个无赖。”
李大山谦虚地说:“哪里哪里,这都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说完,他转头望向那个角落里的老太婆,心里暗暗庆幸:幸好自己今晚没听那乞丐的话,否则这老太婆可就遭殃了。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
只见那个老太婆突然站起身来,走到庙门口,朝着夜色中深深地鞠了一躬。
然后,她转身消失在夜色中,速度快得惊人,仿佛一阵风似的。
李大山和村民们看得目瞪口呆,心里充满了疑惑。
他们互相望着,谁也不知道这老太婆究竟是什么来历。
就在这时,一个村民突然喊道:“快看!
那是什么?”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庙门外不知何时已经多了一块石碑。
石碑上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和图案,散发着幽幽的光芒。
李大山心里一紧,他想起了乞丐的那番话,心里不禁有些后怕。
难道这石碑和那乞丐有什么关系?
他暗暗发誓:明天一定要找到那个乞丐,问个明白!
夜更深了,小镇上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李大山提着铜锣,和村民们一起离开了庙宇。

他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五味杂陈。
今晚的经历太过离奇,让他一时难以消化。
但他知道,自己的生活还将继续,而打更的钟声,也将继续在小镇的夜空中回荡……李大山跟村民们一道从那古怪庙宇里出来,心里头直犯嘀咕。
石碑的事儿他琢磨不透,乞丐的警告更是让他心里跟揣了个兔子似的,七上八下的。
回到家,他躺在炕上,辗转反侧,一夜没睡踏实。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李大山就穿戴整齐,揣上两个窝窝头,出门寻那乞丐去了。
他沿着昨天晚上的路,一路打听,可问遍了镇上的角角落落,也没人说见过那么个乞丐。
李大山心里犯合计,心说这乞丐莫非是鬼不成?
咋说没就没了呢?
正当他灰心丧气,打算回家时,路过镇口的老槐树下,隐约听见树后有动静。
他悄悄靠近,拨开草丛一看,可不正是昨晚那乞丐!
只见他蜷缩在那儿,正就着河水啃一块干巴巴的黑面馒头。
“老哥,可算找到你了!”李大山快步上前,一把拉住乞丐的胳膊。
乞丐抬头一看,认出是李大山,微微一笑,道:“大爷,您咋这么早?”
李大山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问道:“昨儿个你让我三更天别敲锣,今儿一早镇口又多出个石碑,这到底是咋回事儿?”
乞丐叹了口气,缓缓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道:“大爷,这事儿说来话长。
您可知那庙宇里供的是谁?”
李大山摇了摇头,一脸茫然。
乞丐低声道:“那庙里供的,其实是咱这地方的守护神,只不过年代久远,香火断了,神力也衰微了。
昨晚那老太婆,其实是守护神的一缕残魂。

她感应到镇上有邪气,才现身警告。
至于那块石碑,则是封印邪气的关键。”
李大山听得一愣一愣的,半信半疑地问:“那,那邪气是从哪儿来的?”
乞丐指了指镇中心的方向,道:“就在那座最大的宅子里。
那宅子的主人,是个挖坟掘墓的盗墓贼,他盗来的宝贝里,有一件沾染了极重的怨气。
那怨气日益壮大,若不加以封印,只怕整个镇子都要遭殃。”
李大山一听,吓得脸色都变了,忙问:“那,那可咋办?”
乞丐从怀里掏出一块小小的玉符,递给李大山,道:“大爷,您拿着这个,今晚三更天,再去那庙宇。
把玉符贴在石碑上,默念三遍‘天地神明,护我安宁’,邪气自会消散。”
李大山接过玉符,手心都出汗了。
他望着乞丐,感激地说:“老哥,多谢你了。
可我咋知道你不是骗我的呢?”
乞丐苦笑了一下,道:“大爷,我骗您干啥?
实话跟您说,我也是个苦命人,被那盗墓贼害得家破人亡。
若不是守护神显灵,救了我一命,我也早成了孤魂野鬼了。”
李大山一听,同情心泛滥,忙说:“老哥,你放心,这事儿我一定帮你办了。”
乞丐点了点头,道:“大爷,那您小心点儿。
那盗墓贼狡猾得很,身边还有高手保护。
您今晚行事,一定要多加小心。”
说完,乞丐转身就走,眨眼就消失在了人群里。

李大山望着乞丐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
他回到家,把玉符小心翼翼地藏好,又准备了一番家伙什儿,打算今晚就去那庙宇走一遭。
转眼间,夜幕降临。
李大山吃过晚饭,歇了一会儿,便挑起油灯,提着铜锣,出了门。
他沿着熟悉的路线走着,心里却是七上八下的。
走到镇中心时,他特意绕了个远,朝那座大宅子望了一眼。
只见宅子里灯火通明,似乎正忙着什么大事儿。
李大山心里一紧,加快了脚步。
到了庙宇,他借着油灯的光亮,找到了那块石碑。
他深吸一口气,拿出玉符,按照乞丐的吩咐,贴在了石碑上。
然后,他闭上眼睛,默念了三遍“天地神明,护我安宁”。
刚念完,突然一阵狂风大作,庙宇里的烛火都被吹灭了。
李大山睁开眼睛,只见石碑上突然亮起了一道耀眼的光芒,直冲云霄。
与此同时,镇中心那座大宅子里,也传来了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
李大山吓得一哆嗦,连忙躲在柱子后面。
只见几个黑影从宅子里窜了出来,朝着庙宇方向狂奔而来。
李大山心里明白,这些肯定是盗墓贼的手下。
他屏住呼吸,大气都不敢喘。
那几个黑影跑到庙宇前,看到石碑上的光芒,吓得连连后退。
其中一个黑影大喊道:“不好,封印被破了!

快,快去禀报大人!”
说完,他们转身就跑。
李大山见状,也顾不得许多了。
他悄悄溜出庙宇,顺着小路回了家。
回到家,他躺在床上,心里跟敲鼓似的。
他不知道今晚的事儿到底算不算完了,那些盗墓贼会不会找上门来报复。
但转念一想,自己既然已经卷进来了,那就没有退路可言。
他暗暗发誓,不管咋样,一定要保护好镇上的百姓,不能让那些盗墓贼得逞。
第二天一早,李大山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镇口的老槐树下。
他左瞧右看,却没找到乞丐的身影。
他心里有些失落,但也明白,乞丐既然救了自己一命,肯定是有神通的。
他说不定已经离开了这个镇子,去别的地方云游去了。
李大山叹了口气,转身回了家。
他打算今天再去镇中心那座大宅子附近打探打探,看看那些盗墓贼有没有什么动静。
结果这一打探不要紧,他竟发现镇上的气氛跟往常大不一样。
许多百姓都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李大山凑近一听,才知道昨晚那座大宅子里发生了大事儿。
据说宅子里的主人和几个手下都莫名其妙地死了,死状极其恐怖。
而宅子里那些盗来的宝贝,也都不翼而飞了。
李大山一听,心里暗暗吃惊。

他明白,这事儿肯定是乞丐干的。
他不但帮自己破了封印,还顺手除了镇上的一个大害。
李大山心里感激不尽,但也知道,这事儿肯定还没完。
那些盗墓贼的余党,说不定还在暗中伺机报复。
于是,他决定从今天起,更加卖力地打更。
他要用自己的铜锣声,提醒镇上的百姓时刻保持警惕,不让那些妖魔鬼怪有任何可乘之机。
于是,每当夜幕降临,李大山便会挑起那盏油灯,提起那面铜锣,沿着镇上的青石板路,边走边敲。
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寂静的夜晚传得很远很远。
而那面铜锣,也成了镇上百姓心中最坚实的依靠和最温暖的慰藉。